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有效管控是ERP应用的有力保障

2012-02-24 17:49:00作者: 来源:

摘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通过单一环节或层次的管理已不足以解决所面临的复杂管理课题,整合和系统化的管理已成为具备一定管理基础企业的普遍选择。按照常规系统的应用历程,ERP经过多年的应用应该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

有效管控是ERP应用的有力保障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通过单一环节或层次的管理已不足以解决所面临的复杂管理课题,整合和系统化的管理已成为具备一定管理基础企业的普遍选择。按照常规系统的应用历程,ERP经过多年的应用应该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现实却不尽如意,纵观那些已经走上实施道路的企业,有的情况比较乐观,但大多数企业却存在不少问题。

      实施ERP后优点多多,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管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实施中因为现有流程与ERP流程不符,使用员工自身素质,数据收集不细等原因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例如,采购方做采购的时候需要做发票预制,但预制往往是错误的,财务在做校验的时候会重新手工更改,这样采购用户就会有意见了,既然财务都能更改,发票预制做不做都可以,数据对不对都行,为什么还要我们做一步这样的操作?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做了无用功。财务与采购的矛盾很大,采购的用户经常在经常做发票预制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抵触。如果有管理规定,采购的用户必须做操作,这样会或多或少减少摩擦的出现。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分析的结果允许用户进行手工调整。但由于物料的上下级关系,会发现对上层物料的计划量进行修改之后,会影响下级物料的相关需求量,而这一点却完全被忽略了。如果用户进行真正应用之后,会经常发现生产的半成品总是出现短缺或者过剩,与其上级的计划不符。目前系统中的数据还不是自动导入,数据也不是实时的,拿库存方面举例,物料采购入库后,库管员收货时就会按采购订单收货,但收货量的数据是可以更改的,在没有管控的时候,库管员就会随意更改收货量,造成管理的盲点,“图谋不轨”的人就有了可乘之机。之后如果有人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库管员在盘库的时候就会更改盘盈亏的数据,让人找不到证据。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细化权限,增加审批流程等方法控制。由于人员数量的原因,往往做到权责分离的部分,由于人手不够,造成一人多岗,既做采购又做收货,这就会造成管控的盲点,内控虽然有管理,但在实施中都会把权限的角色分开,但实际中又把多个角色都加到同一个操作员的身上。类似以上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只要通过人为的管理,才能有效的控制盲点的出现。

      ERP的灵魂是管理思想,主体是体现管理思想的管理应用模式,技术是其建立的支撑,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它所改变的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个人行为或表层上的一个组织动作,而是从思想上去剔除管理者的旧观念,注入新观念。很多人有这样的误区,认为ERP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一个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互联网系统的建设,往往忽略它是企业管理思想再造,要通过其有效的管控对流程的盲点进行规范。以致实际应用中既没有立足于企业管理创新,也没有把应用ERP与深化改革、管理创新、应用其他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紧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为作用。

      有效的管控是ERP实施应用的组织基础和组织保障,借助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来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它的实施应用需要企业在管理思想上的革命,在管理流程上的重组以及管理手段上的更新。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即使有了计算机软件的规范,完成企业系统的改造也是十分艰巨的,必须有脱胎换骨的思想准备。ERP之所以成为一把手工程,是有很多实际业务与理论上的理解完全不同,需要领导拍板下决定。ERP涉及到企业管理机制、生产组织方式、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要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需要有最高决策层的领导与推动,需要各职能部门间的紧密配合与相互协调,由熟悉业务的管理人员和熟悉技术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一起,对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去除冗余和无效的工作环节,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当ERP系统建立时,它必然对原有平衡的权利体系进行一次新的重新组合。管理学中,管理四要素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都不是ERP系统完全能做到的,需要管理者的人为干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方便业务流程畅通。实施ERP的挑战不只是计算机系统的改造,还要有员工处理基本工作。ERP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完美结合,企业决策人和管理者,甚至普通员工,要不断学习、研究、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最新发展,用现代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武装头脑,开拓眼界,要求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各负其责。系统不是万能的,很多盲点需要人为加以干预,分析利弊,需要领导决策。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