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被乔布斯、盖茨盗梦的施乐梦工厂
2013-08-13 16:06:43作者:姜洪军来源:中国信息主管网
摘要不知不觉中,乔布斯离开我们快两年了,这部电影的上映又将唤起了世人对这位创新大师的追忆。...
8月16日,乔布斯传记电影《jOBS》将在美国全国上映。
不知不觉中,乔布斯离开我们快两年了,这部电影的上映又将唤起了世人对这位创新大师的追忆。
不久前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一书,把乔布斯放进一个极客时代背景下进行审视,颇有新意。书中实录了一批与乔布斯同时代博弈的极客创新与创业传奇,这对于我们了解为什么硅谷会出乔布斯大有裨益。
本期讲述的是给了乔布斯、盖茨图形界面灵感的施乐公司的兴衰史。
施乐倾力打造技术梦工厂
“一只大猩猩伸出它的毛茸茸的指头,在机器按钮上按了一下,复印件就从另外一端出来了。”
这是60年代初施乐一则电视广告的内容。广告播出第二天,不少公司秘书的桌上被放上了一根香蕉,当时秘书是复印机的主要使用者。随后,播出广告的电视台几乎淹没在全美各地秘书们的抗议声浪中。
但接下来,这则广告的正面效果开始发挥出来,施乐复印机逐渐走俏,这家公司开始了辉煌的发展史。1968年,复印机发明人切斯特·卡尔森去世,施乐CEO威尔逊在谈到他的贡献时说:“从他的一生中,我们施乐人学到了很多。我们遵循的准则影响着我们的所作所为。首先,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人是一切创造的原动力。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只有那些能体察到他人未曾注意过的需求,并生产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这些需求的人才会赢得巨大的回报。”
随着复印机技术的成熟和竞争对手的增加,施乐开始谋求寻找第二个卡尔森和他的伟大作品。
1969年,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成立,他们聘请了曾任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信息处理技术处处长鲍勃·泰勒负责组建这个中心。顺便提一句,ARPA创立了互联网(Internet)的前身ARPANET。
泰勒开始面向全美网罗最优秀的工程师、黑客和计算机天才。在这里工作过的阿伦·凯说当时全世界100名顶尖计算机研究人才中有58名在该中心工作。
接任施乐CEO的彼得·麦格拉雄心勃勃地说:“在70年代的某个时候,我们将有能力对大客户说:‘我们能为您提供所有处理信息的工具。’”因此,阿尔托研究中心把研究重点放在了计算机技术的研发上。
1973年,他们成功开发出了Alto,这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首台个人电脑,它设计由一个人使用,有键盘和显示器,采用了许多奠定今天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技术:首先是图形界面技术;其次是以太网(Ethernet),它在当时就实现了Alto计算机间的联网功能;最后它还配备了一种三键鼠标。
1975年,Alto产品成型。今天回过头来看,其实这就是施乐的第二台“印钞票”的机器。可当时施乐打交道的客户是被IBM的大型机、DEC的小型机包围的大型用户,施乐高管脑海中无法勾勒出面向亿万普通用户的PC宏伟梦境。管理学者道格拉斯•史密斯评价道:“施乐不知道该怎样去生产电脑,他们的销售队伍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卖电脑。”
欧立分爵士曾说过:“我们将必须相当聪明,以逃离我们过去的聪明。”
Alto在施乐近似于被闲置,它后来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失败产品”之一。盖茨多年后评价说:“把伟大的研究成果转化到销售看好的产品中去,对许多公司来说仍然是一个颇棘手的问题。”
图注:施乐70年代推出的Alto电脑
1977年4月,相比Alto功能要弱很多的苹果II型电脑推出后受到市场欢迎。施乐Alto的研发人员抱怨管理层叶公好龙,将千载难逢的机遇让给了乔布斯这帮苹果小子。(本文摘自《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一书,科学出版社出版)
乔布斯到此满载而归
“你们为什么不拿这个做点什么?这些东西太棒了,它将是革命性的!”1979年11月的一天,在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乔布斯兴奋地嚷着。
当时,这个中心对外高度保密,因此它对乔布斯起初并不敞开大门。但风闻这个中心里有很多炫酷的东西,乔布斯决心一游,他找到施乐公司,对其负责人说:“如果能让我们考察一下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你们就可以在苹果公司投资100万美元。”
乔布斯开出的条件是很诱人的,当时苹果的发展势头很猛,正处于上市前夜。一旦苹果上市,施乐就会大有斩获。后来结果真是这样,苹果股票上市后,施乐手中的苹果股票市值一度达到1.76亿美元。
乔布斯吸纳施乐入股还有另外一种考量。当时,苹果和施乐的一个子公司舒加特有专利上的纠纷,存在潜在的诉讼问题,如果诉讼发生,可能会影响苹果的上市计划。而吸纳施乐在苹果投资,可以形成一道防护墙,因为此时舒加特再起诉苹果,就间接影响了自己母公司的利益。
乔布斯被允许带着一位技术人员参观一次,参观后感到很过瘾,他便在这一年的12月,带着技术主管、高层管理人员等一批人再次造访。乔布斯当时已是闻名美国的红人,施乐的工程师拉里·泰斯勒很愿意在他面前卖弄,演示了图形界面和鼠标应用。而当年盖茨还在卖自己的BASIC程序呢,拥有属于微软的DOS操作系统还是两年后,而有图形界面的Windows操作系统那更是遥远未来的故事。
泰斯勒后来回忆说,他起初以为苹果访客对此一窍不通,可是,“从他们专注的眼神和针对产品细微之处的提问中,我知道我错了。”他认为乔布斯提出的问题是他进施乐七年来所听到的最有水平的。
显然,施乐没有认识到这些技术的价值,而乔布斯则认识到了。有评论家称乔布斯对施乐的拜访为“白昼大突袭。”还有人说,苹果“窃”走了施乐Alto的技术,这种评价有些武断,因为施乐可没有给苹果任何拿走研发图纸的机会。不过,对于乔布斯这位融会贯通的高手来说,看一眼就够了。
《临界点》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曾说,乔布斯通过这场演示看到了新一轮计算机革命的到来。不过乔布斯也看出施乐的产品在很多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三键鼠标首当其冲——其成本高达300美元,而且用上不到两周就容易出故障。马尔科姆分析:“直接操作和间接操作之间的差别不容小觑,这包括三键与单键的差别,300美元与15美元的差别,以及由滚珠轴承支撑的滚珠与自由滑动滚珠的差别。这个区别就在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考虑的是专家的需求,而苹果的理念则是开发面向大众用户的产品。简而言之,施乐打算制造个人计算机,而苹果则想要制造流行计算机。”
乔布斯回到苹果后,指示技术人员开始具有图形界面技术的操作系统的研发,并将它首先用到丽萨电脑项目上。乔布斯有个私生女叫丽萨,有人说这款电脑是纪念她的。
泰斯勒被挖到了苹果公司,随后,相继有超过15位施乐的计算机专家也被苹果挖去。乔布斯聘请施乐的工程师鲍勃·贝勒维尔时说,“我听说你非常出色,可到目前为止,你所做的一切都毫无价值。来我这工作吧!”
不过丽萨研发计划并不成功,最后2700台丽萨电脑被埋进了垃圾堆。乔布斯表示,虽然丽萨电脑失败了,但“我们积累了丽萨方面的一切技术。”与此同时,他亲自主持了麦金塔项目,这个项目继承和完善了丽萨所采用的图形界面技术。他对施乐Alto上的鼠标印象深刻,因此力排众议,要求在麦金塔要用上鼠标。苹果工程师史蒂夫·凯普斯说,“许多人认为我们从施乐公司取得了相应的技术。实际上,我们是从丽萨项目获得的。”
那丽萨电脑的灵感从哪里来?当然就是施乐了。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主任乔治·帕克曾经说:“正如俄国人与原子弹,一旦他们知道可行,就迅速开发了出来。”正所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乔布斯自己则说过:“我们从不以偷窃别人的伟大作品为耻!”(本文摘自《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一书,科学出版社出版)
微软视窗再承衣钵
“嘿,史蒂夫(乔布斯),只因为你在我之前破门而入施乐公司的房间,拿走了电视,并不能意味着我后来就不能进入拿走立体声音响。”据有关媒体报道,比尔·盖茨曾这样回应乔布斯抱怨Windows和苹果的麦金塔操作系统太相似。
1981年末,乔布斯邀请盖茨参观苹果计划推出的麦金塔样机,想让微软帮他开发与这款新机器相匹配的应用软件。在看演示时,盖茨的心情和乔布斯两年前观摩施乐Alto时的感受类似,也被其图形界面和方便灵活的鼠标配合给吸引住了,他心里打起了自己的算盘:看来这是微软DOS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美国未来学家斯图尔特•布兰德曾说过:“在合适的地点出现的合适信息,能改变你的生活。”
不过,乔布斯似乎看出了盖茨的想法,他担心微软会把在给苹果编写软件过程中学到的东西,用到为IBM PC所开发的应用软件上。真是高手过招,不说话就能洞穿对方的心思。
1982年1月22日,乔布斯强迫盖茨签下协议,承诺微软不会把为苹果编写的软件用于任何非苹果公司制造的计算机上。可是乔布斯百密一疏,该协议没有禁止微软编写类似麦金塔的操作系统,与苹果展开竞争。盖茨后来回忆道,1983年,微软就计划在IBM PC上引入图形界面,而这恰恰是乔布斯最为担心的。
盖茨了解到麦金塔操作系统师法施乐,于是釜底抽薪,也从施乐直接挖人来开展自己的图形操作系统的研发,其中一位是施乐帕洛阿尔托研发中心图形化系统部门的主管斯科特·麦格雷戈,此君时年26岁。
对于英才,盖茨是有亲顾“茅庐”的风范,他迅速飞到帕洛阿尔托研发中心所在地,在当地一家摩洛哥饭店宴请麦格雷戈。酒酣耳热,谈话投机,当酒店舞女开始表演肚皮舞时,盖茨也上去跳了起来。
麦格雷戈后来回忆说,这次会面打动他的可不是盖茨的舞姿,而是盖茨看起来永不满足的求知欲。他随后从施乐离职,进入微软。他一到微软,盖茨就对Windows研发小组进行了重组,让他担任部门经理。接着,盖茨继续狂挖施乐的人才,不久施乐另一位重要的人物尼克拉也进了微软。
因此,微软在给苹果编写应用程序的同时,开始开发自己的Windows操作系统,其间受到了可视公司VisiOn操作系统的强烈刺激,我们后面会介绍这个故事。有史料称,微软把Windows操作系统研发放在了第一位,而把给苹果要干的活儿排在了后面,结果耽搁了麦金塔电脑的发布,这让乔布斯很恼火。
根据麦格雷戈的回忆,当时,盖茨总是在抱怨:“为什么不像麦金塔?”“不行,要更像一些。”
一天,乔布斯发现了微软Windows与麦金塔操作系统的相似性。他一跃而起,火冒三丈,似乎整个办公室都被他的愤怒充满了。他吼叫着让下属把盖茨找来。
盖茨不明就里,匆匆赶来。一进苹果会议室,他就被10个苹果员工围着,乔布斯领头发难。“你们偷我们的,”他对着盖茨狂吼,“我们相信你们,但如今你们却从我们这里偷东西。”
单刀赴会的盖茨不为所动,任凭乔布斯发作,只是说苹果与微软都是从“有钱邻居”施乐处“偷”东西,苹果早到而已。
盖茨当时之所以有底气,是因为他手里有苹果需要的热门应用软件,对于微软这样的软件公司来说,操作系统是它的命,而对于当时以硬件公司自居的苹果来说,那只是一块肉而已。
盖茨后来曾解释:“我们当时之所以看好麦金塔,主要因为相信图形界面最终将成为主流,而麦金塔将引领这一潮流。这并不是麦金塔和Windows之间的较量,而是字符模式与图形界面的对抗。”
乔布斯不是好惹的,他准备让苹果的产权律师欧文·拉巴特起诉微软。虽然大家都师从施乐,但有先有后,先来为主,乔布斯的胜算很大。可是随后,苹果公司祸起萧墙,作为创始人的乔布斯与公司总裁约翰·斯库利发生内斗,乔布斯被踢出苹果。
1985年10月24日,在盖茨30岁生日前4天,斯库利送给他一件大礼:苹果允许微软在Windows上使用麦金塔的一些技术。这是继DRI创始人基尔代尔把与IBM合作的机会“让给”盖茨后,掉到微软嘴里的第二块大馅饼。斯库利后来懊悔地说,“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签订了一份损害未来权利的协议。”
微软拿到了苹果用施乐宝石编织的王冠,启动了Windows时代。乔布斯对之耿耿于怀,多年以后还说:“我认为微软花了10年时间才成功模仿(麦金塔)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言下之意是,盖茨没有得施乐真传。
盖茨后来也承认:“我们有些想法借鉴了施乐的已有成果,另外一些则是独创的。”他也俨然以施乐传人自居。
那么无意间成就了苹果、微软的施乐帕洛阿尔托研发中心,这段时间在干什么呢?(本文摘自《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一书,科学出版社出版)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我的任务是尽己所能创造一些最好的技术,但如果产品制造部门无法利用这些新技术,那不是我的罪过。”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泰勒这样说。在外人的眼里,这个研究中心简直就是“一个乌托邦一样的技术王国”。科研人员只需埋头研发,一旦他们有新的设想,泰勒就会帮助处理所有的杂事:设定预算,与公司总部商谈,争取经费以及完成各种配合事项。
一位在研发中心工作的员工曾经说过,施乐是两种人的天堂:销售人员和研究人员。但二者之间显然没有融合在一起,这使得许多潜力巨大的技术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商品。
管理学家伦西斯·利克特在《管理的新模式》一书中提到:“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将个人组织起来实现预定的目标,使众多人的努力集合起来成为一种有组织的力量,这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又困难,非常重要而又非常矛盾的任务。”
在当时的施乐公司,有形无形中分为“复印机帮”与“西海岸帮”,研发中心应该属于后者。“复印机帮”认为,西海岸人研究的那些复杂玩意儿不可能帮公司赚钱。“西海岸帮”则将“复印机帮”视为落伍于世界潮流的老古董。
施乐的第三任CEO大卫·卡恩斯对研究中心的态度和前任不同,他曾经说过,研究中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它的工作与公司业务没关系,开始力图将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与公司主要业务统一起来。泰勒对此表示不满,他希望研究中心提供的是宽松的研究环境。
1983年9月19日,泰勒被迫辞职,这条消息震撼了整个研究中心。过了年底,在拿到一年的红利、股票期权后,大规模的辞职爆发,天才们纷纷离去。在大家的眼里,泰勒不仅仅是中心的领导,而且是这个奇妙领地的守护神。泰勒离去后,没有谁能将他们再次凝聚在一起。阿伦·凯说泰勒为施乐牺牲了许多,因此他们不愿听到一些诽谤他的胡言乱语。
正所谓:“尘沙晴天迷道路,河水悠悠向东去。”(本文摘自《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一书,科学出版社出版)
被释放的巨大浪潮
1996年,在一次电视访谈中,乔布斯侃侃而谈:“施乐其实完全可以在今天掌控整个计算机产业,它可以比现在的规模大上10倍,可以成为90年代的IBM,或者是这个时代的微软。”
除了乔布斯直接、盖茨间接地从施乐梦工厂学艺外,还有一些硅谷知名企业从施乐前瞻性的技术中受益:施乐发明了以太网技术,后来的最大受益厂商是思科;施乐推出了页面描述语言Postscript,而该领域最成功的厂商之一是Adobe;施乐在激光打印机技术上起步很早,而该领域商业上最成功的是惠普。
曾是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一名技术员、后任微软公司Word及Excel软件首席设计师查尔斯·西蒙尼,这样评价施乐研究中心对IT产业界的贡献:“一个巨大的浪潮被释放出来,惠及了依托于此的所有行业。”(本文摘自《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一书,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科莫多曾差点买下早期的苹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