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东软王楠博士:融合创新 开放共赢
摘要2012年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于5月31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召开。本届软博会以做大做强软件产业,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旨在总结和展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探讨软件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推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以下内容是东...
2012年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于5月31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召开。本届软博会以做大做强软件产业,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旨在总结和展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探讨软件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推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以下内容是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王楠博士在软博会高峰论坛上发表题目为《融合创新 开放共赢》的主题演讲。(声明:本稿件来源为现场速记,可能有笔误和别字,仅供参考)
主持人 陈英:谢谢陈司长!下面,有请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王楠博士发表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融合创新新时期软件企业的机遇与战略思考,有请!
王楠:各位尊敬的来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融合创新,新时期软件企业的机遇和战略思考。
今天上午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分享了很多新一代信息技术给软件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那么我今天也是顺着这个思路介绍一下东软的战略思考和我们的实践。大家都讲到了,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去年国发4号文当中,政府规范了七大战略型的新兴产业,其中以云计算、互联网、无线互联网等新兴的基础是主力的支撑。今天上午杨学山部长的分享和刚才陈司长的讲演当中,也提到了从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完成以后,顺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软件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时期。
作为软件行业的一员,我们最应该思索的就是给软件企业,给软件行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大家刚才都讲了,技术不再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和核心。当我们看到云计算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其实云计算不是一个特别新的概念,从90年代网络及计算、网格计算,是现在新一代云计算概念的前身。
我们看到新的云计算内容的时候,带来的更多的是软件行业在商业模式方面的变革。应该说,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对软件企业的思索,更多的在于说不是技术革新,它对于商业模式的革新的意义远远大于技术的革新。
当我们看到物联网的时候,其实物联网更不是一种新的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融合,更多的是技术融合的概念。作为一个软件企业,当我们看到物联网这样的一个技术发展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关注点就在于说通过感知技术、机器通讯的技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融合以后的物联网,更多的在于说通过什么样的应用去落地,去找到支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的业态。
移动互联网,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走过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特别是通过我们中国的人口基数,我们巨大的用户基数,支撑了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大家可以看到的是从2004-2011年,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从300多万户增长到了3亿多户,我们移动互联网的产业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5000多亿的规模,特别是在应用服务的方向,应该说它是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根基所在。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百分之一百多。
当我们看到过去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关注它内涵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过去的成功是走了一条模仿和跟随的道路,是通过西方发达国家,当它有了一定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创新的时候,如何在中国做本地化、客户化,这个是过去我们发展的道路。
未来,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的方向上,能够可持续的规模化的增长,这个是我们需要思索的一个未来,就是如何走出中国自己的路,如何有中国自己本土的真正的创新级、世界级的应用,持续的拉动这个产业的发展,这个是我们应该思索的未来。
在第一阶段持续的总结,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但是作为软件行业的一员,东软我们在面向这样的一个趋势和机遇的时候,我们的战略思考是什么?大家都在讲新一代软件发展,随着新的技术带来的是融合化、服务化、体系化,这么多的发展趋势当中,我们到底该如何规划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我们更多思考的方向,其实跟刚才陈司长的方向非常的符合。就是如何利用新技术来为社会民生,来为整个产业链的整合,持续的创造价值。
在这里,刚才我们的主管的政府领导讲到了,技术和应用和业务的结合,以及技术拉动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个是东软在面向未来思索的时候,我们的一个主要的出发点。应该说,我们认为新技术与市场需求和应用的融合,为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平台。同时,新技术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可能和支撑,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支撑,助推产业升级和企业的转型。
我们东软现在战略的思路两个关键词,融合和创新。怎么讲呢?
第一,加强技术与应用的融合,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寻求市场必须的,特别是大规模影响社会民生,可以持续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应用领域,在这些领域构建创新型的应用与服务。同时创新不只是技术的创新,应用的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在面向未来,会从技术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转向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商业模式的转变。
在这儿想跟大家分享的,在这样的战略情况下,我们东软目前的实践哪些。东软是1991年成立的一家软件企业,创立于东北大学,1996年我们非常幸运的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发展至今21年,我们拥有了2万余名的员工,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软件提供商和全球领先的医疗设备、医疗IT解决方案和健康服务的提供商。2011年我们20周年之际,非常荣幸的入选了普华永道全球软件提供100强的排名,并且位居于中国软件提供商的榜首。
我们在40多个城市建立了营销与服务的网络,作为一家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我们更注重的是拉近我们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我们也注重产学研的互动,我们在大连、成都和沈阳建立了东软自己的学院。同时我们也在全球化发展方面,在海外建立了很多的分支机构。
目前,东软的业务定位主要在于两个核心。一个是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作为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我们服务于电信、电力、金融、政府、制造业、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众多的支撑行业。
另一个方向,在于产品工程领域。在这个领域,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在嵌入式软件和解决方案的研发,目前我们的软件已经在很多世界知名的品牌,无论是数字家庭的像数字电视、摄像机、DVD的产品当中,还是在移动终端,无论是手机,包括车载的信息系统以及IT产品当中来运行,我们的客户遍及世界各地。
在过去,东软一直在注重全球化、规模化的发展,目前我们在全球已经拥有各类客户15000多家,其中全球领先的大型客户300家,在国际业务的总营收方面,占到了整个营收的35%。在全球化方面,在欧洲,在日本,在美国,布局了我们全球的研发网络和交互的网络。
面向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东软我们立足成为云城市的建设者和服务者。我们选取了五个重点的方向,都是跟民生紧密相关的,包括健康云、教育云、交通运、企业云、政务云、能源云来支撑在整个城市和企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以平台建设为核心,以应用推动东软的全面发展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产业化的发展。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东软熙康业务。熙康是通过ICT的技术和医疗资源的有机结合,打造在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预防方面的生态系统。大家看到这样一个公式,熙康等于什么?一句话描述熙康,就是通过我们每个区域高端医院优秀的、专业的医疗资源,加上在健康方面感知前端设备搭造出来的健康的物联网,以及后台的以云计算为支撑的云平台和数据中心为支撑的整套系统,来为熙康当中的每一个会员,每一个个体来提供慢病的管理和健康的管理。
我们是通过创新的技术来建立这样的一个生态系统,做健康管理、慢病预防和老年的关爱。为什么要做熙康?其实东软过去在医疗健康领域有过很多的实践,包括在医院的IT系统建设,包括在中国最大的医疗付费方,也就是我们的社保的建设方面,我们都起到了主力的支撑作用。为什么我们现在投入了面向个体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应该说我们看到了真正的需求,民生的需求。
第一个是挑战,我们看到了医疗卫生费用的持续的上升。过去的2000-2005年,这五年之中,刨去通胀的支出,全球的卫生总支出增长了35%。全美国的GDP的五分之一要花在面向个人的医疗卫生上。而中国,这个数据现在看起来跟美国相比我们还不错,我们在2009年卫生的总费用达到了1.7万亿,占到了GDP的5.13,但是我们的增长速度是全球最高的之一,18.36%,远比我们GDP的增长速度要高得多。我们产业的发展,未来支撑不了我们医疗费用持续上升的速度。
同时,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就是慢性的疾病和相应的医疗费用。我们可能会到一组很可怕的数据,到2010年,中国有两亿的高血压的患者,将近一亿的糖尿病的患者,整个慢性病患者的总人群超过了3亿。换句话说,在中国每五个成年人,就有一个高血压,有一个心血管病的患者,每十秒钟就会有人死于心血管病。在卫生支出方面,也是越来越高。
在2011年,整个中国的死亡人口当中,85%死于慢性病,是发达国家的4-5倍,换句话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同时,另外一个全球性的医疗卫生的挑战,在于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衡。这个分布的不平衡是从大体系一直到小体系全部存在。世界经合组织OECD,30多个国家拥有的人口仅占全球的18%,但是拥有的卫生资源却占了全世界的86%。中国的人口占全世界的22%,而我们的医疗卫生资源只占了全世界的2%。换句话说,中国的医疗资源处于严重不足的情况。中国的城乡之间差距更大,医疗资源80%是分布在城镇,这80%是集中在大医院,基层的医疗机构承担了70%的救助机构。我们医疗资源的分布和真正老百姓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
同时,在中国另外一个严峻的挑战,当然也是全球性挑战,只不过我们中国在这方面更严峻,速度更快,就是人口的老龄化。由于我们独生子女的政策,中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问题,60岁以上的人口快速的增大。未来交社保的青壮年的增长速度会慢慢变成负增长,而花钱的老年人口快速的膨胀。如何去养老,如何找到医疗的费用?因此,东软我们认为,从全球来讲,从中国来讲,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就提出了预防性的管理,这是解决医疗的根本源头。什么是健康管理?就是对于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和评估,并且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提供指导,并且对于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日常的、全方位的干预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从全球所有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健康管理可以很好的解决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通过WHO的报告我们看到,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可以避免,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可控制,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通过美国的研究,也发现改变个体的行为,可以预防47%的早期死亡,治疗手段改进以后,也可以预防11%。同时,特别在冠心病和心血管病方面,改变行为、日常的监护和降低危险因素,可以降低49%的死亡率。
过去,为什么说在健康管理方面,全球都知道是一个方向,但是没有特别成熟的应用出现?没有特别成熟的全球可推广的模式出现?原因很简单。如何通过这样一种技术,能够感知到个体每天健康的情况,并且能够反馈到我们的中心,并且提供自动信息的推动,还是个性化的推动,这是技术的问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答案。换句话说,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健康管理的无边界、动态、实时和连续的干预,以及信息的管理。从这儿大家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在新的信息技术方面,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融合点。
对于东软,我们在抓住这样的融合点,开发出新的应用的同时,我们也在做自身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变。我们东软原来传统是B2B的业务,现在随着熙康的业务,我们开始从B2B转向了B2B2C,换句话说,通过政府,通过医院,通过企业的合作,包括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服务于每一个终端的个体,这个就是我们持续未来的创新模式,也改变了我们未来的营收的模型。
我们熙康的健康云,它是一个涵概个人、家庭、企业和机构的一个互动的网络,它在物联网方面是通过我们熙康的腕表,我们的一体机做终端每个个体的健康信息的收集,通过我们的数据中心和智慧专家系统,提供信息的推送,进行实时的干预。
以熙康为核心,落地到我们城市的云规划的时候,我们就变成了一个健康云城市的蓝图,把医疗保障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的平台,全部互动在一起。在这个计划当中,真正的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多方受益,包括政府、医院、企业和家庭,对于政府来讲,降低医疗成本、降低支出,平衡医疗资源、缩小城乡的差距,并且提升基层卫生服务的能力,医院不用说了,覆盖更多的人群,覆盖更多的区域,对于家庭来说,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看病贵的问题,并且实现个人健康的监控和指导。
具体的实践方面,我们在健康城市当中,已经有侵夺的落地的实践,我们已经跟唐山、海南、沈阳、无锡、佛山、郑州、洛阳等十几个城市签署了健康城市的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唐山、海南、无锡、都江堰、鞍山等已经有成熟的系统在线运营。
在健康海南方面,我们先从城外线开始做健康海南的示范试点,覆盖了176家村的卫生所,每一个卫生所都有熙康的一体机,监控老百姓健康的情况,每一个村民可以免费的去进行健康的体检和健康的监控。现在的平台已经累计服务了29000多人次,这是到2011年底的数字,积累了将近二十万条健康的数据。目前已经开始向海南全省进行推广。每一个村实时的健康情况,都有实时的数据。
我在讲整个报告的思路非常好的契合了我们主管政府部门提出来的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思路,一方面我们认为整个的软件行业正在进入另一个新技术、新概念蓬勃涌现的时期,对于软件企业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我们面临的话题就是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超越。新时期,东软的战略思维,和我们的主管部门正好是非常匹配的,我们觉得应该从以技术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转向从以需求拉动应用,并且创造价值的一个体系为中心的思维。通过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经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企业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这个是东软在新时期我们的战略四。
谢谢大家。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