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CIO要用系统思维战胜三只拦路虎

2010-04-10 01:16:00作者: 来源:

摘要 年前在网上看到用友新三年战略发布会的新闻。这次用友的动作很大,提出了新的市场主题,又对集团架构和业务策略进行了新布局。联系到我们在思考的信息化成败问题,其实用友作为厂商也在思考。这次三年战略发布会上很多内容,与我和同行一直在讨论的热点问题不谋而合,不...

    年前在网上看到用友新三年战略发布会的新闻。这次用友的动作很大,提出了新的市场主题,又对集团架构和业务策略进行了新布局。联系到我们在思考的信息化成败问题,其实用友作为厂商也在思考。这次三年战略发布会上很多内容,与我和同行一直在讨论的热点问题不谋而合,不得不佩服用友作为行业老大的深度。

    企业信息化是我们CIO的天职,同时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天敌”。CIO们为了“信息化”这三个字“抛头颅洒热血”,整个职业生命在此一举。但是信息化真的是个系统工程,牵动着方方面面的利益得失。系统工程就是容易在各个环节出现系统错误。

    我也常常和同行分析。到底什么是信息化失败的核心原因。找到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找到了通向成功信息化的钥匙。

    在决定信息化生死的因素之中,软件厂商、实施伙伴等外部原因很重要。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同样一家软件厂商,为什么别人与他合作就能取得双赢,被贴上“成功案例”的标签,为什么一到我们这儿就成了痛苦的厮守。同样一个实施公司,为什么在别人那儿是可以攻城拔寨的队伍,到了我们手上就是拿了钱还给白眼的“乌合之众”。答案很简单,对于外部因素,CIO要学会去驾驭、去控制,而不是去等待老天爷给我们一个“天时地利人和”。

    实际上,在决定一个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点上起作用的仍然是内部因素。我见过不少CIO辛勤工作、任劳任怨——今天教会了销售部主任如何登陆系统,明天说服老板追加信息化基础设施资金,后天又费尽心思挽救实施团队的士气——最后仍然失败了。每次遇到这种同行朋友,我习惯问三个问题:你的信息化愿景是什么的?你的信息化评估标准是什么?你选型的理性标准是什么?对方往往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这三个问题并不是我随便想出来的。实际上,它们就是信息化系统工程中的三大拦路虎。解决了这三只大老虎,就是确立了系统化的解题思维,细枝末节的难题才可迎刃而解。

    一、用合理的信息化愿景战胜第一只老虎

    反思自己从事信息化工作数年,和许多人一样早已形成一种只用钱来衡量企业管理软件价值的思维定势:企业上管理软件、搞信息化的目标就是节约成本,相应的评估标准就是投资回报率——企业花了多少钱,信息化又替企业省了多少钱。

    在这种思维定势之下,企业只是获取利润的工具,软件则是节省成本为企业赢得更多利润的工具。这种逻辑并没有错。但是这几年来,我们看到许多新词成为了热词: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机制、软实力……其背后反映出来的趋势,就是商业环境在变化。那么当然的,企业信息化的愿景是否还应该停留在“钱时代”呢?

    在三年战略发布会上,用友提出了一个叫“幸福企业”的市场主题,我个人觉得是目前对信息化愿景最有新意的解答。幸福企业包括“高效、创新、绿色”这三大内涵。如果我们平时有些经济学的积累,会马上看出来这三大内涵的确立是有历史背景的:

    “幸福”原本是指个体的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匹配度。在此将企业拟人化,“幸福企业”就是形容“一个企业的愿望与现实之间的高度匹配”。这个命题中最关键的概念就是“企业的愿望”。众所周知,企业的根本愿望是“赢利”,即通过商业活动获取利润。但“赢利”的必要条件随着商业环境的演变也在不断的变化。

    在大规模机器生产时代,企业只须考虑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即可实现赢利,也就是“效能”时代。

    在物质过剩时代,企业面临差异化的竞争要求,在追求效能的同时还必须对产品、技术不断突破,才能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利润,即依靠效能和创新取胜。

    进入21世纪第2个十年,随着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日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重要社会组织的企业也无可厚非的要承担起维护环境的责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盈利的企业,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进而被淘汰。“绿色”已经成为企业盈利的必要条件。

    因此,效能、创新、绿色已经构成了现代企业可持续赢利的三大必要条件。实现了创新、效能、绿色的企业,就是把握到了发展的康庄大道,将成为商业竞争中的胜利者,配得上“幸福企业”的称号。

    信息化是企业幸福的来源。而CIO对于作为企业信息化直接载体的企业管理软件,也可以用“幸福企业”来建立科学的愿景,即“企业管理软件是否提升了效率、是否有助于创新、是否使企业可以更好的承担环境责任”。

    二、用量化的信息化评估标准战胜第二只老虎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由于投入应用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信息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程度及效果,已是摆在企业CIO面前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信息系统提供商关注和期望探知的焦点。用友这次联合工信部电子一所,研究并发布的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数调研报告,对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成熟度的现状把握得很精准。对于我们CIO洞悉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信息化规划、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很科学的依据。

    《2009年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数研究》,以中国不同成长阶段、不同信息化应用阶段、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状态、应用范围和应用效益三大维度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同时,依此研究确立的“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给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效果评估确立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价值。我建议大家都抽空读一下这份报告,能开阔自己想问题的方法。

    作为企业CIO,如何利用企业信息化指数来指导与评估本企业的信息化规划与建设效果,有资深CIO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明确信息化应用的阶段与成熟度

    2. 确定企业各阶段信息化范围与效益的大小

    3. 是否具备完善IT治理体系

    4. “一把手”是否支持与参与

    三、用理性的选型标准战胜第三只老虎

    其实经过多年信息化的实践,国内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已经理性与成熟。就拿选型来说,尽管企业的选型需求各有不同,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出几条核心规律。在我看来,理想的软件厂商“画像”应该是这样的:

    1. 持续的产品开发与更新能力:软件厂商,最终还是需要靠技术吃饭的。而企业对于软件厂商的判断,不再只是看用了什么新技术,新平台,而要关注是否具备持续的产品开发与更新能力。一个软件系统成熟需要与企业的业务不断磨合,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才能达到成熟系统的要求,而对于大型的ERP软件而言,这个周期没有三五年时间,绝对办不到。这个时候,对于软件厂商前期在平台的架构能力、研发人力、财力的投入、根据客户需求的持续更新能力就倍受考验了。我想这也是用友的U9产品为什么在投入了近千研发人员,数亿的研发经费之后,经过了企业在两年的磨合之后,才逐步被企业所接受的原因吧。

    2. 随时随地的服务与响应能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后,由项目阶段转入到运维阶段,由项目管理转入到ITIL之类的服务体系,IT系统在进行运维阶段就会最为关注软件厂商的服务与响应能力了。而服务能力的最高境界就是“随需服务”,按照服务的紧急程度、专业程度、预算去购买企业所需要的服务,达到企业的服务要求,这个时候如用友之类的国内ERP软件厂商众多分支机构就承担起了一线服务,特别是现场服务的职能,而其呼叫中心、技术网站等又构成了二线服务机构,构建一个完善的服务网络,提高企业对信息化服务的满意度。

    3. 针对不同规模企业的覆盖能力: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信息化需求,年产值100万、1000万、1个亿、10个亿、100个亿规模的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是绝对不同的,那针对中小企业,其企业特点是什么,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需求是什么,这就需要去专门研究了。用友从2010年起,把用友原有的小型事业部独立成为控股公司进行运作,我想就有两个目的:一来就是把用友这个品牌向高端运作,二来就是对这些中小企业有更好的覆盖,而不会因为局限于用友这个品牌,弄的不上不下吧。

    4. 最佳行业实践与部署能力:隔行如隔山,这句话在管理软件行业也适用,房地产企业与服装企业的业务形态,肯定是千差万别的,如果说想把一个软件都套在这两种不同形态的企业身上,肯定会被批评不懂行;而现实情况就是,可能这家集团公司旗下既有做纺织,也有做服装,还有做房地产的子公司,你能怎么办?这就要求,软件厂商针对不同行业提供不同的行业解决方案,并且是能够提供最佳业务实践的方案,同时这个方案不是天花乱坠用来吹的,而是需要可实现的。还是举用友的例子,用友的U8与NC产品,其事业部就专门根据行业成立了不同行业事业部,如:房地产与建筑事业部,分销事业部等等。

    在用友新三年战略规划里,我比较关注的是实实在在的业务策略这一个部分,我注意到的几个业务策略包括:强力推进行业化经营,就是按行业来开展管理软件和服务业务,这一条与我之前说的最佳行业实践与部署能力相对应;是针对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管理软件和服务,单独成立小型管理软件公司,这一条与不同规模的企业覆盖能力是相吻合的;随时随地的服务响应能力,这一点用友采取的策略是“客户经营”,相信也是大多数应用了用友软件的企业最为期待的内容吧。从用友的客户经营、子公司分拆、外部收购等动作来看,无一不让人感受到,ERP的新时代就要来临了!更多的ERP软件厂商是否做好了应对企业 “成熟”的准备呢?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