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警惕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教条主义

2009-12-09 19:57:00作者: 来源:

摘要企业的信息处理分析能力作为现代企业的基本素质,就像咱们现代大学生必须学会电脑、外语一样,已经成为决定其企业品质与竞争成败的核心因素之一。...

企业作为国际间经济竞争的载体,其能力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企业的信息处理分析能力作为现代企业的基本素质,就像咱们现代大学生必须学会电脑、外语一样,已经成为决定其企业品质与竞争成败的核心因素之一。可现实表明,这么多年来的企业信息化实践带给我们却是苦涩的成果,就此本人也发表点意见,就算是汪洋般口水中的一粒了。

一、浅谈我国企业的管理特点

由于咱们国家处于转型期,经济基本运行方式直到1992年才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并从此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此之前的信息化也就多为什么电算化啊、工程制图啊、自动控制啊之类,有些实施CIMS、MRP、MIS的不管其成功与否,都必将在新的运行体系下失去其应有之作用。既然必须转型,那就得折腾啊,从企业改制到经营观念转变再到管理体系重构,反正忙得不亦乐乎。

这么大规模的折腾自然就会暴露出种种问题,对企业来说第一个就是企业家的问题,毕竟人才难得嘛,要找到真正既懂企业管理又懂政治(转型需要)的精英人物毕竟是少数,何况咱们的文化革命浩劫首当其冲的就是专家啊。

第二个就是企业运营管理体系问题,从科学管理角度来说,各种各样的理论多了去了,可那毕竟是资本主义的东东,咱们只学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啊,那就“猫论”最合适了,真是根好稻草啊,边学边用呗。就这样,咱们的企业虽然跌跌撞撞的,但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进入新的阶段——走向世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企业管理有些什么特点呢?

第一,先说国有独资企业,经过抓大放小,国有企业从数量上来看已经比较少,但其占据国计民生的关键位置,产值啊利润率啊各种指标让咱们的国资委还是很满意嘀。乃至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这个在经济学界讨论热烈,不在此赘述。此类企业的管理特点如下:

领导意志。既然国有,那就避免不了政治性因素,什么就业保障啊、需求拉动啊、GDP增长啊什么的,都靠它们牵头啊,谁叫你是老大呢,领导作为人民的代表是投资方呃,不能只算经济账的嘛。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拿闹腾的中石油举例吧,汽油价格不是闹的挺欢吗?其价格形成机制是典型的计划和市场结合的产物,大家博弈去吧。 管理规范(注意,不等于管理科学)。你去看每个国有企业,管理上还是挺规范的,什么管理手册、ISO标准啊还是挺全的。这一点计划经济时就有,不必抹杀。就先说这三点了,看上去很矛盾吧。总结起来就是:领导意志的人治和管理规范的法制相结合,计划性生产与市场性运营相结合。它们是目前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主力,其动力以后讨论。

第二,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年轻啊,从80年代的乡镇企业一路走来,前仆后继,大浪淘沙,也算占有了一席之地,后生可畏也。此类企业管理特点也只说三点:

规模小。既然好东东都被国有企业垄断了,那就玩点小的三。当然,不能垄断的高科技领域还是有些大个儿的、会叫的。 治理结构差。由于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属于稀缺动物,老板们只好啥都管啊(累不?)。所以多数好独裁,因为老板们创业不容啊,整个企业俺最能干不是,那就都听俺的吧。 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生存为第一要义,规范化管理只好有空再说了,先将就将就。总结一下就是:管理水平低,信息化需求不明显(但小东东还是很有些市场的,比如GMP认证强行要求时,人家也得买不是?管家婆也是例子)。也可以理解,你说一般农民工需要费劲去学外语吗?

第三,国有民营企业。本是一种经营形态,但这里是指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相结合的企业。此类企业很有意思,转型期值得特别研究,它们是改制后的产物,多由所谓的“三产”和MBO发展而来。综合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势,在新兴企业中占有重要比例。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资源优化配置和人才激励的问题。其特点如下:

规模适中。由于背靠国有资源,具备一定的规模经营能力。 发展快。虽然年轻,但由于采用了开放的人才使用机制,释放了人的积极性,比纯民营企业好招人的咯。 利益分配隐忧。由于体制问题,利益分配上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人才和资源的价值不好评估。 管理规范化意识强。管理核心均受过正规国有企业的熏陶,有规范经营意识,且经营手段灵活。也给个结论:具备较强的管理变革意识,稳定运营阶段信息化需求明显。

由上可以看出,咱们国家的企业家们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现代化管理方面还是小学生,信息化为何物啊?所以就慷慨地交学费了。

二、企业信息化实施中教条主义的特点与危害

既然绝大多数企业管理者不懂企业信息化为啥东东,他们自然就把希望寄托给软件供应商了,而且还是很愿意交此学费。可是供应商呢,他们给企业带来了什么?这就是本人在此批判教条主义的原因。

先简述其由来。与当年大钊同志引入马克思主义一样,先知先觉者也引入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可这玩意又是信息技术又是软科学,又是理论又是实践的,而且发展得还贼快,咱们学不好啊,可需求迫切啊,谁叫咱落后这么多呢,睁开眼时只得感叹这世界变化快。所以信息化还得做,谁来做呢?以下是通常的具体实施者:

a、软件巨头。忒聪明,它们先把所谓的优秀毕业生网罗到门下,然后根据商业策略洗脑、灌水、造势,所谓的实施方法论。然后以其“本土化”策略以夷制夷,只要能把现有产品卖出去,就大胆忽悠去吧,产品适应性嘛,至少对他们不重要。其实也就和咱们现在的医生们开处方同一个水平,后果大家自然知道,谁叫你患病呢,虽然损了点,可人家医生大多数还是能治好病的呢。

b、本土软件工程师。他们有科班毕业的,也有中途转行的,但还是理工科为主。软科学?不懂,也不想学,编程多有乐趣啊!与人乐不如与机器乐也!其实你单纯点也没错,只要你专业,可不幸的是,此类同志多为软件巨头的Fans而已,没办法啊,媒体帝国影响力是吃素的?何况巨头们操作媒体如此娴熟呢,政府都很轻松公关,何况几个记者呼?当然,本土老板钱少气短,能过日子都不错了,这是另一重要因素。

c、业务骨干。他们对信息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亲自专研,可这毕竟是个爆炸性发展的新事物,顾此失彼啊。所以他们没把握时就只好比供应商体量大小,“只要最贵的,不要最好的”。另一类Fans而已。

就是上边或有意为之,或人云亦云的三股主力主导了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具体工作,当一个新成果出来后,根本来不及消化,通过媒体狂轰滥炸以后就盲目推广使用,这就是我说的实施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其特点和危害本人总结如下:

第一,热炒概念,扰乱视听。人家老外(其实主要就美国)就是跑得快啊,新概念新知识层出不穷,随便抛一个都有如定时炸弹,够你们喝一壶的。然后就有计化的操控媒体,很轻松地占领高地,这就直接影响了咱们国内从业者独立思考和发展能力,特别是通过影响需求方这个源头(好忽悠的咯)而影响市场,接下来就很自然地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你就乖乖地跟着走吧。

第二,以偏概全,脱离实际。这就是咱们的不是了,由于消化不了那些舶来品如ERP等的本质,识别不了其实施条件、范围、以及陷阱,认为人家说的就是好的,扛块垃圾认证牌子就敢冒充专家,其结果只能越走偏,弄得大家骑虎难下,还不好意思宣布失败。

第三,简单粗暴,不得其法。这一点就和咱们国民做事的风格有关了,那就是颇有传统的“大而化之”。“差不多”的故事就不用再讲,只能在此强调,软件是个严谨的技术活,计算机只管精确的计算,既不蒙人,也由不得人蒙。

第四,恶性循环,害人害己。我国企业信息化其实一直在低层次上徘徊,进展极其缓慢(硬件例外)。客户不好受,最后自己当然也好不了,双赢的东西变成双输,何苦来哉!这可有国内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软件巨头的倒掉为证!有咱们自主知识产权少得可怜的现状为证!有国外软件巨头大规模裁员为证!

三、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之道

此问题见仁见智,就算抛砖引砖了。

第一,专业化。这个其实大家都知道。在此强调的是专业化不是哪一个人的专业化,应当包括企业管理者、CIO、专业咨询商、软件供应商、系统使用者、行业主管部门。他们都需要在自己的领域是专家,在相关领域辨好坏和快速学习的能力。目前不可能分这么细的情况下,咋办?那就相互学习,努力吧,有志于此的同志们!

第二,职业化。咱中国人讲面子,重人情,追求难得糊涂,做事马马虎虎。但是,在信息化领域,只要是信息系统一级,你要忽悠它,它必然会忽悠你,奉劝各位做事还是职业点。

第三,本土化。上边也浅析了咱们企业管理的特点,无论从文化、经济、政治环境,还是从成长过程和发展目标与路径上都与国外企业有着天壤之别,你能靠随便引进一个产品就能就解决信息化问题?岂非痴人说梦焉!

第四,方法论。没有信心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多年来吃一堑长一智,交这么多学费好歹也还算培养了些人才,只是数量较少,能量有限而已。他们也总结出一些实用的方法论,只要按照这些方法去实践,不急不躁,还是比较容易成功嘀!各位还是善待英才吧,毕竟知识产业是靠人才来玩的。(俺的方法论另行讨论)。

革命还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请大家认清本质和做好本土化工作,别再犯教条主义错误,扛起半截概念到处忽悠了。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