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陈金雄:CIO要有前瞻性思维
2013-05-27 14:06:04作者:张苗苗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摘要初闻陈金雄,是在两年前的一次科学论坛上。通过现场的视频记录,一位侃侃而谈、自信果敢、学术渊博的IT学者形象展现在我眼前。...
做了多年的IT记者,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印象深刻。
陈金雄就是这样一位给我留有深刻印象的CIO。
初闻陈金雄,是在两年前的一次科学论坛上。通过现场的视频记录,一位侃侃而谈、自信果敢、学术渊博的IT学者形象展现在我眼前。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陈金雄”三个关键字,关于他的新闻随即被纷纷列出,逐一拜读过之后,对这位想法独到、思维敏捷的IT学者有了更深的了解,于是“有机会定会为其做期专访”的想法迅速地在内心当中坚定下来。
【陈金雄简介】:
1964年4月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主任,高级工程师。1991年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体系结构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现为全军医院信息化研究与技术支持基地主任、福建省卫生医疗行业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长、南京军区数字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5年以来,先后被《计算机世界》评为推动中国信息化突出贡献奖,被福建省人事厅和信息产业厅评为福建省首界优秀CIO,被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全国优秀CIO,被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评为中国信息化年度优秀人物和《IT经理世界》评为中国优秀CIO ,被中国IT价值联盟评为全国最有价值CIO。2009年被美国《信息周刊》评为全球50个优秀CIO。
初次约访陈金雄,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发了封约访邮件,因为空间距离的原因,表达了想要电话或者邮件采访的要求,但并未得到很快的回复。我有些小失落,也许是联系方式不对吧。但是随后一天中午的一条陌生短信让我喜出望外,短信内容大致为他正好要来北京出差,问我是否愿意面访,于是我与陈金雄的第一次面访就这样很快的被敲定了,虽然其中有些小曲折,但结果正是我想要的。
按照事前约定的时间,我早到了20分钟。下了10号线地铁,漫步在丽晶酒店外侧的海棠花海里,我有些陶醉,微风袭来,海棠花瓣随风飘落,阵阵花香略过身旁,很有一股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境。于是我情不自禁的同其他路人一般拿出手机拍下彼时那醉人的景色……不敢多逗留,怕迟到了给初次见面留下不好的印象,稍作停留之后,朝着目的地走去。
在酒店大堂,我如约见到了陈金雄。一位身材魁梧、神采奕奕的中年男子,眼神当中透漏出睿智的光芒,坚毅、沉稳。最有特点的是他那标志性的宽大的额头,那是智慧的象征。他操着一口福建普通话微笑着与我打招呼,声音柔软细腻,但字字铿锵有力。
“依照以往对南方人的印象,您的身材比我想象的要高大很多。”我开玩笑的说。
“是么?其实我曾经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大学毕业后曾经在北京工作过几年,可以说我也算半个北方人了。”陈金雄微笑道。
经过简短的自我介绍与寒暄,我们的对话就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展开。从IT价值到实践管理,他的叙述都显着那么的条理清晰。在对话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位成熟的学者型IT人的风范,让我更加觉得不虚此行……
CIO做管理 领导力提升至关重要
中国信息化周报:经过多年的IT建设,企业对于信息主管的角色定位越来越清晰。不过相对于国外先进的管理思路,信息主管在国外大型企业中享受的待遇与支持在目前国内还远远达不到。可以说,国内企业的高层和业务部门对于CIO这个职位认识在逐步提高,但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尤其在医疗行业,大多数CIO的职能仍旧仅仅停留在技术主管的层面。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陈金雄:目前国内企业的CIO地位是在逐步提升的,这是我们从事IT实践与管理工作者愿意看到的。但不得不承认在欣喜过后,问题仍旧有很多。
纵观全行业,如何做好信息化的推进工作,首先是需要管理层的觉醒。
就目前来说,我们看到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是处于一种相对迷茫、矛盾的状态。想重视不知道怎么重视,想投入又怕失败。这个时候CIO的使命和作用就很重要了,如何很好的引导高层来消化吸收自己的想法,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可是恰恰CIO目前的并没有具备那么大的权利,所以我始终认为,CIO权利不够的时候,就要靠领导力!多年来我比较关注如何推进信息化的方法论建设,也就是在研究如何提高CIO的领导力。
拿我所在的医疗行业来说,CIO的职能与领导力是还不完全匹配。
可以说,在任何行业与领域里,CIO都应该是个多面手,他的职位兼顾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大到宏观战略的制定与业务的创新,小到机房设备的采购与办公设施的维护等,都是CIO操心的事儿。作为一个合格的CIO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能力,还要对企业业务烂熟于心,身兼的责任与要求很高,但被赋予的权利却往往没有那么大。在这种责任与权利严重不匹配的境遇下,CIO想要淋漓尽致的发挥所能难度非常大。
从表象上讲,这种不匹配最突出的地方就体现在与上级和业务部门的沟通方面。众所周知,医疗是个业务复杂的传统行业,在这个领域做信息化困难很大。因为从医院的角度来说,多年来医疗技术是作为医院发展的核心与主线,信息化部门在其中仅被看做为穿针引线的支撑部门。IT部门上一个项目要经过层层审批,流程漫长,IT价值实现困难重重。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导致目前好多医院的信息化部门仍旧仅是在业务支撑部门的角色上,CIO的角色也仅被定位在IT主管的范畴。
中国信息化周报:那么对于目前这种现状,对于CIO领导力的提高,您有哪些见解与经验分享?
陈金雄:以我多年的从业经历来看,一名好的CIO应该具备几方面的素质与条件:
首先,要有前瞻性的思维与战略眼光,既要了解和掌握国际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同时能够结合自身医院的发展战略制定IT战略;
其次,要有很好的推进信息化的方式方法。要有能力把高层领导的决策转化成正确的行动。这一点很关键,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与CIO的职业生涯定位。这分两种情况,一是领导很重视,但不是很懂。此时就需要CIO能从业务的角度考虑问题,把领导的决策转化为正确的行动。合理的引导,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力量,可以把领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二是领导信息化意识相对较弱,不够重视,害怕失败,对于信息化投入看不太明白。面对这样的领导,就要采取另一种方法,与其一直说服领导,还不如与各个科室的临床人员进行沟通联合。拉上他们一起来做,因为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围绕业务展开的,业务部门人员首先就不接受你的信息化理念的话,信息化就很难推动。领导可能会不重视信息化,但是一定重视临床,因为临床是医院的命根子,是主力。这个观念一转变,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与临床业务人员一起打报告、做申请,力量会更大,信息化的推动速度也会更快。
第三,要关注业界的新兴事物,紧跟IT潮流步伐。因为CIO是个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岗位,立业根基是IT技术,要随时把握新技术的脉搏,要了解,要熟悉,但同时还要科学对待,既不能盲目排斥,也不能拿来就用, CIO要有这种对新技术选取与否的把控能力;
第四,要注重支撑团队的建设。现在市面上的产品很多,但是不一定跟上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脚步。经过多年的信息变革,现在业务人员的对于IT基本技能与意识已经不是问题了。近些年,主要矛盾已经转移到了信息系统跟不上业务部门的需求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比较注重人才的培养,在厂商企业个性化的服务跟不上的情况下,国家的一些监管模式、业务模式还不是很成熟,国家标准化、质量化的制定还不是跟得上情况下,依靠自身的团队开发还是比较靠谱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信息系统更加贴近业务部门的需求,审批流程短,上线快。而相对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市场上业务模式与标准化成熟度都很高的业务系统,像PACS/LIS系统等,我们就会引进厂商的产品,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消化吸收。
中国信息化周报:刚刚您提到了如何利用方法论来推进信息化建设,其中提到了CIO必须面对的对上与对下的关系。请问作为CIO,您觉得该如何更好的与领导进行协调沟通,做到对上建议有效?如何做好团队建设与绩效管理,做到对下雷厉风行?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CIO职能?请从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谈谈您的个人见解。
陈金雄:提到这个问题,我想先从企业类型说起。去年我把企业与信息化的关系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IT依赖型:像淘宝、谷歌、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或者互联网企业,他们靠信息化起家,完全靠信息化来维持运作;IT支撑型:像银行业、大型跨国企业、电信等类型的企业,这类企业依靠信息化做某些业务的支撑,但是没有信息化,仍旧可以生存;资源依赖型:像医院、石油、煤炭等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这种类型的企业,主要是靠业务部门的资源来运转,如果没有信息化,也会有影响,但不会特别大。
随着多年来信息化的发展,我们看到这三种类型的企业都在慢慢转变,其中资源依赖型的企业向IT支撑型企业的转型较为明显。
作为医院这种资源依赖型的企业来说,在其内部推行信息化难度还是很大的,因为我国这些大型三甲医院的竞争性很小,我常说医院之间的竞争是面子之争而不是生存之争。院高层领导也大多是临床出身,首先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就有限。要想处理好对上的关系,最好是争取信息主管在企业内部的话语权,如果不行就要想办法提高自身的领导力。
至于对下的关系,就是主要考虑如何做好团队建设。以福州总医院为例,我们目前的IT团队共有23个人,他们的责任分工很明确,研发7-8个人,服务器交换机的运维2-3个人,另外我还在99年的时候就设立呼叫中心,主要接待业务部门的技术咨询与解答。这样的架构让我的整个团队首先在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大家各司其职,权责分明。对于项目的执行,我们采取“引进+合作+自行开发”的三位一体的模式,CIO准确的把握这三者的有效结合很重要。
至于对团队的管理与绩效考评,我个人更加注重团队文化的建设与个人自觉性的激发。重视团队的培养,为下属争取一定的发展机会与平台,并且及时给予一定的资源,下属才会信任你,团队的凝聚力才会提高。同时抓紧内部组织建设,把握业务流程的设置,加强团队文化的建设,要学会换位思考,这点尤其重要。
移动、云、物联网——未来三大医疗技术趋势
中国信息化周报:现今,新技术日新月异,一次次技术浪潮席卷着整个IT产业,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CIO群体必将十分关注新技术为各自行业所带来的变化。请问,您目前最关注哪些新技术?您觉得未来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哪些技术趋势会异军突起,大有作为?
陈金雄:CIO是一个特殊的管理阶层,不仅要懂管理,还要懂技术,还要深入到所处的行业业务。因为技术是根基,不懂技术的CIO是有局限性的。
至于新技术与新应用,我觉得未来在医疗行业将有三个点会有大的发展:
其中之一是移动互联技术。这里包括内外两部分,内的移动指院内医护人员的移动查房、移动护理。外的移动指医院搭建的移动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另外一个技术重点是云计算即云平台的搭建与应用。现在云计算在各大行业都发展的如火如荼,我觉得云应用应当具备四个条件,即需要有像水厂、电厂的资源池平台,另外这个平台必须可信、可靠,业务模式和流程必须标准化,最后要比较高的性价比。只有具备上述四个条件,才可以应用云平台。
目前来说,云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医院内部的应用。目前来说把大医院的核心业务统统放到公有云平台上,还不是很现实,但是我觉得医院内部的私有云架构是可以建立和应用的;同时一些非核心业务比如预约挂号等是可以建立公有云;
二是区域医疗云平台的建设。基于省、市级单位建立云平台,把患者的档案、病历资料等信息汇集到平台上面,便于区域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调用;
三是基层医疗机构借助云平台来构建统一的信息系统,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建设和维护成本,也提高系统建设的成功率。
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医疗行业因其复杂的业务形式比较特殊,所以监管部门管理的比较严格,再加上市场上还没有成熟规范的商业模式,所以大部分医疗云的建设仍旧还是由政府出面牵头来做。
还有一个重点应用就是物联网。其实它的应用与前面提到的移动、云是相辅相成、三者互为一体,相互促进的。因为云计算是平台,移动互联是终端,物联网是采集过程。医疗人员通过物联网技术把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采集,然后传到云端,再通过医生、护士的移动互联终端显示出来,从而完成整个诊疗过程。
另外目前比较火的大数据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只不过客观讲,尽管目前医院的数据量增长迅速,但是否已到达大数据阶段值得商榷,大数据在医疗行业如何应用我还看的不太明白。
最后一个技术趋势,我觉得应该是智能化应用。未来医生下医嘱、看病历、做手术都将走向智能化。当然其中个性化的诊断还是要依靠医生的知识与经验,但是一些规律化的技术是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应用手段来完成,这是未来智能医疗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外已经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尝试使用智能化设备来开展医疗服务了。我们虽然还没有大规模应用,但是作为CIO来讲,这种未来的技术趋势还是应该多关注的。
【记者手记】:
有些人,具备天生的领导气质,注定要在任何环境下都轻松自如地绽放自己的核心光芒,陈金雄就是这样一位。91年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也许就注定了他与IT的不解之缘,机缘巧合的进入医疗行业,一路走来,他表示更多的是喜悦大于艰辛。
“也许相比于其他人我更能准确的理解与把握业务需求吧,所以在信息化建设的这条路上,我走的会比其他人顺一些。20多年的风雨兼程我并不觉得很累,反而很享受其中的过程。如果说真有什么经验的话,我觉得应该就是一颗平常心、一份执着再加一个好的方法。好多人认为需求分析很难,而我认为只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懂,关键在于提炼,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记者的印象中,相较于金融与大型制造等行业的CIO,医疗行业的CIO对于技术的关注更多一些,涉及到的管理经验更多的来源于多年的实践积累。而在与陈金雄的交谈过程中,记者感觉到的更多是超于往常对于医疗行业CIO定式思维的惊喜。他对于新技术的把控、对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对于方法论的多元化研究都深深的感染着记者,相对于好多医学实践型的CIO,一位偏重于学者范的CIO形象在记者面前显得如此生动鲜活。
采访的最后,他用“责任感、思考、创新”三个词汇来概括自己的个性与从业理念。之所以把责任感排在首位,他说因为做事与为人一般,都应该先有服务意思,之后再言其他。
在未来的从业之路上,他表示不会更多在乎外界赋予他的诸多光环,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件事才是其看重的职业生涯的真谛。
【陈金雄眼里的数字化医院:】
关键词概括:
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为核心、以医嘱为主线
全业务、全环节、智能化、个性化、集成化、标准化
前端是越来越专业,后端是越来越融合
具体应用:
临床业务智能化
以医嘱为主线,构建完善的临床信息系统及其信息融合,人性化的临床数据展示,支持及时和最优化的床旁即时数据收集、临床决策支持以及患者安全。符合工作流程以及病历保存的需要,以病患为中心的,整合的互操作技术可自动对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升级。
管理决策智能化
医院管理相关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全新的管理知识库建设及应用,结合信息化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的功效,通过建立强大的管理数据仓库、综合绩效评价和辅助决策支持等系统,医院管理决策完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和决策水平。
患者服务智能化
把优化病人就医流程作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切入点,充分应用各种成熟技术如磁卡、条形码、因特网和手机短信等,建立包括统一的服务窗口、呼叫中心、门户网站,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服务前移、预约管理、提醒服务、咨询管理和投诉管理等,着力解决诸如门诊“三长一短”等现象,全面提升为患者服务质量。
资产管理智能化
资产管理智能化,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医院环境中包括医疗设备、器械、药品、人员、计算机设备等各种对象中,然后将“物联网”与院内现有计算机网络整合起来,实现人和物的有机整合,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业务,达到“智慧”状态。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曹立坤:信息化重在给业务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