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把脉中国企业存货之“痛”

2009-10-13 22:10:00作者: 来源:

摘要存货问题在危机到来时,受到各方关注。减少存货积压,消化库存成为众多公司心头的一块病。存货之痛到底来自哪里? ...

统计显示:上市公司去年库存上升较快,存货期末数较期初数增加逾三成,库存消化压力进一步加大。截至2月17日,沪深两市共有41家上市公司公布年报。据统计,41家公司期末存货合计379.45亿元,较期初数286.75亿元增加92.7亿元,增幅为32%。在上述41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公司存货增幅在90%以上。其中,因对西永软件园项目继续投入,重庆路桥存货期末数猛增至期初数的25倍;因各下属子公司增加燃料储备,建投能源存货期末数比期初数增加284%;因下属企业原材料储备及产成品增加,中国玻纤存货年末余额较上年增加248%;同样因原料及在产品大幅增加,方大炭素期末存货较年初增长94%;因购并集团资产后维修用备品备件增加,营口港存货较年初增加90%。

国资委、发改委、证券会等多个国家部门先后发布提示要求企业消化存货,降低库存,提高存货周转率。

为什么存货在这场危机到来时,受到了各方关注,减少存货积压,消化库存积压,成为了众多公司心头的一块病。今天的存货之痛到底来自哪里?

一.企业资源计划缺失

翻开部分上市公司的年报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公司都用较多的笔墨炫耀过其先进的资源计划管理(ERP)系统如何先进,又如何从销售订单开始到材料的定额采购等。都是按照订单和定额采购的,那公司的存货又如何会出现积压呢?笔者分析认为,多数企业是应用了ERP,但是没有能领会其管理的精神实质,不尊重MRP计算的结果,随意追加或修改其采购订单,放大采购行为,导致企业供大于求。

二.价格趋势判断失误

经济危机爆发前,北京成功主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多数企业家都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后奥运经济时代即将到来,那时各类原材料都会出现供不应求,价格飙升的现象,尤其能源、钢材、生物等都会出现供应危机,为了规避其未来的风险,于是各家企业纷纷迎着涨价之风集结采购。此刻企业都不再冷静,甚至都忘却了祖宗的教训——“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三.库龄分析机制不健全

提起“账龄”也许我们并不陌生,很多企业都十分关注账龄分析,关注企业债权,认为自己库里东西跑不了,是最安全的,没有必要进行分析,最多也就根据《资产负债率》计算一下周转率,至于库中那些材料多久没有用,就不会去进行分析,其实如果能每月进行库龄分析,企业就能随时掌握库存物资的情况,通过设置必要的安全警戒线企业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判断。库龄分析是仓库管理核心的分析方法,目的是找出库存中的呆滞物料有哪些?有多少?放了多久了?存放在哪些仓库?为什么会滞留?

目前,商业物流管理软件都带有成熟库龄分析模块,如果没有管理软件,我们运用EXCEL软件的Vlookup函数也能进行库龄分析。

四.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在制品和库存商品“三姊妹”组成,然而她们现在却越来越成为压在了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每座山峰的形成都存在各自的原由,但总的看来主要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问题,试想,如果企业按照MRP的计划进行采购,遵循祖宗的那句警言,按照生产任务进行投料,按照安全库存进行商品储藏,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价格预测,时刻关注库存……也许企业就不会为眼前的三座大山而头痛。

至此,我们也许已经看到了企业健康成长的曙光,让我们把“关爱“的目光投注一缕给那些久坐角落的”财富“吧,否则,你的业绩将随时面临挑战。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