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基于决策支持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研究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目前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预算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缺乏整合和集成;预算编制模板过于简单并且单一;预算执行的分析能力弱;预算管理模式单一,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从预算编制、...
1 预算编制系统
1.1 预算编制基本模块的设置
企业预算大致可以分为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在预算编制中,系统将根据预算主体提供两种编制模板:第一种是预算主体确定型模板,主要为经营预算(包括生产预算一销售预算和费用预算),这种模板应该同时预先定义以年、季、月、周为单位进行预算编制,对于预算单位只能按照预先的定义使用,除了可以选择编制周期的单位外,不能更改模板内的主体、度量等其他要求。
第二种是预算主体不确定型模板,包括特殊项目预算、专门业务预算,融资业务和资本支出预算、这类模板使用时预算主体需要预算单位在预算前自己加入,但度量等其他所有要素同样不能更改。这种模板的编制周期应该以项目为单位。
另外预算编制系统还将提供模板管理工具,模板管理将分为3个具体步骤:模板的定义、模板的审批和模板的发布。
经营预算的具体内容虽然因各企业规模和生产技术特点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但基本内容都是相同的,因此可以使用固定模板。经营预算一般编制过程如下:
(1)销售预算是全面预算体系的核心,是年度计划的起点,因而企业应首先根据企业战略计划、长期市场预测和生产能力编制长期销售预算,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年度的销售预算。
(2)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确定生产预算并确定销售费用,依据销售预算中预计的销售量分别按产品的品种、产量以及各种消耗定额对组织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支出、耗费作出合理的安排和测算。
(3)根据生产预算和生产部门的预算汇总编制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
(4)编制、审核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预算。根据预算期内销售预算的内容及销售政策确定销售费用预算;根据筹资比例确定财务费用预算;根据管理部门的任务状况确定管理费用预算。
对于资本支出预算:根据企业的战略计划制订企业的年度投资计划,再根据投资规模制订长期投资的预算。
对于财务预算:①现金收支预算:总汇反映企业在预算期内现金收支平衡状况的预算,是根据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的现金收支资料来编制的预算。此预算要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多个反复过程。②预计资产负债及损益表:根据上述预算对预算期内的资产负债及损益情况编制的预算。
具体模块设计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可变预算模板模块设计
图2 固定预算模板模块设计
1.2 预算编制中的回归-时间序列模型
由于企业很多费用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本文提出可以借用应用回归-时间序列模型对重要的费用进行费用预测。目前大部分企业对费用预算编制采取的方法是基数增减法,即由预算编制部门在综合考虑预算期物价和经营规模变动和经营规模变动的情况。以及费用节约的要求等因素进行预计。这种方法能够考虑计划期间的各种可能变动因素的影响,但是公式中的各个参数,都是预算编制人员的经验得到,随机性很大。费用预算结果也往往与实际值有较大的差别。在销售预算已经编制完成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利用销售量预算额来测算费用的预算额。因此,可以根据费用与销量这种内在联系以及其自身的季节性特征,建立销量和费用的回归-时间序列组合模型来对费用进行预测,以期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模型首先对需要预测的变量建立一个回归模型,然后对回归残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来解释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无法解释的那部分变差。回归-时间序列相结合的模型由被解释变量及其滞后项、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以及滞后项、由时间序列模型部分的解释的误差项3部分组成。
以企业电费为例,首先作出散点图,进行观察,由于费用和销量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季节性变化规律。我们先对数据序列进行季节性因素调整。消除原序列的季节变动影响,即确定一定的季节指数,从序列的每个数值中除以对应的季节指数。
然后建立模型,设y=a+bx+cx2+d(y:电费;x:销售量;d:残差)。首先进行检验,观察c是否为零,决定采用线性模型或者非线性模型。在决定采用何种模型后识别时间序列模型的结构,对残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模型。
2 预算控制系统
预算控制足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核心步骤,控制是落实预算、保障预算实现的有效措施,它的实施效果最终决定着预算管理所发挥的作用。预算控制模块主要包括申请、审批、支付和预算调整4个子模块。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预算控制流程图
(1)每一项经济业务在其实施前必须经过申请,只要该预算项目尚有余额,并且经济业务的申请金额小于与其相对应的预算项目的余额,该项目经济业务就能够由经办人员申请成功,并流转到执行环节。
若预算项目已经没有余额,或者申请金额大于对应的余额则进入预算驳回模块。
(2)业务进入预算执行模块后将实时触发相应的ERP子系统获取信息,预算系统将预算数与实际数(本次发生数+已发生数)进行比较,单个预算项目的累计立项额不得超过该预算项目预算额;合同支付累计额不得超过合同总额,否则,系统将拒绝接受超额信息并进入预算驳回模块。
(3)项目审批合格之后,系统将确认预算的发生额,并自动计算更新预算余额。在进行支付时必须同时填报业务支付申请单并附相关证明,并将处理结果传人财务子系统,以进行账务处理。
(4)当业务被提交到预算驳回模块中时,如果企业目标或外部经济环境重大改变或者重大事项发生,可以允许修改原定预算方案,则将该业务提交进入预算调整模块。在相关预算数据进行调整后,该业务将重新提交申请。若相关修改不能被批准,则该项业务直接结束。
3 预算分析与评价系统
预算分析与评价子模块分为预算分析、预算评价、预算综合查询与预算报表生成子系统。
3.1 预算分析系统功能
预算分析通过预算系统与ERP其他系统的接口,利用联机实时分析进行多角度、多手段分析:
多角度分析可以包括:预算与实际对比分析、近几年数量变动趋势分析、与国内同类型企业横向分析、实际业务数据按不同产品、地区、客户类型等多维度进行分析等。
多种分析手段如报表分析、指标分析、因素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内置于决策支持模型库之中,也可以将多种分析方法,如数据分析、定基分析、环比分析、比率分析、构成分析等内置于预算数据仓库中。以提高预算分析效率、速度和预算分析的深度、广度。
预算综合查询与预算报表生成子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多角度查询和自定义功能查询。预算综合查询首先根据用户不同权限进行查询权限的限定;其次,以实际业务数据按不同产品、地区、客户类型等多维度查询,同时综合查询还可以通过数据库集成和联机实时分析进行数据的综合查询,包括预算基础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和系统数据)、实际预算执行数据和申报、批复、分析、考核结果等数据;最后,可以提供用户自定义多条件联合查询。
该子系统可以实时生成不同方式的预算分析报告。可以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特定时段、特定单位、特定项目的分析表,又可实现多个项目的综合分析;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查询的分析结果输出报表。生成的分析表数据能够以各种图形化方式展现,图文并茂,直观明了,易于理解。
3.2 EVA评价体系
Joel Stem和Bennett Stewart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经济增加值的概念,以克服传统的利润考核指标没有考虑股东资本成本这一缺陷。EVA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业绩评价方法,遗憾的是目前的全面预算系统并没有将这一方法纳入评价体系。本文尝试着借助决策支持系统强大的分析处理功能和庞大的模型库来实现对EVA目标的分解和关键因素的寻找。
基于EVA评价体系的过程如下:对预算目标进行分解,并确定目标的关键驱动因素,针对这些因素设定EVA考核目标,落实责任者。
在IT环境下如果企业需要根据EVA评价方法进行业绩评价,财务人员会发出指令,系统将EVA体系嵌入系统,当管理者需要评价结果时,由财务人员发出指令,系统可以将EVA的自动化分析和OLAP分析紧密结合起来,对企业变化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并将结果按照EVA指标进行分解,找到关键的驱动因素。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营业资本的税后资本成本=EBIT×(1-所得税税率)-营业资本X税后资本成本率。
将EVA因素分解,如图4所示。
图4 EVA因素分解图
3.3 杜邦评价体系
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在目前的预算分析和评价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它也存在某些局限性:计算总资产利润率的“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没有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没有区分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针对上述问题,人们对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作了一系列改进,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析体系。本系统拟将改进后的财务分析体系纳入预算分析。
改进后的财务分析体系区分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在经营活动内部进一步区分了主要经营利润、其他经营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在杜邦评价体系中,可以对预算与实际差异进行分解,并确定目标的关键差异因素,针对这些因素设定考核目标。
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5所示。
图5 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框架
3.4 企业经营能力评估
经营分析是根据实际预算执行的结果来计算经营比率,把经营力从安全性、收益性、循环性、成长性、创造性5个方面进行综合。并且进行技术评估,对企业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总体评估,为下一年预算目标的制订提供依据。
经营分析主要从安全性、收益性、循环性、成长性、创造性5个方面来评价企业经营力。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企业经营力分析指标表
4 结束语
本文所构建的基于决策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决策模型实时、准确地提高了企业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而且通过差异分析与控制、敏感度分析、EVA分析等预算分析手段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支持,能够指导企业经营者制订出优化的决策经营方案,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控制。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数据挖掘流程中数据准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