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协同之惑:协同四层次理论能否统一江湖?
摘要刻意炒作出来的繁荣往往是一种虚假的繁荣,因为它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和接受。“市场炒的火热,客户却冷眼以对。”金和副总裁代珂描述当时的情形。...
刻意炒作出来的繁荣往往是一种虚假的繁荣,因为它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和接受。“市场炒的火热,客户却冷眼以对。”金和副总裁代珂描述当时的情形。用户不接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协同,每个厂商都从自己的角度去描述,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认知混乱。
乱花渐欲迷人眼
点击科技董事长王志东可以说是最早进入协同领域的一批人之一,凭借着身上的明星效应,王志东对协同概念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创建的点击科技也以Lava-Lava即时通讯平台切入协同市场。
不过即时通讯显然不能包含协同的全意,在经过协同领域多年的闯荡后,点击科技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归,开始专注在即时通讯为核心来整合办公应用。并且更多提到的是企业即时通讯平台GKE,而不再是协同。所以我们看到2007年,点击科技和另外一个协同软件厂商用友致远宣布结盟,从而由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
除了即时通讯,还有不少企业选择了工作流切入协同,复旦协达就是其中之一,其推出的CTOP协同软件,强调以工作流为核心的协同商务应用。不过用工作流来代表协同面临着和即时通讯一样的尴尬,工作流说到底也只是协同的一种手段,工具不能取代了目标,就像不能说企业应用集成(EAI)就是协同一样,虽然协同也利用了EAI的技术。
OA厂商纷纷进入协同领域,摇身一变成为协同软件厂商所带来的最大困惑便是OA和协同之辨,莫非OA就是协同?如果不是,OA和协同的关系又是什么样?代珂认为OA作为企业协同公共应用部分,是企业协同的初级阶段。而协同产业虽然从OA起步,但并不表示OA就代表协同,就像孩子长大成人,再也不能拿他过去的乳名称呼他,因为他已经有了健壮的体魄和丰富的内涵。代珂相信协同取代OA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当我们跳出办公的概念,用协同的视角来看待企业信息化当中的问题时,便会找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原来除了个人的办公,团队的协作之外,还能帮助业务的整合,管理的提升。以前因为OA名词所导致的疑惑也会豁然开朗,并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来看待,例如应用整合,它其实只是更高协同应用的基础。
春秋到战国
随着市场的成熟,协同的误读正在被不断理清,早期的混乱也开始过渡到相对稳定的局面,竞争格局初现。“如果把前几年比喻为春秋时期的话,现在正是战国时期。由诸侯割据演变成群雄争霸”代珂说。一些领导厂商逐步奠定自己的位置,与此同时,也开始深入思考协同背后蕴含的思想,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系统的理论。
对于协同,用友致远从组织行为管理角度入手。在用友致远看来,OA项目的本质是一种组织行为变革的工具,从个人到组织,工作习惯和工作流程都必须进行改变,而这时候面临的最大困难并不是软件功能是否全面,而是固有习惯的抵制。所以掌握如何通过软件辅助推动组织行为变革甚至比采用什么类型的技术更为重要。
而泛微则为自己的协同应用管理平台建立了两大模型——协同矩阵模型和齿轮联动模型,从而将信息和应用密切集成在一起,并实现彼此之间的融会贯通和统一管理。
协同矩阵模型从企业管理过程中提炼出7个要素:人、流程、知识、客户资源、项目事件、物、财,实现企业信息网状管理的解决方案。在系统中,用户找到一个信息点,与这个信息点相关联的所有信息都会被找到。
“齿轮联动”模型的设计关键则在于:系统提供一个核心引擎(类似“齿轮校合中心”)来支撑系统的各个应用模块(每一个模块类似一个齿轮):知识文档管理模块、工作流应用管理模块、人力资源应用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和资产管理模块的协同运作,只要一个其中一个模块(齿轮)转动就能够通过齿轮较合中心带动其它模块(齿轮)的转动。
统一江湖?
协同需要一个广为认可的核心理论,就像SOA。SOA市场快速成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从一开始就建立了稳定的、共同遵守的核心理论,尽管大家实现的方法千差万别,但是没有人可以否认SOA的本质。所有人在一个标准,一个体系约束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才可以避免混乱和内耗,使自己和产业共成长。
11月5日,金和软件发布了“四层企业协同模型”,希望能够全面地涵盖协同的方方面面,并为整个行业确定协同的框架和标准。“四层企业协同模型”把企业内的协同从下到上分为业务协同、个人协同、团队协同和管理协同。
处于最底层的业务协同是基于ERP等业务系统之上的,它打破了系统孤岛,实现了应用的整合和数据的流通。业务协同这一层能够明确地将各种业务系统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协同应用与业务的关联,从而避免了因为内部管理而对企业赖以生存的业务模型造成干扰,防止业务与内部管控可能出现断裂,从而确保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营。
个人协同则将协同落到实处,所有的管理工作到最后必须由个人来执行。个人的协同包括了个人的工作计划如何与事务、岗位相关联,个人如何有效协同沟通开展工作,个人如何通过协同化解工作冲突,对各类业务完整或残缺的信息如何进行有效的归类、整理,从而提升个人的工作效率。正如网络购物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一样,个人协同可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改变人们的办公方式。协同四层次理论颠覆OA在此处的表现将最为明显、深远。
而团队协同解决的则是团队领导如何以最高的效率开展工作、强化执行力,如何对项目计划、目标、资源等进行精确、适时的管理,如何实现项目组内的即时交流沟通和经验分享,如何将项目进展状况及时自动传输到上层等。
最上层的管理协同则针对企业领导对企业业务与运营的监控,提供了基于信息流、行为流、物流、资金流的全方面信息,以做企业相关决策。
协同的四层次理论一个重要的贡献就在于,它看到了企业不同层次的人员对于协同有着不同的需求和目标,因此必须区别对待,而不能用一个统一的界面或者模型来满足。针对IT管理人员,通过业务层实现了应用和数据整合的需求;针对普通工作人员,通过个人层帮助个体业务更好地开展;针对中层的执行层,团队层将帮助他更好地管理团队,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努力;针对决策者,管理层则提供各种信息的报表,帮助分析当前的形势并确定未来的应对策略。
代珂认为协同的四层次理论与其他协同理论相比,加入了业务协同层和管理协同层,一般的协同产品一般都只包含个人协同和团队协同,但是底层的整合不够,并且缺乏对上层人员的支持。虽然一般企业应用协同是从中间的个人协同和团队协同入手,但是虽着应用的逐步深入,会逐步向上下两层走,尤其是大企业。
协同四层次理论的建立能否统一协同的江湖,确立行业的共同框架和标准,要看现实的发展,听从市场的法则。不过即时不是协同四层次理论,也早晚会有一个广为认可的、更为成熟的协同理论和标准,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协同狂想曲:人性化的终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