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物联网及云计算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思考
摘要未来三年内,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超过电脑上网用户,五年内,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规模将超过传统的互联网业务规模。那么未来移动互联网及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
3G业务的广泛开展,移动互联网开始渗透和融合到社会、生活和产业的各个环节,其用户与业务规模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截止到今年9月底,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1.92亿,较2008年底增长62.7%。有预测显示,未来三年内,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超过电脑上网用户,五年内,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规模将超过传统的互联网业务规模。那么未来移动互联网及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 李正茂
TD-LTE是支柱网络
LTE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成功的重要支柱网络。目前,LTE包括FDD和TDD两种模式已经成为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主流方向,并形成全球最大的产业链。由于TDD技术提供了上、下型动态的速率,这是非常有利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可以说TD-SCDMA就是为了移动互联网而诞生的技术。
2007年12月,TD-LTE和FDD标准融合,TD-LTE已经成为被运营商广泛接受的3GPP唯一的标准,这将是中国通信产业重大机遇。
近年来在全力推动TD-LTE网络建设同时,中国移动致力于引导网络产业链,共同推动TD-LTE标准化和产业化。从国际拓展、标准推进、产品开发和实验认证四个方面切入,确保TD-LTE和FDD-LTE同步发展,确保其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
聚合创造价值
移动互联网将开启聚合服务时代。这是指聚集多领域的资源和能力,整合各种信息内容和应用,将不同主体提供的业务有机结合在一起提供给客户,从而满足客户泛在化和一体化的需求,并为客户创造额外价值的一种新型服务。目前,通信行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正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用户越来越渴望能够以统一的终端获得整合的全方位的服务。今天我们看到许多卓越的互联网公司已经迈向了聚合服务时代,谷歌公司聚合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网页,成为互联网行业的聚合者。苹果公司聚合800多万首歌曲,成为音乐娱乐的聚合者。淘宝网聚合90余万个商家,在线商品数量达到2亿多,成为网络购物的聚合者。这些聚合服务都超越了传统电信服务的范畴,跨越了多个行业边界,聚集众多业务需求,潜在的消费规模十分巨大。
所以说未来将是一个聚合服务的时代,它将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同时也会造就一个又一个数十亿乃至数百亿,甚至千亿级的大企业。
做物联网的高速路
物联网是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2008年底,IBM向美国政府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战略,2009年6月,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2009年8月日本的i-Japan计划,实现无处不在的物联网络,对我国来说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将有效促进信息化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完备的、无处不在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有线通信无法比拟的可移动性、快速、部署灵活等特点,是实现物联网最有效、最具优势的技术。中国移动运营的GPRS第二代移动互联网,和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第三代宽带移动网络大面积覆盖,良好的可移动性、双向宽带能力,以及稳定的电信级服务质量,为数据信息可靠、自由的传送提供了高速公路,是物联网成为普遍服务的重要的基础设施。
TD-SCDMA与传感器网络的有效结合,将使中国拥有物联网发展的主导价值。将我国自主创新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与各类传感网络结合起来,建设安全有序和完全自主技术控制的互联网,将有力推动TD-SCDMA发展,同时加速物联网在我国各行业、各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使中国拥有物联网的主导权,并在未来发展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大云”计划布局云计算
云计算的出现将对未来IT业及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它将以能力分散化、管理集中化的方式,革命性地改变企业的运作生态。云计算对于云和端两侧来说都具有传统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在云一侧为内部开发者和业务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服务,提升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资源部署的灵活性。在端一侧,能够迅速部署应用和服务,按需调整业务使用量。从目前云计算的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这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性能,具有巨大的计算和存储成本优势,使得IT资源和能力的配置就像水电煤气一样应需而定,取用方便,价格低廉。
中国移动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用户数据仓库。海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巨大,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基于云计算平台整合网络资源、用户数据资源、业务能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种资源,提供强大的个性化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我们的远景和目标。因此,从2007年起,我们就开始进行了云计算的研究和开发。为打造中国移动云计算基础设施,我们提出了“大云”计划,进行关键计划研究和系统开发,希望最终能够满足公司IT支撑系统高性能、低成本、可扩展的IT存储需要,同时为最终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业务和服务。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物联网业务需解决“管道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