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数字化创新将成为新常态
2021-03-05 15:04:46作者:来源:IT运维网
摘要作者:Pure Storage亚太区与日本副总裁 Andrew SotiropoulosCOVID-19疫情的爆发扰乱了全球秩序,其规模之大迫使企业不得不采取大胆的决定 ...
作者:Pure Storage亚太区与日本副总裁 Andrew Sotiropoulos
COVID-19疫情的爆发扰乱了全球秩序,其规模之大迫使企业不得不采取大胆的决定以求生存,将其称为一场“黑天鹅”事件绝不为过。但俗话说,危机的另一面就是转机,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危机,实际已成为许多企业的转折点。和人类历史上的诸多重大转折一样,我们正在见证一场人类工作、生活、娱乐及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
当全世界许多国家处于封城状态时,我们看到企业机构开始以远程的办公形式运营。然而,许多企业机构也被迫加速推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计划,有些产业甚至必须彻底改变经营模式才得以维系命脉。当企业都在重新调整商业模式,通过远程来支持自己的员工、客户及合作伙伴时,商业转型的核心就在于技术,尤其以数据为导向的关键技术最为重要!
企业必须有效释放“数据威力”
凡是能够发挥数据潜能并善用技术,且以开放心胸来积极寻求合作的企业,将在疫情中享有更大优势,并获得丰厚回报。企业领导者必须能够在众多数据来源中,找出具有价值的内容,进而从细微的层次上精确掌握企业的业绩与商机。企业团队也因此能更及时地知晓并掌握客户的感受与反馈,并随时不断地调整服务的部署与消费方式。
在过去一年中,餐饮业和大型快餐业者能够根据消费者的反馈,迅速推出全新的口味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从许多企业身上都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如Shopee等许多电子商务平台,均已采用实时受众定向(Real-time targeting)的方式来开拓新客户,并根据消费者的实时行为来预测业绩。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地创新来维持竞争力和盈利,而创新的主要动力,则源于现有能创造出有意义成果的庞大数据。
企业需要将触角伸展得更远:多样化经营与创新效益
由于疫情的影响,企业被迫重新思考自己的商业运营模式,并在面对日益加快的商业脚步时采取所谓的沙盒思维(Sandbox Thinking),即使受到疫情影响,企业必须在既有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快速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或服务。
在疫情被快速控制的中国,我们也观察到了许多品牌都开始建立创新的合作关系来解决商业挑战并开拓全新商机。以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旅游业为例,马蜂窝APP延续并创新了“内容+交易”的商业模式,如开展体验型的旅游直播,利用技术来满足用户“云旅游”的需求,使其足不出户即可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和新鲜玩法,同时帮助旅游景点和相关企业与消费者保持紧密的联系和互动,为相关企业的复苏蓄势储能。
当品牌开始拥有这些合作的机会时,服务也随着距离的拉远而更向数字化靠拢,企业也就更加需要依靠强大的数据中枢来达成数据的实时存取与分享以维持竞争力。同时,老旧的基础架构需要现代化,进而采用先进的数据基础架构与解决方案来提供弹性与灵活性,建立起数字化的储备能量。
上述开放创新与合作方式的兴起,是这场疫情之下令人意想不到的积极成果之一。当商业与社会的各个层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企业也开始变得更加愿意分享现有的资源和专业知识。而这不仅为自己,也将为更广泛的社会大众创造了价值!
结论
纵观历史,危机向来都能推动人类突破解决问题的创新极限, COVID-19也不例外。加之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创新能力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告别2020年,我们看到那些能够巧妙或创新运用数据和技术的企业正在成为各自领域内的领导者。不久的将来,疫情总会结束。但我相信,随着数字化创新即将成为常态,疫情对社会和企业的影响会是深远的!
关于作者
Andrew Sotiropoulos先生是Pure Storage亚太区与日本副总裁,他领导了Pure Storage在亚洲的业务发展。在加入Pure Storage时,Sotiropoulos先生已经在企业级技术领域拥有丰富的全球经验,并且在业务拓张和建立多元化团队方面颇有建树。
在加入Pure Storage之前,Sotiropoulos先生是Sentient Hubs的顾问委员会成员,他通过预测企业系统、物联网生态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的绩效表现。他还曾在IBM和联想担任高级职务,包括领导IBM亚太地区的全球技术服务部门、领导总部位于纽约的IBM整合技术服务的全球销售以及出任联想亚太区总经理。
Sotiropoulos目前居住在新加坡。他拥有悉尼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通过以下方式了解更多Pure Storage的信息:
- Pure Storage官方微信账号
分析机构的肯定:
Pure Storage、「P」标记及FlashBlade均为Pure Storage,Inc.的商标或注册商标。本文中提及的所有其他商标或名称均属于其拥有者所有。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