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C2C模式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9-08-26 18:07:00作者:沈京虎来源:

摘要电子商务环境下C2C模式供应链绩效评估与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和B2B模式相比具有其新颖的特征。文章讨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C2C模式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依据和特点。最后给出了一种C2C模式供应链缋效评价指标方案。...

0 引言

绩效评价一直被看作是企业计划与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作性质、企业角色及外部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企业绩效评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日益深入的讨论,并逐步融合到供应链管理中。电子商务环境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网络化工具,把参与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动态地联结在一起,电子化管理手段为企业带来了网络化管理效益。电子商务环境下典型的供应链运作在B2B模式下,当下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研究集中在B2B模式,很少涉及C2C模式(Consumer to Consumer)。虽然C2C模式较B2B模式简单,供应链节点数目也少很多,但电子商务环境下C2C模式的用户群正在膨胀,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主题就是对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l 电子商务环境下C2C模式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分析

1.1 C2C模式供应链绩效评价目的与概念

供应链优化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而激励和约束机制依据的是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的结果。通过衡量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的实际绩效状况,找出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的瓶颈,帮助指出改善供应链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挖掘竞争潜力,最终增强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的整体运行效果与竞争实力,是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

目前,关于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是指:C2C模式下的供应链中各成员通过信息共享和协调运作,在供应链的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和售后保障能力等内外资源的支持下。通过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顾客服务等活动来创造或增加的价值的总和。

1.2电子商务环境下对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的要求

对电子商务环境下C2C模式的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的基本假设是:供应链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之中.新的评价系统应具有的主要特征为:

(1)供应链绩效评估要注重整个链条的未来发展性,加强绩效管理的前馈性。在动态环境下,供应链的绩效应蘑视对供应链中各节点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同时,对供应链业务流程的评价也应是动态的、实时的,而不仅仅是对静态经营结果的考核衡量。

(2)供应链评价指标更加集成化。这样更好地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分析问题,而不是从单独节点出发.从而可以反映出供应链上各节点之间的相关性,反映出整个供应链的优化与运营情况。

(3)绩效评价除了对供应链上核心节点内部运作的基本评价之外,还把注意力放在外部链的控制上。以保证内外在绩效上达到一致。

(4)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并重,关注供应链的长期发展和短期利润的有效组合,实现两个目标之间的有效传递。C2C模式下的供应链是一个多级系统,该系统由供应商(包括供应商的供应商)、核心节点(C2C模式中的卖方)和客户(买方)等各个子系统组成。根据投入一产出模型,要评价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可以把它看作为一个黑箱,通过黑箱两端的输入与输出(即投入和产出)即可以推知所要获得的信息,如果要了解C2C模式下的供应链内部运作的过程绩效,则要进一步考核各个子系统。

2 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作为供应链管理中一个新开辟的管理层面,在吸收以往方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电子商务C2C模式下的供应链本身的特点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测评原则、指标体系和方法,将会起许多研究机构的关注。

2.1 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1996年Kaplan和Nonon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理论,它的核心思想反映在一系列指标间的平衡上,该体系提出企业绩效评价和激励。应由财务、顾客、内部运作和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的指标组成。它要求管理的注意力应从短期目标的实现转到兼顾战略目标实现。从对结果的反馈思考转向到对问题原因的实时分析。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从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来看,由财务、顾客、内部运作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平衡分析的逻辑出发。可以使我们制定的指标体系反映C2C模式下的供应链整体的战略目标,满足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的要求。

2.2 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C2C模式下的供应链实质是一种由若干节点组成的网链结构,它包括以组织(提供)核心商品(服务)的个人(称为核心节点)为中心,从与核心商品或服务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分销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或商品)递送到用(客)户手中的全部网络和链条。我们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分析中以供应链网络链状结构模型(Networl Constmction Model)为基础。

基于对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分析以及对平衡计分理论的理解。我们认为在评价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时应综合考虑:顾客满意度、供应链业务流程、供应链中上游各节点企业满意度、供应链经济效益、供应链创新与发展能力五个方面的内容。并分别为每个方面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同时,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的指标设定襁评价应根据具体的状况和远景进行,因而不同的链条其评价侧重点和具体评价指标有所不同。

对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部分指标解释如下:
(1)对C2C模式下的供应链顾客满意度的评价

C2C模式下的供应链动态组建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满足顾客需求,提高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能力。顾客价值是指消费者/最终顾客通过购买商品(包括核心商品和形式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延伸商品)获得的价值,它是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顾客满意度是顾客价值的集中反映。对于顾客满意度。我们通过调查卷的方式进行测评。

(2)对C2C模式下的供应链上游节点企业满意度的评价

C2C模式下的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在于节点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各节点的满意程度是维持供应链稳定和发展,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指标反映供应链相邻上、下游节点之间的关系。即在一定时间内下游节点对其相邻的上游节点的综合满意程度,包括以下具体指标:

准时交货率(C21):指一定时期内供应链上游节点准时交货的次数占其同期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上游节点货源充足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游节点对供应链的支持情况。在交易量较大时也可以用来衡量上游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能否符合供应链运行的要求。该指标值高,说明上游企业的生产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对供应链的支持坚挺。

计算公式为:准时交货率=上游企业准时交货次数÷总交货次数×100%

企业商品质量合格率(C22):指供应链各节点提供的质量合格的商品(服务)数量占商品(服务)总产量的百分比。它反映供应链节点提供货物的质量水平。该指标值越低,说明节点企业商品的质量不稳定或者较差,使得节点企业的返修工作量加大。导致交货期延迟。从而影响准时交货率,同时会增加企业的总成本。影响其成本利润率。

计算公式为:企业商品质量合格率=合格商品数量÷提供的商品总数×100%

信息沟通水平(C23):它是定性分析的指标。用于评价上、下游企业节点之间沟通信息的程度,将采用调查的方式获得其数值。

(3)对供应链联盟业务流程(日3)的评价在Intemet、Intranet、EDI等技术的支持下,供应链加速了对市场信息的反馈和响应速度。要将正确的商品(或者服务)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以正确的数量送达顾客(包括C2C模式下的供应链中的上、下游客户)手中与C2C模式下的供应链业务流程密切相关,同时。这个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相邻节点之间的合作密切程度。

存销率指标(C33):指在C2C模式下的供应链中各节点在一定时期内已销售出去的商品和库存的商品数量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供应链核心节点——卖方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状况、供应链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有效利用程度、供应链库存水平和商品质量。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供应链核心节点——卖方的资源利用程度越高,供应链成品库存越小,商品质量越好。

计算公式为:存销率=某时期已销售商品数÷某时期库存商品数×100%

存需率指标(C34):指在一定时期内,C2C模式下的供应链核心节点库存的某商品数(或提供的服务)与其下游节点(或用户)对该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供应链上该商品在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存需率越接近l,说明上下游节点间的供需关系协调。准时交货率高,反之则说明上下游节点问的准时交货率低或所销售的商品市场前景黯淡。

计算公式为:存需率=某时期的库存÷某时期下游节点(用户)对该商品的需求量×100%

数据共享率指标(C35):指C2C模式下的供应链中共享的数据量占总数据量的百分比。信息共享是电子商务环境中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的重要特征.是维系成功的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关键,重要信息的共享程度体现了一个节点的实际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程度。信息共享的内容包括需求预测、销售点数据、生产计划、战略方向、客户目标等,以实现合作联盟间的信息集成。

计算公式为:数据共享率=供应链中共享的数据量÷供应链中企业节点的数据总量×100%

(4)对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经济效益的评价

成功的C2C模式下的供应链应获得满意的财务效益。对C2C模式下的供应链经济效益的评价应从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四个方面全面衡量,选取关键性的财务评价指标,并偏重于对未来盈利能力的激励。

具体来讲包括以下指标:利润增长率(C41)、市场占有率(C42)、可比商品
   
    成本降低率(C43)、供应链资本收益率(C44)、资金周转次数((C45)。这些评价指标作为关键性的评价标准被广泛使用,它们含义非常清晰,这里不再对其赘述。

计算公式为:利润增长率(C41)=(供应链本期利润一上期利润)÷供应链上期利润×100%

市场占有率(C42)=市场中本供应链提供的商品数÷市场同类卖家提供的商品数×100%

可比商品成本降低率(C43)=(上期同类商品成本一本期同类商品成本)÷上期同类商品成本×100%

供应链资本收益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客户的利润占在此期间使用的供应链各节点平均资产的百分比,它反映了在供应链联盟中资产使用后,其增值绩效的大小。

计算公式为:供应链资本收益率=某时期内供应链客户的利润÷供应链平均资产占用额×100%

资金周转次数(C45):指一定时期内供应链中的资金周转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百分比,它是一个联系供应链的整个流程的关键指标。用于评价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现金在采购、包装、运输,直至现金的全过程。供应链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商品流集成,协调合作伙伴之间的运作,可以达到更快的现金的周转。

计算公式为:资金周转次数(C45)=资金周转额÷资金平均占用额×100%

(5)对C2C模式下的供应链创新与发展能力的评价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子商务环境中,对C2C模式下的供应链创新与学习能力的评价显得越来越霞要,供应链创新与发展能力是C2C模式下的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之一,亦是买卖长盛不衰、长足进步的根本保证。对C2C模式下的供应链创新与发展能力的评价包括以下指标:

新商品投入市场时间指标:C2C模式下的供应链处于不断变化,不可预测的网络经济竞争环境中,本指标反映供应链核心节点(卖方)抓住市场机遇。并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的竞争能力,其所需时间越短,表明其捕捉机遇的能力越强。新商品投入市场时间指标采用C2C模式下的供应链中相应时间的统计值。

新商品(服务)销售比率(C55)指标:指一定时期内供应链核心节点(卖方)提供的新型商品或服务的销售额占同期卖方商品销售总额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的是卖方对市场需求的捕捉能力和对新商品(服务)的综合营销能力,新商品(服务)销售比率指标值越大,说明供应链的核心节点——卖方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力的越强,对新商品(服务)的综合营销能力越强。

计算公式为:某时期内C2C模式下的供应链核心节点(卖方)新型商品或服务销售额÷同期该卖家商品销售总额×100%

确定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后,可选择一定的评价方法对C2C模式下的供应链整体的经营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得到一个反映卖家(供应链)整体绩效的综合指标值。现在。被广泛使用的评价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AHP方法、DEA分析法、理想解逼近法等,是选取其中一种还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要根据评价目标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