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基于ERP和CIMS的业务工作流应用的研究
2010-01-05 18:46:00作者:秦国锋 张福润来源:
摘要针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本文重点阐述业务工作流技术的应用.运用开环和闭环结构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设计,并对业务流程进行工作流结构化建模,分析与评价,确定业务传递的最佳途径,减少系统运行耗费的时间和资源,提高其运行效率,以此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其竞争能力。...
全球许多企业为了获得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动权,都在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CIMS、MRPII和ERP等项目,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以此提高其管理水平,增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反应能力。基于ERP和CIMS的业务工作流技术,是确保系统成功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利于确定合理高效率的业务传递途径,提高企业整体运行的效率。本文对基于ERP和CIMS的业务工作流技术应用进行探讨。
1 业务流程的重组设计
业务流程的各环节结构模型总体上分为4类:(1)表示业务流程的开环结构;(2)表示具有并联的开环结构;(3)表示具有信息反馈的闭环结构;(4)表示具有并联、且带有信息反馈的闭环结构。根据上述4类结构及约定了业务流程重组的设计规则,勾画出企业的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的设计思想自顶向下,采用结构化、模块化方法设计,并进行系统分析、功能划分和数据定义及数据信息的标准化,从而构造出适合企业ERP和CIMS的业务流程体系。
依据工作流的方法和信息传递的途径,构造出企业的业务流程。在经过认真的论证设计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了一次较好的优化重组。下面某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流程》为例进行说明。每个流程分为若干阶段,称之为工作程序,其产生阶段性成果,每个程序都产生和使用特定的信息,形成信息记录,称之为信息编号。以《新产品开发流程》为例,由如下程序组成:预研究立项程序、概念研发程序、预研究程序,预研究评审程序、科研项目立项程序、项目实施程序、科研项目鉴定评审程序及成果应用决策程序组成。每个程序代表一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或任务。其中预研究立项程序和概念研发程序处于并行关系,其后的是一次的承接关系。
2 业务工作流结构化建模
根据信息流,构建出企业的业务流程后,需要对流程进行结构建模,以利于进行工作流分析。在给定的工作流结构中,各任务结点存在以下3种关系:(1)‘并’关系,(2)‘或’关系,(3)‘有条件或’关系。为了更好地说明,假设存在如下7个工作组和任务:1—计划;2—方案;3—新产品设计;4—产品改进;5—销售方案制定;6—投放市场。(见图1)
由于工作流中存在‘或’和‘有条件或’的关系,因而构成‘环’结构,为了检测出这些‘环’,就必须对上述邻接矩阵进行变换,以获取可识别出这些‘环’结构的矩阵。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任务结点3、4 构成环。对以上计算过程可总结以下步骤:
(1)构建业务工作流图。
(2)抽象形成工作流的邻接矩阵。
(3)对结点为7的工作流结构,将邻接矩阵代入式计算出任意两结点间78& 的不同有向边序列数。
(4)将步骤(3)的计算结果代入式(3)计算邻接矩阵。
(5)进行聚类计算。
(6)获得系统的‘环’结构。
3 业务工作流分析
现以《新产品开发流程》为例,说明工作流分析的运用。该流程中存在如下9 个工作内容和任务:
1—预研究立项,2—概念研发,3—预研究,4—预研究评审,5—科研项目立项,5—项目实施,6—科研项目鉴定评审,7—成果应用决策。根据新产品开发流程构建出新产品开发工作流。见新产品开发工作流(图2)。
上述过程对《新产品开发流程》进行了结构化建模,下面再以流程中“概念研发程序”为例,进行结构化建模和工作流分析与评价。
4 业务工作流评价
“概念研发程序”中存在如下7个工作内容和任务:1—提出初级概念,2—形成概念方案,3—进行概念方案修正,4—进行概念测试,5—工业设计策划,6—工业设计修改,7—工业设计方案审批。对这7个工作内容和任务建立工作流图。见图3。
业务工作流结构化建模、分析与评价,对进行ERP和CIMS系统分析与设计尤为重要,合理优化的工作流设计,有利于确定业务传递的最佳途径,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系统运行所耗费的时间与资源,提高其管理水平,增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反应能力,从而根本上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分析以上过程可知,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从工作流分析的结果可以选择较优的传递途径作为主干流程和信息的有效传递路径。
(2)为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应提高工作质量,减少信息在环中的循环次数X,从而减少系统消耗的时间与资源总量。
(3)上述两条结论与实际工作情况相同,从而证明了业务流程的工作流的结构建模和分析,对ERP和CIMS的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尤为重要,是保证信息有效集成和系统可靠成功运行的关键。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