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黄光裕方面力挺张大中 陈晓退出损失千万元
摘要昨天,国美大股东黄光裕方面发布答记者问。对于张大中接替陈晓担任国美董事会主席,答记者问当中的措辞评价都显得较为推崇。 ...
昨天,国美大股东黄光裕方面发布答记者问。对于张大中接替陈晓担任国美董事会主席,答记者问当中的措辞评价都显得较为推崇。
黄光裕方面表示,张大中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与管理能力以及稳重务实的人格魅力,他的出任是国美各股东共同的选择。“张大中是备受尊崇的中国企业家,亦是领先中国家电零售连锁店北京大中电器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北京大中投资有限公司的创始总裁。”
“临危受命”的张大中会给国美带来何种转变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大股东还提及,当初大中并入国美,不是简单出价高的问题,而是出于对国美的信任和对产业发展的考虑,是真正的“托付”,对保留大中品牌的欣慰。
事实上,昨天国美公告宣布董事局主席陈晓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局主席,且不再担任执行董事,孙一丁也辞任国美执行董事职务。意味着去年黄光裕所提出的撤销陈晓董事局主席等五项提案全部获得通过。去年8月,黄光裕曾在狱中提出五项提案,包括撤销配发、发行及买卖国美股份的一般授权,撤销陈晓、孙一丁董事局主席、执行董事职务,委任邹晓春和黄燕虹为执行董事。
对于新的人事任命,原国美电器决策委员会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现任新日电动车公司副总裁胡刚认为,“黄光裕选人的思路还是没有变”,和此前任命陈晓一样,黄光裕方面还是倾向于选择有经验、做过老板的人。“相比起更加关心涨薪升职的职业经理人,黄光裕肯定愿意将自己的江山暂时交由有过企业家经历的人打点”。毕竟职业经理人更多把公司当工作,而企业家会把它看成事业。当然,这也与黄光裕自身的无奈处境有关,不能直接掌控运营国美,选一个相对靠得住的人自然可以理解。
人物特写
62岁老将再战“家电沙场”
在硝烟弥漫的国美大战中从来不乏精彩主角,在众多主角淡出之时,另一颗“星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他就是原大中电器创始人张大中。
2007年底,张大中把大中电器卖给黄光裕时,可能并没想到在3年多以后,62岁的他以这种方式重新披挂上阵,回到家电零售业这块阵地。他在离开的这3年多里,他创立了私募股权公司大中投资。
【旧日关系】曾只见黄光裕拒见陈晓
外界对于张大中与黄光裕的关系点评是“渊源不浅”。2007年底,由张大中一手创立的大中电器就被黄光裕收归麾下,张大中高溢价套现,与黄光裕可谓并无太大过节。因此在去年黄陈斗的时候,还会传出消息称张大中会伸出援手,借钱给黄光裕。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就像黄光裕一样,张大中与陈晓也曾经历过“从竞争对手到合作伙伴再到对手”的阶段,只不过张大中曾高价出手大中电器,以36亿元的收益脱离了家电业。
据了解,张大中与陈晓的“宿怨”结于2006年。当年4月,在时为永乐电器掌门人陈晓的提议下,曾经是竞争对手的张大中同意将旗下的大中电器与永乐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实现合并。此时的张大中希望此举能完成自己4年多来的夙愿上市。
不过,两大巨头刚刚宣布合并后,张大中就察觉到陈晓背着自己又在和黄光裕密谈合作,立即提出了解约要求,并愿意原封不动退回陈晓交付的1.5亿元定金。然而此事没有得到陈晓的回应。受制于签约条款,张大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此后国美收购永乐成功。
2006年7月25日,国美宣布并购永乐,11月22日双方正式合并,2007年1月31日永乐从香港联交所正式退市。此时距张大中与陈晓“结盟”仅仅三个月。
有知情者透露,张大中本人对此事件十分不满,在国美谋求收购大中时,黄光裕曾带着陈晓见张大中,但张大中当时只见黄光裕而拒见陈晓。
【从商经历】最早进入商业领域
翻阅张大中早年的经历,可以发现在中国家电连锁业的几个风云人物中,北京人张大中是进入商业领域时间最早的。
张大中从1972年开始在北京海淀区供销社工作,此后的7年里他卖过猪肉卖过糕点……直到1982年4月,张大中注册成立了“张记电器加工铺”,只拥有一间10平方米的门面房。当时的“张记”以制造音响放大器为主营业务,只花了6年时间,“张记”营业额首次突破10万元,占据北京音响放大器90%以上的市场份额。
此时,他未来的对手们还没入行:1984年,张近东刚大学毕业,21岁的他被分配到一家区属国企当文员;1985年,16岁的黄光裕正跟着大哥告别故乡出去闯世界,1987年元旦国美电器成立。
1989年以前,张大中的目标是利用元器件批零差价获得利润,但随着1989年后中国经济陷入低谷,他的公司也逐渐变得经营惨淡。
直到1990年,大中音响公司参加亚运会工程招标,大中一举中标,小门店开始做起了大生意。就在那一年,在南京的张近东再也不愿被单位束缚,他彻底下海开始专卖春兰空调。
1999年,大中电器作为电器专卖连锁店正式开始电器业务。2000年,大中电器开出6家连锁店;三年后,大中电器开店量增至32家,占据北京电器销售的50%市场份额,成为惟一覆盖北京内城、社区及远郊县的电器连锁商。
【经营策略】昔日大中错失全国化机遇
如果只在北京市场来说,张大中经营的大中电器可以说相当成功。后来,即使国美与苏宁猛攻京城市场,亦难撼动大中。而张大中在对大中的经营策略中,则错失了全国化扩张和上市的机遇。
和热衷于跑马圈地的国美、苏宁相比,张大中的主要精力一直在北京市场这一亩三分地上。但是相比1999年已经实现京、津、沪连锁架构的国美,以及2000年完成40亿销售额的苏宁而言,虽然大中天津黄河道店2003年开业,但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全国布点和走出去的准备。
从2002年以来,张大中一直希望大中电器可以走入资本市场,但却一直未能如愿。他的同行们却陆续成功上市。2004年6月7日,国美电器借壳中国鹏润完成在香港上市;2004年7月21日,苏宁在深圳A股上市。2005年11月14日,上海永乐也在香港成功上市。
【改行投资】成立投资公司入手TCL海信
在退出家电业之后,张大中成立了大中投资,主要从事企业风险投资、整合并购上市等业务。大中投资公司网站上的简介显示,大中投资2006年成立。拥有超过40亿元的单项投资能力、超过百亿元的可持续投资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4月,TCL集团发布定向增发报告,张大中以2.58元/股认购了1000万股。这是张大中将大中电器转手给国美电器之后,最高调的一次亮相。同年12月,海信电器公告其定向增发发行结果显示,张大中以18.38元/股认购了该公司增发的700万股,按照发行价格计算,此次张大中斥资额将近1.3亿元。从TCL到海信,让人们看到尽管已经退出了家电行业,张大中依旧对自己所熟悉的家电行业“情有独钟”。
本报记者 殷洁
作者:殷洁
始于去年8月的国美控制权之争以陈晓的离开画上了句号。昨天晚间,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任命张大中为国美董事会主席及非执行董事,而董事会现任主席陈晓则以私人理由辞去了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
陈晓间接损失过千万
国美控制权之争中,陈晓去留一直是焦点问题。对于陈晓的离开,国美大股东黄光裕方面昨天表示,陈晓的离开是双方达成的共识。
去年8月份,黄光裕家族提出撤销陈晓董事局主席职务、委任黄家代言人邹晓春、黄燕虹为国美电器执行董事等提议。但同年9月28日,股东票决结果让陈晓得以继续担任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
黄光裕方面昨天没有回应,对于陈晓的离开是否给出了补偿。目前,陈晓本人持有国美电器1.25%股权,其女陈叶持有0.42%。按昨天国美电器收盘价2.77港元计算,陈晓持有的股票市值为5.21亿港元。
2009年7月7日,国美电器宣布实施股权激励,其中受奖励最多的高管就是陈晓,获得2200万股的期权。按照股权激励方案,以1.9港元为基准,按计划每年7月解冻1/4,4年后全部解冻,这期间股权获得者可以1.9港元购入国美相应的股份,行权时国美股价越高,收益就越大。伴随着陈晓离开,他将无缘国美股权激励,间接损失过千万。
由于股权激励实施时间未满2年,陈晓受奖励的股份目前只有1/4完成解冻,如果到今年7月后离开,那么陈晓手中的受奖股票将有1100万股得到解冻。去年起国美电器股价基本维持在3港元左右,以1港元为差价来计算,陈晓提前离开至少损失了近600万港元。
对于陈晓离开后的去向,有消息称自春节之后,陈晓一直在上海开始展开一项全新的事业,进军中国家居用品、饰品连锁零售行业。
张大中“限制性”回归
作为大中电器的创始人,张大中此次被黄光裕家族起用让外界稍感意外。黄光裕方面昨天表示,张大中是多方博弈后的最合适人选,大股东希望在完成新的人事任命后,国美能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不过,张大中虽然当选公司董事会主席,但跟陈晓不同,他并不担任执行董事而是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并不能过问公司的具体经营业务,张大中的职务权限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007年底,张大中将大中电器卖给了国美,就淡出了公众视野。去年国美“内战”,有传闻称张大中可能会借钱援助黄光裕,他的名字重新被媒体关注。大中电器被国美收购后,并没有被打包进上市公司里。分析认为,张大中归来或可帮助稳定非上市门店和上市门店之间关系,甚至可能推动大中电器和国美电器的进一步整合。
公开资料显示,国美电器总裁王俊洲早年也曾在大中电器工作。分析人士认为,王俊洲与张大中在合作上应该会有默契,但张大中与邹晓春、杜鹃、黄秀虹等黄家心腹之间的关系仍需微妙平衡。
家电专家陆刃波昨日表示,“以张大中的能力完全可以驾驭国美”,仔细分析未来的国美电器董事会和管理层结构,张大中是董事会主席,王俊洲是总裁,这从一定意义上实现了权利的制衡。陆刃波称,对于国美来说,黄光裕仍然是资本机构的最大股东,他的个人文化、观念都是比较激进的,张大中很可能会继承这种激进的理念,但或许也不会抛弃陈晓的一些好做法。
昨日,国美公告还称,任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港卫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孙一丁辞任执行董事留任副总裁,同时辞任三联董事及副董事长职务。本报记者 殷洁
特写
陈晓离开鹏润钻进迈巴赫
在国美董事会主席位置上“战斗”了4年多的陈晓,昨天告别了国美。在离开国美总部的那一刻,对于围堵的媒体记者,他保持了沉默。
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国美帝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随着其创始人黄光裕涉案被抓,陈晓在国美的地位似乎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因为去年爆发的股权之争,作为管理层,他与国美第一大股东黄光裕家族的矛盾全面爆发。大股东“罢免”陈晓的提议,一度遭到股东大会的否决。那场“战争”,一度可能改变国美的股权结构。让黄光裕家族感到了“去黄光裕化”的威胁。
今年春节后,事情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陈晓退出”,“董事会重组”的传闻,由国美公司内部传出。
昨天上午,有传闻说国美正在召开董事局会议,记者来到了国美电器总部鹏润大厦。下午1时20分左右,在鹏润大厦门口,本报记者正好遇到正要离开的陈晓。
北京昨天最高温度达到10℃以上,陈晓穿了一件咖啡色夹克,而不是以往职业经理人的西装装束。陈晓从鹏润大厦大堂走出来之后,直接钻进了他的豪华座驾,一辆与黄光裕同款的迈巴赫。
在看到陈晓后,记者上前试图拦住陈晓进行采访。有媒体记者甚至敲了车窗玻璃,示意陈晓能否接受采访。不过在保安人员的“保护”下,迈巴赫车径直离开。整个过程持续几十秒,陈晓表情始终淡然,没有说任何话。
随后,记者来到鹏润大厦A座18层,发现陈晓的办公室大门紧锁,门口秘书的办公桌上也空无一物。而与陈晓办公室相距不远的地方,正是黄光裕以前的办公室,一位在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杜总(黄光裕妻子杜鹃)平时在黄总办公室办公。”
陈晓的秘书昨天向记者表示,“陈总出去开会了,不知道今天还会不会回来”。
昨天晚上7时左右,微博上爆出陈晓发出的短信内容:“我辞职了,晚上会发公告。”
随后,国美电器发布公告,宣布了陈晓的离开。 (殷洁)
相关
入股国美两年贝恩浮盈28.93亿港元
国美电器付息两次,贝恩利息收入约1.8亿港元
随着陈晓的离去,在2009年由陈晓引入的私募基金贝恩资本的未来动向也受到关注。
2009年6月22日,国美电器与私募基金贝恩资本订立投资协议,由贝恩资本认购国美电器发行的2016年到期的可转换债券人民币15.9亿元(相当于约18.04亿港元),解决了国美的资金问题。当时这部分转债票面利率5%,每半年付息一次,转股价格为1.108港元。
2010年9月15日,贝恩资本发布债转股公告,15.9亿元人民币债务投资通过转股,占国美股份9.98%,持股国美电器16.307亿股,成为国美第二大股东。
按照国美电器昨日2.77港元收盘价计算,不计贝恩资本的债券利息收益,贝恩资本投资国美电器的股权目前价值45.17亿港元。
如果按照贝恩资本与国美电器的转债利率协议,此前国美电器付息两次,贝恩利息收入约1.8亿港元。以贝恩资本在国美电器18.04港元投资计算,截至目前,贝恩资本账面盈利达到28.93亿港元。(殷洁)
股价
国美股价两天跌6.5%
本报讯(记者张羽飞)始于本周二的“国美董事会重组”传言,使得国美电器股票连续两日下跌。昨日,国美电器股价下跌1.77%,两日累计跌幅达6.5%。
自本周二起,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离职传言在香港市场流传,来自国美大股东黄光裕方消息称,陈晓近期离职将有“阶段性成果”。国美股价周二大跌4.73%。
昨日上午,市场传言大中电器创始人张大中将出任国美董事会主席,陈晓将退出国美。受此消息影响,国美电器在港股价高开后冲高回落,截至收盘报2.77港元,跌1.77%。
回顾
●2010年8月
国美公告称,决定起诉黄光裕。黄光裕向国美发函,要求撤销陈晓和孙一丁,提名邹晓春以及黄燕虹进入董事会。当月,黄光裕妻子杜鹃获二审改判,由一审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实刑)改为缓刑。
●2010年9月
国美投资方贝恩资本全面支持陈晓。特别股东大会投票结果决定,陈晓继续担任国美董事会主席,邹晓春以及黄燕虹未进入董事会,国美增发动议被否。
●2010年12月
国美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决定将国美董事会从11人扩至13人。国美创始股东黄光裕的亲信邹晓春和胞妹黄燕虹高票入职国美董事会。
●2011年1月
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对黄光裕控股的国美非上市门店管理协议续至2012年,并且还提高了总采购和总供应交易的金额,国美“分家”危机解除。
●2011年3月9日
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任命张大中为国美董事会主席及非执行董事,而董事会现任主席陈晓则以私人理由辞去了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
作者:张羽飞
观察家
资本时代就是如此,以日后资产是否增值为惟一的博弈目标考量。这是市场理性博弈的必然结果,没有人愿意鱼死网破。
陈晓离开国美,从开始便已注定,而关键时间点就是杜鹃资产解冻。正如陈晓当初的行为并不是对黄光裕的背叛,黄光裕方面如今的行为也说不上道德欠缺,离开狭义的道德江湖,我们才能在上市公司治理与职业经理人的天地里,看得更透彻一些。
资本时代就是如此,以日后资产是否增值为惟一的博弈目标考量。这是市场理性博弈的必然结果,没有人愿意鱼死网破。从这一点说,资本市场脱离了疯狂的道德攻击,向理性方向迈进了一步。
中国家族式的上市企业不可能允许职业经理人独掌大权,更何况这个经理人还不被信任。陈晓离开,才能让黄氏家族安心。
去年9月15日,贝恩资本实施了15.9亿元“债转股”,正式成为国美电器的第二大股东,黄光裕夫妇持股比例被稀释至32.47%。之后贝恩资本宣布支持陈晓方。两大股东的争夺,将导致国美根基动摇,如果黄光裕方对董事会决议动辄投反对票,或者将未上市门店剥离出去重新成立公司,对于国美将是致命打击。作为财务投资者、久经资本市场风雨考验的贝恩资本显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黄光裕入狱之后,国美历经三部曲:第一步由陈晓出面实行人机分离模式,确保国美不会出现机毁人亡的惨剧。贝恩资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的;第二步通过黄陈之间的博弈,给贝恩资本与黄光裕之间画出底线,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绝对不会触碰,如黄光裕方面的控股权与对公司经营的控制力,如贝恩资本希望获得的溢价;第三步陈晓出局,进入黄光裕方面与贝恩共同执掌的时代。
从国美的一连串博弈可知,惟一能够与中国大型民营企业创始人抗衡的,是资本的力量,而不是职业经理人。即便张大中出任国美董事会主席,国美都不会因此打上张氏烙印。陈晓带领国美走出黄光裕入狱事件的阴影,而张大中则带领国美走上正常经营轨道,国美会就此走向常态化。
中国的企业很少因为职业经理人吃亏,只有在与投行签署对赌协议、购买金融衍生品时,才会为日后被扫地出门埋下伏笔。蒙牛就是前车之鉴,牛根生不得不以万言书请求国内企业家们的帮助,以免蒙牛落入外资之手。这次陈晓在前台与黄光裕方面博弈,最得益者是贝恩资本,他们让贝恩资本以低价成为大股东,实行了债转股,还为贝恩资本画出了一条经营红线。
国美事件的前后传递出中国的现实,市场规则在进步,可以做到人机分离保护企业生存权与投资者的利益,国美在香港上市利用相对完善的香港规则,帮了自己的大忙;但市场文化没有变,职业经理人从大户的管家向独立品格转变任重道远。
叶檀(财经评论人)(记者殷洁)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