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Google强势阻击微软

2009-07-28 16:00:00作者:马文方 那罡来源:

摘要在三年多的时间里,Google不仅相继推出Android和Chrome,在手机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市场上与微软开展面对面的竞争,更于2009年7月公布了Chrome OS桌面操作系统计划,直指软件帝国微软的基石Windows。一个互联网公司犯得着在操作系统这样的传统软件市场上使出如此狠招吗? ...

“如果Google的人数跟微软一样多,Google除了搜索还会做些什么?”在2006年4月11日Google CEO施密特首次来华的媒体早餐会上,《中国计算机报》记者问道。

“我们还是会只做搜索这一件事,搜索要做的事多着呢,就算是有五六万人也不够用。”施密特表示。

然而,在这之后三年多的时间里,Google不仅相继推出Android和Chrome,在手机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市场上与微软开展面对面的竞争,更于2009年7月公布了Chrome OS桌面操作系统计划,直指软件帝国微软的基石Windows。一个互联网公司犯得着在操作系统这样的传统软件市场上使出如此狠招吗?

Chrome OS:不按惯例出牌

7月8日,Google全球产品副总裁桑德·皮克海(Sundar Pichai)和Google工程研发总监莱纳斯·厄普森(Linus Upson)用博客的形式宣布:Google将在2010年下半年推出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Chrome OS,Chrome OS“数秒间即可启动并带您进入互联网世界”,而且“用户不必再应对病毒、恶意软件和安全更新,一切皆由系统搞定”。Google特意表明“Chrome OS被设计用于从小型上网本到大型台式系统在内的各种计算机”。

当传统软件厂商争先恐后地忙着向互联网和服务转型时,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的Google却反其道而行之,挤进操作系统这个软件的传统领域。用过PC的人都明白,所谓“启动速度快”、“免除安全的后顾之忧”之类都是冲着微软来的。加之先前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Google的操作系统将覆盖包括手机、PC在内的整个终端产品线,在个人产品市场上全面挑战微软。

Google的反常之举还在于宣传上的高调。尽管Google万人瞩目,但外界很难知道Google正在开发哪些项目,何时会放到网上。这一切得益于Google对研发项目的严格保密。实际上,微软之所以有今天,完全“得益”于30年前C/PM操作系统提供商数字研究公司拒绝在IBM PC研发项目保密书上签字。

通常,Google在服务发布上动静很小,有时甚至标新立异。比如2004年4月1日,Google不动声色地把测试版的Gmail放到网上。早已习惯了“Google爱在愚人节开玩笑”的网民,还以为这又是一个愚人节玩笑,直到他们注册登录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当网民使用Gmail 五年多后,在2009年7月,紧随Gmail之后的Beta标签悄悄消失, Gmail服务终于转正了。这一切都悄无声息。

Google在选择宣布Chrome OS计划的时间上也颇费心机。今年5月5日,微软发布了用户公测版Windows 7 RC,而7月23日正式发布Windows 7 RTM版。这样,Windows 7项目就将结束开发,转而为10月份正式发布进行生产和预装等准备工作。而在这个节骨眼上,Google推出“八字还没有一撇”的Chrome OS,明显是在微软头上泼了盆凉水,也很容易让人认为Google准备在操作系统市场上大干一场。

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商业利益角度看,纯粹靠进军操作系统市场直接获利,着实像在啃一根连鸡肋都不如的骨头。面对占据九成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的微软,Linux经过多年的打拼,直到今年5月才取得了历史性的1%的突破。市面上Linux已经N多了,再多一个Linux操作系统不过是N+1,况且,桌面Linux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除非另有所图。

尽管Google称Chrome OS是Chrome浏览器的延伸,但随着微软捆绑IE浏览器在1998年遭遇美国司法部调查后,浏览器与操作系统捆绑已经成为禁区。同样,虽然Chrome OS和Chrome名字上很相近,但这种近亲“联姻”的可能性不大。当然,Google通过Chrome OS对Chrome浏览器进行优化,进而更好地支持Google的网上业务无疑很有意义。而且,倘若Google按照它惯常的发布方式——到2010年下半年给大家一个惊喜的话,人们会更相信这种说辞。

然而,Google的一反常态,背后是否有其难言之隐呢?

透过微软的成功,人们认识到操作系统的重要性。而Windows对微软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销售上,还在于Windows支撑着微软最赚钱的生意——Office,它提供的包括易用性等在内的种类繁多的功能和维系的其他软件厂商难以望其项背的用户群,巨人般地守护着微软的家业。尽管Windows不是最赚钱的产品,但微软肯在研发上花最多的钱,原因也在于此。

搜索对于Google的重要性一如Windows对微软的重要性。搜索既是Google的起家之本,也是Google的立业之基。通常,人们在形容搜索的重要性时,愿意将其比作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因此,Google自然是“谁碰搜索跟谁急”。

5月29日,微软推出全新的搜索服务品牌Bing。加之微软与雅虎在搜索方面不断传出“绯闻”,如果微软和雅虎达成合作——Google发布Chrome OS计划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证实了这种合作——依据当前Bing和雅虎在美国搜索市场上8%和20%的份额,双方将占据搜索领域三分天下,这深深地刺激了Google的中枢神经。而Google把矛头指向微软的Windows,也就不难理解了。

 

Google能遂愿吗

无论是微软深入搜索领地还是Google进军操作系统市场,互联网与传统软件在开发模式上的显著差异,应该是他们首先面临的挑战。

“传统软件企业的开发模式是先找到一个算法,然后去实现这个算法,做成产品,交给市场部门去卖。而互联网应用特别是云计算应用是建立在大型分布式系统之上的,它的规模随时可能增加,因此是个活的东西。很多时候经验要比算法和架构来得重要,很多问题在应用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前是不会出现的。”曾在雅虎财经频道和雅虎研究院从事研发工作达7年之久的友友新创系统技术公司CEO姚宏宇博士表示。

2006年3月,来自国内多家媒体的记者赴硅谷采访Google总部。据介绍,Google的研发团队只有5~7人,而且没有测试人员。当应用开发到Beta阶段时就放到网上,既可以让用户充当测试者,又可以根据用户的反映决定该项应用的命运。当《中国计算机报》记者希望Google主管介绍一下Google的开发平台时,他没有透露一句话。显然,Google的开发平台要比Google的服务器、存储等自制产品更为神秘。

让微软研发人员适应互联网的应用和搜索引擎的开发并非易事,这也是为什么微软会执着地“缠着”雅虎不放的原因。雅虎搜索的份额固然重要,但雅虎工程师和他们的经验可能更重要。

让Google去开发传统软件中的代表之作——操作系统也许会更难一些。通常,软件的缺陷是不可能穷尽的,而且当软件复杂到一定程度后,缺陷的数量将随软件的复杂度成指数上升。显然,软件产品的大规模协同开发与测试,对Google的开发和管理都是很大的挑战。而且,在传统的软件开发观念中,Google免除安全的后顾之忧的说法言过其实。因为只有代码行数小到一定规模后才可能没有缺陷,而这样数量的代码已经不能称之为软件了。

其实,Google工程师写的代码并非没有缺陷和漏洞,只不过这些补丁都是在网上打好,不必用户亲力亲为而已。而当软件以产品形式驻留在客户端时,Google与其他软件厂商也就没有多大区别了。2008年9月2日,Google浏览器Chrime首发,仅仅过了7天,Google就发布了两款重要的安全补丁。据国外媒体报道,今年7月18日,Google又发布了安全补丁,以修正两个严重的安全漏洞。Chrome浏览器发布近一年后,依旧被发现两个严重的安全漏洞,说明“软件中的缺陷是不可穷尽的”这一规律对Google也同样适用。

而就用户体验而言,从网络应用到浏览器再到操作系统,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他们大都能够容忍一个网页打不开,却很难接受浏览器打不开的情况,更无法忍受操作系统的任何闪失。

Chrome OS是否真能兑现Google的许诺,而不至于成为看得见、摸不着的“雾件”?对于Google的工程师在未来一年多的时间内将面临巨大挑战。

 

天时、地利、人和?

主管Google搜索API的技术总监马克·拉克斯基(Mark Lucovsky)本月中旬悄然离开Google,加盟VMware。作为微软的杰出工程师和Windows NT首席架构师,马克·拉克斯基在业内很有名气,而四年多以前离开微软的举动让他在圈内外一夜成名。

当微软CEO鲍尔默猜到拉克斯基要去Google时,怒不可遏地把椅子从自己身边扔到办公室的另一边,对拉克斯基咆哮道:“我已经干掉过他一次了,我准备再干掉他一次。”鲍尔默这里说的他,就是Google CEO 埃里克·施密特。

曾经,Novell占据了网络操作系统80%以上的份额。但是在施密特担任微软CEO期间,微软击溃了Novell。而鲍尔默“准备再干掉他一次”时,他已担任Google CEO。

古人作战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Google这次进犯微软后院,本应该像电影《地道战》里鬼子队长山田说的那样“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等Chrome OS研发好了,再赶紧召集PC厂商嘁里喀喳地预装后迅速推向市场,从而给微软突然一击。然而,Google提前一年多就广而告之,从而置天时于不顾。

说到“地利”,Google明目张胆地跑到微软盘踞的操作系统领地,很难取得地利上的优势。

论“人和”,五六年前Google的人气无人可比。当时鲍尔默之所以震怒,是因为一批微软顶级的程序员跑到了Google,他们用脚投了票。

2006年3月,众多记者在Google总部采访期间与Google总部的华人共聚晚餐,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王沂。Google在美国知名杂志《连线》上刊登的招聘广告中,开门见山地介绍说,王沂11岁开始学习大学数学,18岁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

实际上只提加州理工学院就够了,这所师生加起来只有3000多人的高校,居然获得过32次诺贝尔奖。而18岁毕业的王沂绝对是Google要找的人。在晚餐中,王沂提到此前她在微软工作过5年。晚餐吃了一半,她便匆匆告辞,说是要回公司加班,尽管她不告诉我们在做什么项目,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然而,今年初,在Google工作5年的王沂却选择了离开。

这两年离开Google的人可以拉出一个很长的名单,而让Google难以忍受的是其中一些人又回流到微软。

也许Google没有搜索到孟子的这句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博客链接

Google高管谈Chrome 操作系统

Google Chrome操作系统是Google Chrome浏览器的自然延伸,也是我们重新思考操作系统之道的尝试。

Google Chrome操作系统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精巧的操作系统,它最初针对上网本。在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开放它的源代码。在2010年下半年,运行Google Chrome操作系统的上网本将与消费者见面。

快速、简便和安全是Google Chrome操作系统的核心特质。我们正在将该操作系统设计得更快速、更精巧,数秒间即可启动并带您进入互联网世界。用户界面最小化可以避免掩盖您的个人风格,而大多数的用户体验则将发生于网络之上。就像为Google Chrome 浏览器所做的那样,我们要回归本源,重新设计Google Chrome操作系统的底层安全架构。如此一来,用户就不必再应对病毒、恶意软件和安全更新,一切皆由系统搞定。

Google Chrome操作系统可运行于 x86 和 ARM 芯片之中,此外,我们正与各类原始设备商合作,以便于明年为上网本市场带来更多选择。Google Chrome 运行于一个新的基于 Linux 核心的窗口系统中,其软件架构十分简单。对应用开发者来说,网络即是平台。所有的互联网应用都将自动运行,而各种新应用可由用户最喜欢的网络语言编写。当然,这些应用不仅可以运行于Google Chrome操作系统中,也可以运行于 Windows、Mac 和Linux 上的任何标准浏览器中,从而令开发者拥有任何平台上的最大用户基数。

Google Chrome操作系统是一个全新的项目,与 Android 无关。Android 从设计之初就跨手机、机顶盒和上网本等多样终端工作。Google Chrome操作系统则专为那些花大部分时间上网的用户设计,与此同时,Google Chrome操作系统被设计用于装备从小型上网本到大型台式系统在内的各种计算机。

 

互联网,谁的国?

软件巨擘微软虽然不是互联网领域的先锋,但近期在该领域却异常活跃。Google和微软之间日益升级的对抗,注定将成为一场现代商业战争中的史诗战役。《华尔街日报》认为,两家公司实际上采取的是“以攻为守”的策略,它们并不想咬住对方的要害进行攻击,而是想通过虚张声势的方式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表面上看,微软对Google发布Chrome OS不屑一顾。比尔·盖茨也对外界声称:“谷歌Chrome OS实质上只是一款Linux操作系统,本身并无任何新意。”但从微软的角度来说,它并不愿意看到Google侵占自己的地盘。在彼此威慑的过程中,微软关心的是如何将自己的损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至于能否把Google的钱揣到自己的口袋里,微软目前并不在意。

征伐互联网

“微软还不是一家完全的互联网公司。微软需要关注的方向太多,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微软CEO鲍尔默意识到微软需要尽快转变成一家互联网公司。

5月29日,微软正式在全球同步推出搜索品牌“Bing”(必应)。虽然这并不是微软第一次进军搜索市场,但试图让Bing成为搜索代名词的高调态度让Google并不感到愉快。时隔不久,Google策略性推出Chrome OS更像是一种反击性挑衅。

说起微软与互联网之间的瓜葛,微软不是互联网应用的领航者。虽然在10年前,微软将IE浏览器捆绑在操作系统中,让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占不到一点便宜,致使网景溃败出局。随后,比尔·盖茨发起被业界称为“珍珠港事件”的战略总动员,开始了征伐互联网的漫漫长途。

此后,微软在搜索领域推出了MSN Search、Windows Live Search、Live Search以及Bing等互联网产品。一系列搜索技术的升级运动,让微软找到了点互联网的感觉。毕竟它的根基不属于互联网,撼动Google在互联网中的地位很难。Google也不是网景,因为Google不只提供产品,还提供服务。如今浏览器的概念已经被互联网完全颠覆,浏览器不仅仅是浏览网页的工具,还可以观看视频、编辑在线文档等等。

实际上,微软自己很清楚,想在搜索领域抢占Google的地盘有些困难。面对Google和云计算时代的冲击,互联网时代的微软并不算落伍。近年来,为了应对挑战,微软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从部门重组到推出搜索引擎、即时通信工具、在线广告服务,以及在线软件服务和在线视频新闻网络。

按照微软的构想,互联网将成为个人的数据中心,不论用户的信息存在电脑上、手机上还是其他电子设备上,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同步和备份。这就是微软正在研究的未来操作系统——基于Live Mesh的云系统,用户打开电脑电源直到显示出桌面所花费的时间就像现在打开电视机看到屏幕画面一样短,而且电脑启动后看到的桌面仅仅就是一个浏览器。

搜索的竞争力

搜索市场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竞争的重要领域,在美国,Google、雅虎和微软三大搜索巨头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5%、20%和11%。从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雅虎还是微软,如果单打独斗均无法撼动Google的老大地位,也许只有两者结盟才能和Google争个高低。

微软和雅虎之间的“绯闻”从来没有停过,去年2月,微软为并购雅虎报价446亿美元,后又将报价提升至475亿美元,但这些尝试均被雅虎拒绝。这之后,关于两家公司的谈判传闻不断,只不过焦点集中到了雅虎搜索业务,而非整个公司。

7月24日,雅虎公司举行了一次董事会会议,讨论和微软之前的搜索广告合作事宜。微软和雅虎之前长达一年的搜索广告合作传言似乎有了一些眉目,不过雅虎的一些董事对合作仍然心存疑虑。

当1998年Google在互联网上开疆拓土,其搜索引擎业务崭露头角的时候,比尔·盖茨曾表示,不妨让Google在网络搜索业务上占据主导地位。此后,比尔·盖茨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战略失误。在前两年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大会期间,当有人问及相关问题时,盖茨坦率地回答道:“我们当时真是蠢到家了。”

微软自然不希望这种窘境继续下去。经过一年半时断时续的谈判,这项交易至今仍然很不明朗。雅虎搜索广告营收的急剧下降可能减弱其在谈判中的筹码。微软最近推出了搜索引擎Bing,致使雅虎这一筹码在许多分析师的眼中更加贬值。Bing已经获得了一些市场份额,甚至受到雅虎CEO巴茨的赞赏,他表示:“我认为Bing确实是一个好产品。”

微软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Bing,且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好评,在市场份额方面也小有进展,既然这样,微软是否还需要收购雅虎搜索业务呢?微软Bing产品的1亿美元营销计划似乎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微软在搜素引擎方面是多么需要帮助。

 

记者手记

Chrome OS:狠招乎,昏招乎?

毫无疑问,微软的“软件+服务”战略中的服务,直面的竞争对手就是Google。事实上,当下能对Google构成足够威胁的也只有微软。毕竟微软强大的开发团队、雄厚的财力和多年积累的硕大无朋的用户群,是其他挑战Google的软件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

在微软互联网业务持续亏损,Xbox尚未盈利,Windows Mobile遭遇多种开源或免费手机操作系统的围堵,企业级市场与IBM、甲骨文等厂商死缠烂打时,唯有桌面市场让微软省心。这一市场既没有强劲的竞争对手,又是微软最大的利润来源。当Google的Chrome OS将目标定在上网本到大型台式系统通吃上,再加上Google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实际上会与微软桌面Windows和Windows Mobile在终端操作系统领域展开严丝合缝的竞争,至少在战略层面上是要断微软的生路。因此说Google这一招凶狠毒辣并不为过。

微软个人业务向网络转型的步伐之所以不快,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微软Windows支撑的桌面软件业务的回报太丰厚了。

从软件发展趋势看,软件向网络服务转型是大势所趋。2000年微软在推出.Net战略时宣布用10年的时间“消灭”盒装软件,即软件完全以服务形态取代盒装产品。而现在已经没有人敢预测软件服务何时能替代软件产品了 ,至少到了Chrome OS推出的2010年肯定不行。而且,云计算自身还有诸如服务的连续性、安全性、网络普及程度等多种问题有待解决。

尽管基于Web的工作方式是潮流所向,但现实中可能只是少数用户追求的时尚。而且Web计算改变的不仅是软件,也改变着硬件。既然Web计算把大部分工作交给了网络,从而降低终端的硬件要求,那么,Google为何要把大型台式系统包括在Chrome OS的势力范围中,一个轻量级的OS能否驾驭重量级的大型台式系统?

其实,英特尔推出的轻量级操作系统Moblin,也是在顺应Web计算方式,而且收购嵌入式操作系统龙头老大Wind River公司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固Moblin。然而,英特尔也只是把Moblin定位在上网本和MID上,而且远没有像Google那样大的动静。依英特尔这一两年在软件领域推进并行计算和虚拟化的主导地位,英特尔在个人计算领域推进Web计算方面要比Google更具实力。Google本应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后面不动声色地支持Moblin,从而避开微软的视线。然后,随着Web计算方式的水到渠成而坐享其成。

但是,Google却选择了亲自动手,意欲对微软的生意釜底抽薪,从而断其后路。而一旦微软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全力加速向网络的全面转型,那么,Google迫切希望通过Chrome OS阻击微软全面转向网络,就可能适得其反,变成激励微软加速去做这件事,而且有宽裕的时间去准备。

倘若如此,Google的这一狠招会不会变成昏招?

Google CEO施密特事实上很早之前就与微软“结仇”了,在加盟Novell之前,施密特担任Sun公司的CTO。众所周知,Sun公司CEO麦克尼里和甲骨文公司CEO埃里森是以反微软而著称的“硅谷斗士”,Sun与微软互为强劲的竞争对手。从Sun出来后出任Novell CEO的施密特更是在市场竞争上备受微软的羞辱,直到来到Google才扬眉吐气。

不知道Google此番祭出的Chrome OS,是完全出于“国恨”,还是夹带有施密特从Novell带来的“家仇”。施密特会感情用事吗?

(责编:yangyang)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