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 巧借“外脑”资源 提高创新能力

2024-09-06 17:28:31作者:郦雨婷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摘要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于2001年12月批准成立的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也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 ...



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于2001年12月批准成立的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也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1年12月批准成立的首批33所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主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用型、国际化的创新型软件人才。

“中国软件杯”大赛举办以来,重庆大学共有4支队伍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搭建国际化育人平台  多维度培养复合型人才
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设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三个本科专业。近年来,博士、硕士研究生均实现高质量就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去向包括读博或到高校、科研院所、国内互联网企业和国有企业工作。对本科生而言,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升学(含国内读研和出国深造),显示出最近几年的大趋势是升学率逐渐提高,顺应了软件产业和信息行业对创新性人才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的趋势。
 
在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海波看来,软件工程的人才培养一方面要着眼于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在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软件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也要充分考虑到信息科技的发展趋势对社会各行各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侧重领域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培养模式的角度来看,重庆大学进行大量的改革创新和实践,例如聘请外教和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开放式的师资队伍。尝试多样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例如通过“2+2”本科生联合培养,共享国际先进课程资源,或邀请图灵奖获得者、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外高校和IT企业专家讲学,举办国际暑期讲习班、国际会议等,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
 
创建多元化创新实践基地
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在软件学科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建立了一套渐进性、阶梯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为造就实用型软件工程创新人才进行了改革创新和大量实践。
 
学院自成立以来,先后与微软、IBM、阿里巴巴、华为等国内外著名IT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创建了国家Linux(操作系统内核)推广应用与培训中心、微软创新中心、IBM Power系统教育中心、华为ICT学院创新人才中心、重庆市信息安全中心等10多个专业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多数在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公司就业,或赴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和就业,也有学生毕业后在软件领域创业,涉及自媒体、游戏软件、行业信息化等领域。
 
完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 
从教育工作者的视角来看,胡海波认为,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正在面临挑战,主要涉及几个方面。第一,在价值塑造方面,强化国家使命还不够深入,具体来讲就是片面满足就业需求,而对实现关键软件的自主可控强调不够。第二,软件工程课程体系衔接前沿领域不够紧密,其原因是软件产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传统课程体系对前沿技术和前沿应用导入不及时,导致学生缺乏提升创新能力所需要的理论和技能。第三,教学过程融入产业发展不够深入,传统软件人才培养局限于学校的教师和资源,缺乏实际的研发需求、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实战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
 
针对上述问题,胡海波教授坦言,学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实践,例如通过完善“前沿课程共建、校企师资共育、实践平台共搭、研发资源共享”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推进企业深度参与课程与教学体系设计;开设校企协同迭代前沿技术和前沿应用课程,推进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培养目标融合、教师队伍融合、资源共享融合”。学院构建了以专业发展前沿为牵引、产教深度融合的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前沿课程增强学生创新本领,以前沿环境提升学生创新成效,全方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郦雨婷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