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软件企业闯入移动互联
摘要各种移动设备的流行,正在重塑用户的需求和习惯,为了追逐用户,软件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陷入了移动互联的漩涡。...
各种移动设备的流行,正在重塑用户的需求和习惯,为了追逐用户,软件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陷入了移动互联的漩涡。
然而,面对强调开放和交互的移动互联,以及移动设备屏幕大小不一、计算能力远不如PC等挑战,习惯了封闭产业链的软件企业,是否能够转型成功呢?
■ 本报记者 汤浔芳 李响
“我常常拉着朋友,跟他们讲电子地图,像个唐僧。”高德软件总经理唐希勇见到记者,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但是很快,他就恢复了往常的兴奋状态,大声地讲着自己正在做的手机地图和导航,谈论应用商店。他说,自己虽然是个软件人,但“移动互联网+电子地图”却是他早就给自己定下来的发展方向。2004年,高德收购图盟,合并后的平台让原本醉心互联网的图盟创始人唐希勇有了更宽的视野,他发现,手机访问地图的需求会比通过互联网的市场更大。“所以我决定要在移动互联领域大干一场。”
和唐希勇一样看重移动互联的软件人还有不少。
从高德软件办公所在地北京苏州桥一路向北,位于上地的用友软件园里,用友伟库副总裁付毅最常思考的就是,未来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管理软件会扮演什么角色?而几乎每一次,他脑海中勾画出的未来场景都离不开“非PC的计算设备”。“一开始图画并不清晰,就觉得手机、家用电器、汽车等等,只要想得到的,都应该具有计算能力。慢慢地,智能手机、平板的出现才让我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而在中关村的银谷大厦里,中标软国际合作部总监李斌最近正忙着到处推广公司最新的操作系统“中标凌巧”——这是中标软针对移动设备专门开发的操作系统,很快他们还将与硬件厂商合作,推出基于该系统的车载产品。
除此之外,慧点科技、争上游科技等国内软件企业,也纷纷开始向移动互联的渗透。无论是企业管理软件、开源操作系统提供商还是电子地图和服务提供商,软件企业正从各处出发,奔向移动互联。
软件必须移动
“我们虽然是做软件的企业,但其实很早就知道,软件也要‘移动’起来。”慧点科技总裁吕翊告诉《计算机世界》报记者。慧点科技的主要业务是为大企业提供管理软件,而大企业的管理者都非常忙,出差时一旦无法使用电脑或者脱离了企业内网,就可能因为不能访问管理信息系统而影响工作。
“既然注意到了用户的这个需求,我们就要想办法来满足。”从2004年起,慧点科技内部就开始考虑,要如何让用户能在办公室之外使用管理软件。
当时,互联网正在快速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4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当时中国的8700万上网用户中,超过5500万使用的是拨号上网。而这就让吕翊看到了希望——至少通过互联网,用户能够远程接入系统了。很快,慧点科技就在系统中增加了互联网的入口,用户可以通过网页访问企业管理系统了。
和吕翊几乎同时,原本一直在互联网上提供电子地图服务的唐希勇发现,用户最迫切需要使用电子地图往往是在搞不清方向的时候,而这时候,他们通常不会在电脑前,身边惟一的设备就是手机。于是,2005年,高德软件收购了一家专做手机应用的企业,开始密切关注移动互联带给电子地图的机会。
不过,2004~2005年,手机刚刚开始在中国普及,大多数人用的都是黑白屏手机,对手机的应用也还停留在打电话和发短信,最高端的智能手机采用的是Windows mobile平台;而运营商当时提供的也还是2G网络,想上网必须经过WAP,这样的计算和通信能力,根本不可能让手机像电脑那样支持各种应用。
此外,在当时,软件企业与运营商都各自处于相对封闭的生态圈里,几乎没有什么交集和合作机制,所以要想通过手机来实现应用,也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移动互联对各软件企业来说都只是一个萌芽市场,直到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大量出现,移动设备的处理能力增强,3G网络也给移动互联应用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移动应用才终于迎来大规模的爆发。
IDC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约为3600万台,未来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还将以34%的复合增长率快速膨胀。面对这样迅猛的增长,IDC预测,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非PC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在未来18个月内超过PC出货量,而且这种超越是不可逆的。
“未来,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整个终端领域将是三分天下。” 中国软件网总编辑曹开彬认为,移动互联是软件厂商“必须占有的市场”,因为未来很多应用都不一定放在PC上,特别是在员工移动性比较高的流通、保险、医院等行业,应用可以直接置于移动设备上。
“在移动互联领域先行的软件企业,大部分都是从客户需求出发,注意到这个趋势的。”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对软件企业而言,用户需求就是他们最重要的“军规”,当移动设备越来越广泛地被市场接受之后,原本集中在PC端的业务,就需要向移动终端迁移,来满足客户需求。
吕翊告诉记者,慧点科技刚开始通过移动终端提供的应用都很简单,比如通过手机上的浏览器看办公系统里的一些公告等。但他们逐渐发现,移动互联带来的冲击是各方面的,“这就逼迫着我们必须顺着移动互联的思路去发展了。将来手持设备一定会普及,所有的应用厂商如果不行动,迟早会产生危机;如果行动早的话,就会带来相应的业绩和领先市场的先机。”
“移动终端能够让客户有更多的、可弹性使用的时间。随时随地的特性能够更好地服务用户。软件企业也需要借助移动互联这个新趋势来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在采访中,用友华表总经理苗峰反复强调。
此外,智能终端,特别是手机企业的在线应用商店模式也给了软件企业闯入移动互联的机会。“从目前整体智能终端的商业模式来看,‘OS+终端+应用商店’成为产业链三大环节,而应用商店这种开放的模式,也降低了软件企业打入产业链的门槛。”分析人士称。
中标软发布针对移动互联终端的全新操作系统“中标凌巧”
闯江湖 各凭本事
看到了用户需求,看到了增长趋势,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锁定移动互联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在坚定的决心下,它们的表现也异常生猛。
2006年,用友成立用友移动商务公司,全面进入企业级移动商务应用市场。用友移动成立之初,时任用友移动商务公司总经理的杨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将对移动领域的尝试定位为“居安思危的生存战略选择”。2007年1月,用友软件与日本NTT DoCoMo成立合资公司,希望借鉴NTT DoCoMo在移动商务领域的技术和服务经验,开拓中国移动商务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移动商街”、“UMail”和“MERP”3大移动商务业务产品线。
今年8月8日,用友针对移动互联再次做出大动作——用友NC高调发布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客户端,能够分别安装在iPad、乐Pad、iPhone和主流Android手机中,“客户端将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提供移动场景下的任务、消息、报表等内容的处理功能,应用产品可以无缝连接用友ERP,包括高端、中低端的所有产品。”用友软件执行总裁李友在发布会上表示,伴随着这些应用的发布,用友的运营模式也将由产品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而U8产品线的移动客户端也在积极筹备中,不久就会面世。
在此之前,用友还在今年年初成立了“移动商务解决方案事业部”(MERP)。这个部门将在用友云战略下,统一规划执行用友产品的移动互联网策略,还代表用友集团与合作方落实基于云计算方面的各种合作。李友表示,这样的调整是用友集团适应云计算、互联网移动化趋势做出的改变,用友的产品将加速向移动互联网迁移。
“移动终端的应用在带宽、访问速度、效率、用户体验和PC上并不相同,并且在应用的架构上,移动终端的应用还需要考虑额外的用户体验、交互访问的设计。移动BI承担的更多功能是查看、监控与预警。”苗峰告诉记者,专门从事BI(商业智能)业务的用友华表,针对移动终端的投入已经占到全部研发费用的10%,未来还会更高。
与用友同为管理软件企业的慧点科技,也在今年加大了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业务的投入。“从响应客户的角度来讲,移动设备的管理效果非常好。”吕翊说,慧点科技已经成功地把应用从PC拓展到了移动终端,只要企业的关键业务数据操作量不是很大,慧点科技已经可以把企业一般的管理应用完全实现移动化。
“用友和慧点科技都是典型的过渡式发展轨迹,他们都选择了从应用入手,逐渐从PC向移动终端过渡,这种模式是非常适合应用软件企业的。”分析人士指出,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移动互联领域生长的“野蛮”程度也有所不同。
中标软就是闯入移动互联的“野蛮分子”——今年8月,中标软推出了针对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中标凌巧”品牌,这是在原有的“中标麒麟”和“中标普华”两大品牌之外,开辟的一块全新业务,专攻移动终端操作系统。
而很早就已经投入移动互联的高德软件则非常重视在产业中的合纵连横,它的野心不止是提供应用和服务,它还要做地图平台。
2006年,高德软件与中国移动达成战略合作,为中国移动的位置服务平台提供地图数据。此后,合作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加,目前,高德软件为谷歌、新浪、阿里巴巴、微软必应等6500多家网站提供基础地图服务,并为三星、摩托罗拉、联想、HTC、LG、戴尔、中兴、华为、酷派、Acer、华硕、汉王、e人e本、天宇、纽曼等终端厂商提供手机预装导航数据和软件。
目前,高德的移动互联用户量已经超过2000万,到今年年底将超过2500万;而过去完全依赖汽车导航的高德软件,其政府和企业应用、无线及互联网定位服务两大业务的营收已经增长至总营收的30%,其中无线业务增长最为突出——高德迷你地图每个月下载和激活超过150万,累计用户超过1000万;每年,苹果APP Store里的付费下载给高德软件带来的营收已达到千万级别。
今年5月,高德软件宣布推出面向移动终端的客户端“高德地图”,据唐希勇介绍,这是一个开放的地图服务平台,面向第三方应用开放API接口,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可以和高德软件合作,将诸如团购、房产信息、打折信息等接入其中。现在,赶集网、糯米网、搜房网等网站都在使用高德软件的地图服务,未来将会有更深入的合作。“高德软件要从B2B变成B2C,做出能够直接抓住用户的产品与服务。”唐希勇表示,高德软件要大步流星地转型,而且充满信心。
2011年8月,用友华表推出移动B1产品,抢占商业智能的移动互联商机
跨界的挑战
软件与互联网,这两个产业千差万别。互联网强调开放和交互,绝大部分成功的互联网服务都是主打免费;而软件却需要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以保护知识产权来收费。任何跨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困难,而软件企业要从原有的产业链转向一个几乎与过去生存原则相悖的领域,难度可想而知。
对此,高德软件副总裁郄建军表示,软件企业进军移动互联,首当其冲的就是人才问题。以高德为例,从业务角度来说,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需要能够理解移动终端、互联网和地图行业的人才,而这种三合一的人才少之又少,企业只能分别从三个方面出发,配备充足人才,再把他们培养成三合一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节奏相对于软件产业而言要快得多,这需要企业“在开发速度上更快、更有响应性,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在部署上,在维护上,一定要基于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才可以”。苗峰表示,移动互联对软件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客户需求的把握能力等都提出了极大的要求。
第三,进入移动互联领域后的商业模式,也是需要软件企业去摸索和探讨的。“软件企业进入移动互联必然会改变原先的商业模式,或许将在License(授权许可)、SaaS模式之上,增加成广告、内容收费、服务收费的模式。但是,目前这些新的商业模式还处于摸索期。”曹开彬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新的合作模式也会增加软件企业的压力。软件企业在硬件上铺设客户端,就需要和运营商,以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生产厂商合作,而这将涉及开发、运营、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环节,甚至涉及终端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等。“这一整套体系非常复杂,需要下很大力气才能打通整个产业链。”曹开彬说道。
除此之外,“从技术开发的角度而言,手机屏幕大小不一、平台不同,计算能力不能与PC同日而语,这给软件开发人员带来了许多新挑战。”付毅表示,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的体验、交互将比PC时代更为频繁。未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移动应用非流程化的碎片应用,会带来大量的交互式应用与数据。当触控、交互等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种终端上,那么原本是“解决流程化功能问题”的软件企业就必须拓展自己的交互思维。
“目前,针对webOS、iOS、Andriod的开发接口和工具包已经变得成熟,开发的难度已经降低了许多,但一些关键技术和标准却还不够成熟。”用友华表软件副总经理董国杰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开发人员,他非常关注HTML 5的成熟,因为各种移动设备都能够支持HTML 5,一旦成熟,跨平台开发将成为现实。
“归根结底,这都是软件企业要适应互联网模式产生的挑战。”曹开彬说,“如何获取互联网思维才是软件企业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难点。”在采访中,众多采访对象一致同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圈用户,然后在获得足够多用户的基础上通过广告、增值服务获取营收。因此,软件企业必须抓住用户需求,增加用户粘性,才能“圈”住客户。“从我们对用户使用情况的追踪来看,移动终端的使用效率还比较低,只是以阅览、批注为主,客户需求仍然比较简单。”吕翊说,他正在思考,如何用更加细分的需求来带动移动终端的应用,
采访手记
软件的化学变化
软件企业闯入了移动互联,移动互联也必然会给软件带来变化。
在采访中,采访对象们多次提到:“基于移动终端来开发相关应用,意味着企业应用系统能够在功能上做一些扩展,这也能够带动传统管理软件向更深层次发展。”
过去的软件都是流程应用,像流水线一样,应用之间没有、也绝不会体现出“人与人”的交互关系。而在手机应用中,分享成了关键。不过,这些分享型应用都还集中在消费类应用,但这样的思想完全可以应用在企业管理软件,因为员工之间也需要沟通。所以,未来的企业管理软件也可以建立话题、标签、评论与转发的机制。除了话题交互之外,类似于百度文库的应用走的是协同OA管理、企业问答交互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CRM管理亦会变成社区型CRM。
而另一方面,移动终端相对于PC而言,便携、有摄像头,触摸屏也让人机交互变得更自然。这些硬件的改变也应该为软件所用。比如,企业员工使用移动ERP,拿着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通过摄像头就可以完成审计,而不再需要键盘或扫描仪等输入方式。当然,这也需要“云”的技术来支撑,所以,未来的移动互联和软件也会更加融合。
未来,借由移动终端的触摸、交互、手机定位等特性,在应用上向触摸、交互的方向发展,而软件企业自身也可能会从功能性的服务商向云服务提供商转型。“云服务、移动计算以及社交网络将从现在起走向成熟和融合,并成为IT的新主流。”IDC的预测今天已经初见端倪——现在,软件正在发生化学变化,未来,我们十分期待。(文/汤浔芳)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东南融通沉沦:危险的并购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