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工智能 >
AR与AI强强联合 让小场景融入大思维
2022-01-07 17:20:57作者:路沙来源:信息主管网
摘要谈起AR技术,科幻电影中的场面是不是就会扑面而来:手指在空中勾画,空气中随之出现虚拟屏幕,点击这个屏幕就可以像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一样实现各种功能……...
谈起AR技术,科幻电影中的场面是不是就会扑面而来:手指在空中勾画,空气中随之出现虚拟屏幕,点击这个屏幕就可以像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一样实现各种功能……
时至今日,这种原来只能从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面,正逐渐走入我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就像2020年,中企通信联合香港应科院共同发布的数据中心“AR千里眼”远程运维服务,运维工程师佩戴AR眼镜就可以进行专业的远程运维操作,并利用手势、语音、现实识别与定位,将现场的实时环境、信息、图像以加密数据传输给用户,从而实现高效精准的定位协同。
中企通信总裁李炳智表示:“自2019年与香港应科院合作以来,我们共同研发,将AR技术融入多个场景应用,有效地推动了行业数字化转型落地。如今,我们已开展第二阶段的合作,通过结合AR技术与AI能力,发展更加智能的项目。”对此,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行政总裁叶成辉也提到,一直以来,香港应科院都希望做一些以前没做过,并且是世界前沿的技术创新项目,比如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方面。与中企通信这种具备前瞻性,并且拥有众多创新项目的企业进行合作是香港应科院一直所致力的。
AI与AR结合擦出了别样火花
双方第一次合作发布的“AR千里眼”,使得数据中心运维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有了AI技术加持,“AR千里眼2.0”又将呈现出什么样的奇幻场景?“AR技术结合AI及机器学习,使得‘AR千里眼2.0’将会带来更多创新功能。例如,数据可视化、认知对象辨识、中间件升级,同时还会开放使用包括安卓在内的更多AR 智能眼镜平台。”李炳智这样说道。
举例来讲,在运维服务场景中,AI与AR的结合可以为运维人员提供更好的数据可视能力。运维人员可以实时通过AR智能眼镜查阅操作手册,得到经过分析整合出来的数据,更可以透过智能眼镜实时看到2D或者3D图表,提升运维准确度及效率。甚至还可以利用可视化数据提供预测和预防报告,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实时收到提示,快速化解风险。而在服务业中,融入计算机视觉及人脸识别技术的AR眼镜,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有特别需要的人士,从而能够为每个客人提供与众不同及贴心的服务。
试想一下,你在机场内,突然有地服人员走过来,准确叫出你的名字,说出你的航班号和座位号,你是否会很惊奇?这一切都来源于工作人员所戴的AR眼睛。通过AR眼镜,可以精准提醒旅客及时登机;可以及时发现未登机旅客;可以快速了解乘客对于餐食的喜好。
目前,双方的第二阶段合作正在研发当中,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推出全新产品及服务。李炳智表示,在第二阶段,香港应科院会专注发展软件平台及定制化技术。而中企通信则会利用专业的算法算力,通过大数据、AI技术和融合行业场景的AR智能眼镜显示系统,推出创新的机器学习模型。
小场景融入大思维 “巧变”大平台
双方为什么要进行第二阶段的合作?在中企通信首席信息及创新官邝伟基看来,来自客户的积极反馈使得他们进一步思考能不能延伸“AR千里眼”的应用场景,使其不再局限于数据中心或者运营商行业,而是成为一个通用化的平台。
“当AR平台推出之后,我们希望整个平台可以赋能企业的业务数字化转型。首先,就是提高远程协作和运营效率,无论是视频、语音或者多方会议,都可以在AR智能眼镜上实现。其次,就是希望通过大数据分析,让现场工程师可以得到更有效地计算机视觉和认知分析解决方案。最后,就是希望通过AR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客户体验,提升客户服务价值。” 邝伟基如是说。
中企通信数据科学与创新总监詹东东提到,这一AR平台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提供平台+定制化的服务。当平台推出之后,不只是为客户提供众多API接口,另外诸如3D模型设计、场景设计、路线设计等都需要定制化服务。也就是说,在这一平台上,能够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然后再将全新的工具或者功能下发到前端的AR眼镜或者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当中,服务客户应用。所以整个过程是一个端到端,全链路的服务过程。
事实上,在中企通信的创新布局中,这一AR平台会成为中企通信“ICT-MiiND”(ICT智赋)策略中一个重点。“中企通信‘ICT-MiiND’不单是融合前沿技术与服务的创新发展策略,更是赋能企业成功数字化转型的“大脑”。这个策略采用前沿的容器技术与创新智能运维模块,加强智能元素,配以个性化、定制化的行业服务场景,为客户创造更具智慧的IT服务管理平台。在未来,我们还将陆续推出更多结合‘ICT-MiiND’策略的创新方案,为业界开拓更多可能,赋能企业数字未来。”李炳智这样解释道。
笔者认为,企业对 AR平台的需求,更多的是希望借助创新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内部运营管控的数字化转型,这与平时所看到的消费类的AR场景有非常大的不同。它需要强调的是结合企业的生产性质、实际的工艺过程和生产流程,或者能够更紧密地结合它的商业模式。这也是ICT-MiiND策略一直以来强调的,用创新科技将ICT服务应用于客户的不同场景,帮助他们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
创新不断 让既有优势形成合力
双方第二阶段的合作,致力于打造的是一个承载“AR+AI”技术的通用平台,能够实现前端和后端的融合,从而使得不同工业环境或者不同领域的客户都可以广泛应用。
然而,在中企通信的创新规划当中,描绘的是一个从点到面的整体布局。在这其中,AR平台只是众多点当中的一个。“当然我们不会局限在这一方面。因为中企通信的ICT服务囊括云、网,以及安全等多方面,所以我们在各方面都会尝试应用‘ICT-MiiND’策略。比如在网络方面,推出了AI + SD-WAN 智能网络服务,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打造智能化SD-WAN。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沙盘推演、更优网络路径规划,为客户分析网络的应用流量及对其网络架构的影响,从而优化网络架构,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在云方面也推出了CeOne-CONNECT SASE安全访问服务边缘解决方案,能够为分散式企业提供完善的网络架构和安全堆栈。”李炳智进一步讲道。
在詹东东看来,ICT-MiiND策略中包含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物联网及区块链等创新技术。这些其实是将中企通信的ICT服务、实践经验,以及算法能力融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智慧体或者智慧平台,从而为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的支持。举例来讲,某金融客户使用了中企通信 “AI+SD-WAN”的融合服务,将它原来可能要耗费数小时的排错时间减少至几分钟。因为融入了AI的能力,还能够帮它预测接下来14天的网络态势变化,方便客户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未来变化,从而更快部署网络资源。另外在信息安全服务方面,也结合了AI能力,进行了信息安全的态势感知分析。这能够将中企通信在全球各个角落部署的安全设备,变成一个全球的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网,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判断它在各个区域可能会遭受到的安全攻击。
“我们之前一直在推出包括专用网络、云服务、安全服务、数据中心等在内的ICT服务。而ICT-MiiND策略则强调的是怎样把这些基础ICT服务智能化。关于智能化,我们会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科技,帮助客户收集数据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进行分析、预测,这就是我们要赋予客户的智能化能力。当然,技术方面除了自主研发,我们也会与外部的科研机构合作,这也是我们与香港应科院进行长期合作的体现。”李炳智最后总结道。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路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