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胡才勇:永不停歇的软件人生
摘要未来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评估机构、测试机构这些第三方服务机构也将变成平台的一个外围服务,形成产业链的聚合,为产业提供服务。...
在众多行业中软件业并非一条迅速致富的捷径,但它对许多像胡才勇一样的人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阴差阳错跨入门
坦率讲,胡才勇进入软件业纯属偶然。1985年,一心想考计算机系的胡才勇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受北京一位前辈指点,对方告诉他计算机过时了,中国的计算机人才过剩,理由相当可信:说中国不能生产计算机,美国又不肯将计算机卖给我们,现在国家学计算机的人比计算机还多,所以人才过剩。
听取建议的他去了北大物理系,后来改行进了软件所,干上了软件就再没抽身,“追根溯源,许多时候像我们都不是自己选择的,阴差阳错就入了这行,干着就干出了味道,现在再去转型有点困难。”风风雨雨走来,胡才勇最大的感悟是:做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对核心技术的理解并不到位,投入和坚持也做得不够好,导致企业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
“当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的那些年,我常为每年的各种考核指标压得喘不过气,为了接近考核指标甚至不惜拆东墙补西墙,干着突然发现转眼十年就过去了。”胡才勇认为,一旦认准一个方向,最好有股执着劲儿,哪怕三年、五年只做一件事,在这个领域你就最有发言权。
二次创业
软件行业十多年却并没让胡才勇变成一个木讷的技术派。相反,他却被冠以敢为国产标准、软件呼吁的话事人。这种耿直、重责任的性子,为他迎来人生的第二次创业机遇。
去年5月6日,由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促成的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以下简称软交所)正式注册。胡才勇受托出任总裁。
不寻常的背景使这个平台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社会效益为首,经济效益为辅。”胡才勇直言,主要目的要建设一个阳光透明的信息交易市场,再就是促进软件产业做大做强。因此胡才勇的压力很大,“是机会,也是挑战。做好了千万企业受惠,做得不好,就被浪费掉”。
八九个月摸索下来,围绕软件和服务交易、知识产权交易、投融资服务三大业务核心的服务平台,运转顺利,且专为软件、服务、项目外包等提供在线交易的交易平台如期上线。软交所已掌握了北京市18000多条信息,数据库还在逐步扩展中。
另外,中国足协信息化服务项目的成功预示着在构建阳光透明交易市场方面,软交所迈出了关键一步。整个项目评估,预算评估,包括标书、发标,软交所都受用户的全权委托,以业主身份参与招标,包括开标、招标结果也由软交所发出。“用户敢在我们这个平台公开,至少说明它是在阳光下运作的。”胡才勇表示,他们就是要解决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
如此短的时间能小有收获并未让胡才勇轻松多少。对一个如此专业化的管理创新平台,毫无样板可以复制。而软件作为产品,与传统商品差距太大。尤其在中国市场,“定价难、议价易”更是无法规避的现实问题。“中国市场是关系型交易市场,而非真正透明的交易市场。”胡才勇表示。现在,软交所的发展思路非常明确,就是要像做商场一样做软件市场。
对如何确保“质量三包”,软交所目前在制定一些规则,各项交易都要符合其制定的标准。而交易规则会受到市场监控委员会的监管。“我一直在以一种敬畏的心情做这件事。”胡才勇表示,公信力是核心竞争力,要小心呵护,它的构建非常难,破坏起来又很简单。但现在这项事业,对胡才勇而言既是成就他人,也是成就自己。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