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王文京:服务企业互联网化
摘要2016年5月24日,以“大数据 大软件 大应用”为主题的“2016北京软件名人论坛”在京召开。...
王文京:尊敬的谢司长、姜广智委员、各位领导、各位软件的同行,还有媒体界的朋友,非常高兴每年的5月份在北京软件周期间,在这个论坛上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学习,我们软件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大家的一些思考和实践的经验。
刚才谢少锋和姜广智分别从全国北京市软件产业的发展,给我们描绘了很好的前景和蓝图,用友主要是服务企业还有政府部门,我们作为软件行业其中企业之一,我今天也是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怎么样通过我们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来服务我们企业客户在新阶段的新发展,就是企业互联网化。
我们知道当代经济有两个最重要的驱动力,一个是科技,一个是金融。科技当代最集中的代表就是互联网技术。金融,原来我们看到西方国家金融对经济生活深入的渗透,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中国也是一样,金融在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在企业的经营发展里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有的企业都会成为互联网企业,所有的企业也都会成为金融企业。所有的企业都成为互联网企业,这个已经成为现实,所有的企业都会是金融化发展的企业,没有任何一个企业离开金融可以发展。
关于企业互联网化,我们看到企业互联网化是企业信息化发展一个新的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如果我们从历史上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电算化阶段,那时候主要给客户的价值是办公自动化;第二个阶段,企业信息化阶段,这个时候应用从部门级上升到企业级,这个时候对企业的主要价值就是流程的优化,比如说ERP软件系统,来建立更加优化和更有效率的流程来支撑企业的发展。现在企业化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企业互联网化阶段,互联网化阶段对企业最重要的是在商业创,帮着企业建立最新的商业模式。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企业的计算范围已经突破了企业的边界,从企业级上升到社会级。
大软件已经不像原来做软件那样,为一个企业、政府机关内控的应用和服务,仅仅局限于这个范围服务,要跳出单一的企业客户,单一的政府客户,要站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视角,这是一个社会级的接受范围,把企业连接起来,从企业级到社会级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在社会级应用的新阶段,企业和企业之间,最终的消费者和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的全员应用成为了社会级计算阶段的企业互联化应用的特性。
企业互联网化,我们看到一部分企业走在了前面,但是从中国企业整体来看,目前处于起步发展的时期。去年,我们和工信部情报署调研了三个国家企业,12个细分行业,从调研结果看,我们看到在整个企业互联网化推进过程之中,企业互联这个指标是最高,企业互联达到36.4%,还有客户主导,另外就是数据驱动和组织创新,这也是企业在推进互联网化过程之中比较着重的几个方面。
企业互联网化,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推进,如何来推进企业互联网化?首先,我们大家关注到的是技术,几年前就开始流行的主流技术,不管是不是搞IT的,大家都很清楚主流的技术,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但实际上我们看到其实推进企业互联网关键的技术只是支撑,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技术,实现企业哪些商业创新。我们从互联网化带给企业的商业创新来讲,我们看到四个方面是比较突出的。第一个,客户主导,所谓的C2B,真正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流程,这实际上是互联网化带给企业最大的改变。
第二个,员工能动。我们原来的传统企业,更大程度上领导来推动,今天我们看到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企业里面的基层组织,企业里面的一线员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创新发展里面发挥得作用越来越突出,员工能动已经成为新时代企业组织新的发展。
第三,全球资源,这是互联网本身带给企业重要的特性。我们通过互联网化,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比如说人才招聘、采购、销售,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全球范围的运营。
第四,数据驱动。之前,我们的企业运作,我们看到流程是很重要的,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一个比流程更重要的要素是数据,数据已经超越了流程,成为对企业经营和管理更重要的要素,数据驱动的企业也是互联网化重要的特性。
第五,商业创新带来的变化就是实时运营,实时企业就是所谓的IT,在当时的技术环境下,真正要做到实时只是一个愿望,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企业的实时运营,而不是延迟运营。
这五个方面,我们看到是企业互联网化带给企业最重要的价值,也就是说,通过互联网化的推进,企业的商业创新最主要的体现在这五个方面。
今天我们很多企业在推进互联网化过程中,我们看到这四个方面是他的焦点,是大部分在推进互联网化过程之中最着重的四个方向,第一个数字营销和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销售还有客户的服务,特别是前两年数字营销是所有企业推进互联网化里面第一焦点应用。从去年开始,我们看到客户服务、后市场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推进互联网化过程之中重要的应用热点。
第二方面,社交和协同。我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套企业沟通、企业的工作协同应用服务,这是我们每个企业都离不开的,这跟微信所做的个人之间的沟通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企业的沟通和协同,应该借助更加面向工作层级、面向企业这样一种协同和社交的服务。
第三,智能制造;第四,共享服务,财务的共享服务、人力资源的共享服务,这实际上是企业的资源运作层的互联网化的发展,我们看到这四个方面是今天我们企业推进互联网化过中最主要的焦点应用领域方向。
在实现路径上,我们看到这几种形态同时在发生,对于小微企业来讲主要依靠公有云的服务,他更多面向客户、面向员工的应用服务会结合公有云服务,实际上是混合云的模式。
最后,跟各位报告一下用友的进程。在整个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我们用友作为一家已经有20多年历史的软件企业,我们看到我们面对很多的新机遇,更大的市场机会和空间,但同时我们也面临新的挑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在一年前,把用友在新时期发展的策略确定为服务企业的互联网化和金融化,这“两化”也是今天众多企业客户正在推进的进程。
在战略方向下,我们的核心业务就由原来的软件扩展为软件、云服务、金融服务,云服务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软件在新时期的一种新的业态,本身也是软件产业自身发展新阶段的一种新的形态,但是它确实对软件形态模式、运营模式有最大的差距,它不再是软件的许可和交易,而是变成平台化的运营。
金融服务,大家看到很多的公司都在涉足这个领域,这里面也反映了金融的市场化发展,金融的网络化发展,也反映了金融的场景化发展,也就是说,今天的个人的金融服务已经在手机上可以享受到,在各种消费场景下享受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在向这样的趋势发展。用友之所以要发展金融服务这个业务,是进行我们通过20多年在软件、企业信息化这个领域的发展,我们已经服务了200多万家大大小小的企业,我们通过软件和新的云服务帮助企业客户管理他的财务,管理他的经营数据。比如说他的销售数据,我们不光管理他某一个电商平台上的交易数据,他在多个交易平台的数据,线下的交易数据都会汇集到这个系统里去,我们能够帮助客户管理数据是全面的经营数据,基于这样的数据对接相应的金融服务,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有利的条件,或者说有利的基础。我们也有很多北京地区同行软件企业,实际上,我们可能都有利的基础。
刚才前面几位领导讲到,今年北京软件周的主题叫“大数据、大软件、大应用”,从用友新阶段的战略来说,我们从用友侧面也体现这样一种思想,实际上是“大数据、大软件、大应用”。从软件扩展到云服务,再扩展到互联网金融服务,而且三者是可以融合的,我们北京地区有很多的从事软件,特别是从事2B软件企业,我们在这个方面建立这个基础,在新的云计算阶段、互联网阶段,这是我们特别有利的条件。这是2B的软件企业,在新的阶段,我们这么多年帮助我们的客户管理他的流程,通过系统帮他管理数据,在新的阶段,企业互联网化阶段,我们是大有作为的;我们也看到如果把云服务和软件结合起来会形成独特的优势。
用友在做的一些云服务,其中电商类是我们其中的一个服务。我们今天很多企业用电商平台来销售他的产品,但是不同的平台,包括线下这样一些销售,怎么跟他的生产、供应链能够很好的对接,我们用友就是提供这样一个服务,可以对接所有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而且跟他的生产系统、供应链系统整合起来。
我们有个子公司叫畅链通,我们公司的重点是公有云为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服务,小微企业可以利用财务的云服务来进行会计的核算,库存的管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接相应的金融服务。中国有7000多万家小微和各级企业,我们希望千万级的小微企业。
我们有一个服务叫畅捷支付,我们要确保它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把我们的支付服务嵌入到各种企业经营、生产、管理层级。
我们着力研发的一个平台叫IUAP,利用这个平台帮着企业客户进行互联网化新的应用运营,同时我们这个平台也是开发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让更多的企业可以快速的来实现互联网化部署和推进。
我们前面20多年,用友做的产品,我们有高端的产品,针对重型企业的产品,还有针对小微企业的产品。现在我们除了三大软件产品线之外,我们已经发展出了多项针对企业云服务的产品。我们这几年,陆续在推进和发展一些互联网金融的服务产品,我们的金融服务很明确,就是聚焦在企业客户的服务,而且是跟我们的软件和云服务业务整合在一起。
今天我们看到,今天的经济是一个社会化的商业模式,也有企业家把它叫生态经济。我们任何一个企业,我们今天的发展都离不开所在的生态,今天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跟相应厂商的合作,所以我们在推进新阶段软件和云服务业务过程之中,我们和阿里、华为、腾讯战略伙伴形成了业务上和产品整合上的合作。我们和北京地区多家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也在形成这样的合作,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开放合作,来共同的服务企业客户,服务企业的互联网化和金融化发展。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雷毅: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