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后ERP时代,整合将是未来5-10年最大挑战

2009-11-03 21:00:00作者: 来源:

摘要根据IDC的报告,制造业已经占据了中国GDP的40%。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说法也日渐增多。且不说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至少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有目共睹。...

根据IDC的报告,制造业已经占据了中国GDP的40%。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说法也日渐增多。且不说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至少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有目共睹。当金融、电信行业的信息化逐步走入正轨之后,制造业信息化一跃成为新的焦点。

2004年8月26日,IBM软件部大中华区制造业峰会在珠海举行,大会主题为“创新、整合、比肩世界制造业”,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制造行业用户以及IBM软件合作伙伴参加了此次盛会。在国内这种针对某个具体行业的用户大会并不多见,我们看到了IBM公司对制造行业重视的同时,同时也从与会用户身上感受到了制造业信息化的热度。之前,IBM曾提出“整合计算”的理念,而此次在面向制造行业的大会上,IBM希望用其整合之风吹动制造业。

整合将是最大的挑战

根据IBM公司的观点,在后ERP时代,整合将是制造业未来5~10年内最大的挑战。“信息孤岛”是信息化进程中多年来的顽疾,在信息化历史相对较长的制造行业,信息孤岛问题与其他行业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在一个大型制造企业中,有100多个信息孤岛并非奇事。

为了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用户开始了漫长的集成之路。最早是采用定制化编程的方式将两个应用系统连接起来,但只有编程人员知道该如何维护两个系统之间的接口;然后出现了能够同时连接多个应用系统的集成平台,它将与不同应用系统连接的接口标准化,从而每增加一个连接也只是增加一个适配器而已,集成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不同集成平台之间无法通话,因为各家集成平台供应商有自己的接口标准,而且集成平台无法对业务流程进行很好的集成。正当集成平台销售得如火如荼却存在始终无法逾越的问题时,XML、Web Services、SOA这些标准和架构开始被人们重视,中间件成为集成问题的新解药,人们希望通过它们实现所有系统之间的互联,于是有人提出了系统整合的概念。相对于集成而言,整合除了采用更新的、更加开放的集成技术,而且将业务集成纳入其中,业务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IBM为解决整合问题提供了IBM Workplace Client Technology(富客户端技术,简称WCT)和SOA(面向服务架构)两大法宝。IBM软件部大中华区市场总经理左洪先生表示,SOA化就是组件化,例如一个库存管理模块,在库存盘点中需要它,仓库管理中需要它,终端零售点也需要它,在不同的场合它将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其本质却是相同的。他表示,与其维护一个端到端的操作过程,不如维护类似于库存管理这样的关键组件。如果每个小方块都是精雕细琢的,无论它是自己做的、买来的抑或是租借而来,最后的整合一定浑然而成。

5年前、10年前人们搭建IT系统时根本没有想到今天会有信息孤岛问题存在,今天再回过头来看,如果那个时候就开始利用SOA的思想来对应用系统进行整体规划,现在就不会有系统的集成问题。为了今后不再有类似的问题出现,SOA自然成为有力的后台支撑。

在前端,工作环境日益复杂,在办公室环境中,职员可以方便地使用PC,但如果是在车间或户外工作的员工,他们无法使用PC,甚至根本不会使用PC,相反PDA等手持终端设备更加适合他们的工作环境。但与此同时,客户端的多样化也使得客户端管理成为难题,虽然不同的客户端可以跨越不同的平台工作,但如果无法对它们进行集中管理,那企业的IT管理人员必须亲自维护每一个客户端,工作量之大以及繁琐程度可想而知。因此IBM推荐了WCT来进行客户端整合。

IBM给整合计算的定义如下:通过建立基于开放标准的、统一的、高效的、易于管理的IT基础平台,通过SOA与WCT实现企业IT从前台用户端到后台服务器端的人员、流程、信息的相互整合,从而灵活的配置企业的内外部IT资源,使企业在市场需求、市场机遇或竞争威胁出现时能够迅速响应,实施随需应变的企业战略。当然,除了WCT和SOA两大法宝,IBM软件部大中华区工商企业及经销业务总经理蔡世民先生同时强调了WebSphere、DB2、Lotus、Tivoli、Rational等中间件软件的作用,它们是整合魔方的灵魂,虽然玩魔方的时候可能看不到它们。

整合大“饼”怎么吃?

说实话,整合是一个大话题,IBM为用户画了一个大大的“饼”,而且并不是单独制造行业用户的。在大会上,IBM曾表示整合将是一个跨行业的问题,而不只是某个行业所特有的。

如此大的目标怎样才能实现?

根据计世资讯的调查,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还处于初中级发展阶段,即个别流程信息化阶段和内部集成信息化阶段,仍未进入实质发展期,不过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建设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大型制造企业中,拥有比例最高的仍然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其他与生产制造息息相关的很多重要系统的建设比例均非常低。

应该说,制造行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企业,似乎整合的意义更加明显,他们看到自己100多个信息孤岛就知道整合的重要性。相反,对于数量占绝大多数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的中小制造企业,整合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笔者记得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何经华先生曾多次表示,信息化是一个永远的过程。如果套用一下这句话,整合也将是一个永远的过程。只要有新的IT系统产生,就会存在新旧系统的整合。如果今天做好整体规划,为明天打好整合的基础,那将来整合将不再是问题。

IBM软件部大中华区工商企业部总经理陈文丰先生表示,在对全球制造企业的CIO调查中发现,应用系统集成是排在CIO最关心的问题首位。业务要求需要制造企业的CIO考虑不同应用系统、数据和业务流程的整合问题。大会上,IBM工商企业部解决方案专员王路宏先生为用户提供了4个信息整合的方法: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由企业内的事件/流程驱动,需要数据和流程层次的集成;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将多个应用系统的用户界面集成,最理想的是能够做到单点登录;ETL(Extract Transformation Load),可进行批量数据的整合,将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数据匹配和清理,并使用OLAP的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eMarkets,实现与业务伙伴的系统集成。

加强与生产的融合

整合通常是指各个IT子系统之间的整合,例如OA、财务、进销存等系统。后来居上的ERP似乎将这些系统的整合难题统统解决,甚至一些商家的宣传让用户觉得ERP无所不能。但实际上ERP能够做的只是一部分。在ERP之外的CRM、SCM以及BI系统已经发展相当成熟,但它们与生产系统的连接方面,却仍显薄弱。

或许在分散型制造企业中,ERP能够在某些流程真正深入生产过程。但在连续型制造企业(如冶金、化工、石化等)中,它们的生产线基本是一套非常完整的自动化设备,进去的是原材料,出来的就是成品,其中的工艺控制不是目前IT管理系统的覆盖范畴,完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使得管理人员要了解生产现场数据,只能靠生产控制系统打印出来的各种数据。

这些生产线与ERP等IT系统之间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老死不相往来,只有当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被提出之后,情形才有所改善。MES的概念几年前就已经提出,它能够帮助管理人员了解生产现场的生产效率、品质、人员以及设备状况。只是当时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没有达到今天的程度,制造企业对MES的需求也没那么迫切。但在这次大会上,记者听到了宝钢等用户对MES的需求。

来自计世资讯2003年的报告也显示,流程制造企业中(如冶金、化工、石化等)对计算机生产过程控制(DCS)和制造执行系统(MES)的需求将呈现上升趋势。

目前能够提供MES系统的商家并不多,包括IBM本身也并不提供MES软件,不过IBM的合作伙伴提供此类软件。IBM为钢铁企业提供的整合全面解决方案如图所示。MES连接了IT系统与生产系统,而IBM的中间件规范了MES与IT系统的连接,省去了定制化开发工作量。

三款易捷方案助力中型企业

在此次大会上,IBM还推出了三款针对业务流程和人员集成的易捷系列解决方案,分别是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Express for Item Synchronization、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Connect Express和WebSphere MQ Express。

其中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Express是IBM为中小企业设计的业务流程整合战略的核心,基于开放标准架构,可以在多种平台下使用,使得客户能够更加便捷地将其现有IT系统、业务流程和应用程序相集成。而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Connect Express使得用户能够快速简便地加入复杂的交易体系,同时降低传统B2B环境的风险和成本。此外,WebSphere MQ Express作为一个消息处理软件,拥有更高的系统可用性和吞吐量,为客户确保实时和异步传输。

易捷系列是IBM为中小企业用户提供的相对精简的产品版本,之前已经提供了WebSphere Portal Express、DB2 Express、Tivoli Storage Resource Manager Express等产品。因为制造企业用户当中具有相当规模的仍是少数,因而这些Express版本的产品更加适合一般规模的制造企业。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