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浅析ERP系统的集成应用

2012-02-23 18:24:00作者: 来源:

摘要 在ERP系统的集成系统中,按传统管理模式可分为市场销售、设计工艺、综合计划、车间生产、采购供应、质保质检、仓储、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等职能部门,以及外部的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等集成要素,按图2所示模型,企业应将上述集成要素集成一个企业大系统。...

信息集成的特性以及企业实施ERP的应对措施

      从信息集成的内涵,可以分析出集成所具有的特点。结合ERP系统的集成应用应做到如下理解。

      1 集成主体的目的性

      实施ERP系统,企业是需求主体、投资建设主体、管理变革的主体、操作运用的主体、获得效果的主体。

      2 集成要素的相容性

      在ERP系统的集成系统中,按传统管理模式可分为市场销售、设计工艺、综合计划、车间生产、采购供应、质保质检、仓储、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等职能部门,以及外部的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等集成要素,按图2所示模型,企业应将上述集成要素集成一个企业大系统。从另一方面看,技术、管理和人也是层面的集成单位,涉及到责、权、利的重新调整。

      3 集成单元的互补性

      制造企业中,市场、销售、技术、计划、生产、采购、仓存和财务等核心业务流程所组成了其经营管理的全部过程,这些业务流程是功能互补。

      4 集成单元的层次性

      集成理论研究表明,在一个集成系统中,集成要求是处于系统的不同层次,相应集成活动也是在不同层次上展开的。通常,企业的经营管理是由3个层次集成的,分别为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无论哪个层次的管理都是达到企业组织目标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只是所涉及的管理活动有所不同。

      5 集成整体的优化性

      集成理论表明,集成过程是集成主体有目的、有选择地充分发挥各个集成要素的优势的过程,并且最终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企业集成需考虑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才能做到以企业在整体管理上的优化。

      6 集成的非线性竞争力的目的

      正如亚里士多德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同样,集成系统的功能不是各集成要素的简单线性叠加,而是通过其有机整合,使集成系统的功能产生非线性的倍增或功能涌现。

      针对信息集成的特性,企业在上ERP时应该采取如下对应的措施:

      ①从集成主体性看:企业要抛弃以往“政绩工程”、“潮流工程”,而应树立通过ERP来实现企业信息集成共享、达到企业管理变革、取得竞争发展的目的。

      ②从集成相容性看:在企业信息化中应该在实现企业总目标的过程中,各集成单元按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的模式,相互依存、配合和协调,充分展现ERP集成管理的优势。实施过程中应严格贯彻执行组织结构调整、业务流程优化、概念和应用培训、管理制度。

      ③从集成互补性看:企业集成应按流程管理的办法,将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成一个功能互补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努力实现人、财、物、资金信息的集成共享。

      ④从集成层次性性看:企业上ERP系统时,在做整体规划时应“从上到下”,实施时应“从下到上”。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认真地从操作层管理做起,确实企业各项静态基础信息数据和业务系统动态信息的规划性、正确性和及时性,才能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和正确的统计分析、绩效评价和管理决策。

      ⑤从集成整体优化性看:企业集成在做好企业内部核心业务集成的同时应考虑外部供应链的集成,从职能驱动向业务驱动,从而优化整体的集成,达到提高核心

      ⑥从集成非线性性看:企业在实施ERP系统里优化组织结构、业务过程,将企业的战略、经营决策、销售、计划、采购、生产、仓储、质量、成本、财务等核心业务有机地集成一个管理信息化新系统,而不是将单项系统隔离开来,需将各集成要素的信息进行共享和业务流程优化,才能成功实施ERP。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