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对话CIO >

做物联网下——智慧校园的引领者

2016-02-02 10:21:13作者:李晓利来源:

摘要物联网+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如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室、电灯或黑板?...

  物联网的产生,让这个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它被应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与我们息息相关。那么,物联网+教育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它将会改变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间教室、一盏灯或一块黑板。取而代之的将会是由数字化教学平台、传感网技术、RFID技术,构成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物联网智慧校园。

  穿梭校园的RFID技术

  物联网是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高效融合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物流、医疗、车辆出租等各领域。其中物联网产品也在助力校园数字化管理快速发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北京一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众科技”)为何选择教育行业作为RFID技术应用的切入点?其面向院校学生的物联网应用具备哪些特色?为了解以上问题,《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采访了一众科技IT技术负责人蔡春海。他表示:“物联网的出现,催化了我们对教育的更大投入。加快推进物联网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是我们现阶段最需要做的事情。”

  蔡春海曾在文章中指出:“在物联网的世界里,RFID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让一切不会动、不会说话的物体,都有了生命、有了自己的身份,它可以告诉我们它在哪里、是谁、是干什么的等。”

  蔡春海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已有十五年,曾就职于学校信息化部11年,从学校信息处离开,来到一众科技,蔡春海表示:“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这里可以最大化发挥自身价值,让自己的技术能力有用武之地。”出生于1981年的蔡春海,从一个技校生开始接触电脑,从打字排版学起,到如今的技术大拿,从业过程中,解决了无数个技术难题,以至于同事和同业对他敬佩有加。他具备执着的技术精神,不怕吃苦、肯学勤思,技术在进步,蔡春海也紧跟时代脚步,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目前,他的工作依然是为学校服务,只是从一个企业的角度去满足学校和学生的需求。十几年以来,蔡春海对学校、对学生的需求了如指掌。也许是因为军旅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善于钻研,一旦发现问题一定会尽其所能解决问题。在工作的时候,公司经常会遇到网络不稳定等细小的技术问题,一般人可能就不会在意,不会追究,但对于蔡春海来说不一样,他喜欢研究问题,想了解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并竭尽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智慧校园”概念,他认为,物联网+教育=智慧校园。智慧校园的实现,是把传感器和RFID等感知层设备嵌入或装备到教室、图书馆、校徽、校门、宿舍楼等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将其链接起来,形成真正的物联网,并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中心将“物联网”和“软件应用系统平台”整合起来。

  蔡春海对《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说:“物联网体现的最大优点就是传感网络。如何用传感网络把所有的东西链接在一起,实现真正的智慧校园、智慧班级,这些才能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这在以前实现起来是很困难的或是实现不了,比如,智能家居的实现,价钱太高,技术不成熟等问题都影响了它的实现。在物联网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这些智能应用不仅可应用到学校,将来也会应用到生活中。这是未来物联网的趋势。”

  蔡春海说:“物联网的应用与云平台大数据结合,能够带来智慧班级的典型应用场景,系统会告诉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当前的空气环境、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是否适合上课。这些数据还能通过系统发送至老师及家长的手机上。”

  蔡春海认为,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资源管控,解决学校现存的各种能源资源浪费问题,一众科技希望能够通过智能技术应用帮助学校降低电力等各种资源成本。 “电灯开关控制不仅可通过声音实现,还能通过光亮度、人体红外控制。只有真正检测到有人时才亮灯,而不光是有了声音才亮。”在蔡春海看来,物联网的应用要真正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有趣。

  目前,物联网人才存在一定缺口,蔡春海认为应该从中小学生开始培养。由于中小学并没有开设物联网相关课程,一众科技自己策划并举办物联网大赛。目前,由一众科技主办的2015年第一届中小学物联网大赛,效果和反响较好,吸引了海淀区中小学54支参赛队伍、300余师生的热情参与。蔡春海表示:“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今物联网高速发展,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是互联网的三十多倍,这么大的产值,相关人才的培养更应是重中之重。目前,部分大学已开设物联网相关课程,但中小学却没有相关的基础教育。因此,希望能够从中小学抓起,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物联网就在我们身边。”

  物联网大赛是为了针对中小学生能够在学校没有开这项课程的前提下,补充物联网知识,能够让中小学生从理解的角度动手去做,做出自己的东西,从而学到物联网的知识,为以后的物联网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智能校徽显身手

  曾经有一副漫画是描写校园垃圾的。漫画大意是:在学校内,一群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整理自己的行李,将不要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其中校徽也被扔进垃圾桶内。这则漫画无疑反映了目前大学校园内大多数校徽的最终归宿。其实校徽是一所学校的理念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更是其历史和文化的传统积淀。如今校徽并没有在学校里独占鳌头,最后被遗弃似乎成为了理所当然。

  校徽的遭遇让我们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受冷落,是因为太小不够引起关注,还是因为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那么能否改变校徽的命运呢?

  一众科技看到了这样的机遇,在校徽上做起了文章,实现了智能校徽。智能校徽的实现来源于物联网的兴起,如果没有物联网,智能校徽也许只能是空谈。

  蔡春海说:“它不是一枚普通的校徽,里面装载着很多内容。学生只要佩戴上它,可在上学、下学实现自动考勤,可以实现校园支付,可自由进出图书馆(并实现一站式借书功能)、餐厅等场所。” 基于校徽的物联网应用可在学校里面做到无缝定位,并且可以做到三维立体定位,并与校园一卡通集成。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校徽将会在学校里应用。

  在传统校徽的基础上,智能校徽增加了多功能无线传感器,通过与校园网的连接,可实现校园无线信号无缝对接等功能,实现智能沟通,形成人与人、物与物的沟通交流,便于学生与老师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并且方便了学校的管理。以智能校徽为切入点,用物联网将学生无缝接入校园网络,打造校园无处不在的智慧教育,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学校的校务治理,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最终提升校园智慧服务。

  蔡春海最后强调:“信息技术发展是不会停止的,信息化步伐也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迈进。”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