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启迪园区云全面支撑园区深度创新
摘要随着国家政策进一步推进,各省市纷纷大力发展政务云、园区云、教育云、医疗云,园区数字化战略性部署亦陆续出台。...
随着国家政策进一步推进,各省市纷纷大力发展政务云、园区云、教育云、医疗云,园区数字化战略性部署亦陆续出台。为了更持续、更快速、更深入地推进园区的数字化转型,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云计算能力支撑,启迪国信承建了启迪数字园区科技服务公司的启迪园区云平台,园区云为“园区数字化、产业化、城市智慧化”的目标实现,夯实了基础,全面支撑了启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云计算成为园区转型的关键动力
园区在驱动创新发展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仅国家高新区的研发投入便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39.7%,新型产品销售收入占32.8%。然而我国的产业园区管理和产业集群培育方面普遍存在着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不清、园区综合管理落后、系统信息孤岛严重、产业配套服务薄弱、园区投入产出失衡等巨大挑战。园区迫切需要通过园区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来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企业、园区和城市的和谐共生、持续发展。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园区数字化已经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要素聚集的1.0阶段,进化到软件、服务、物联网技术集成的2.0阶段,再到现在的安全体系建设和数据资源整合的3.0阶段。在3.0阶段,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即可以达到园区数字化的内生发展阶段,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便捷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慧化表现,从而构建起绿色和谐的产业,实现高效便捷的办公,打造平安舒适的园区。
对此,启迪国信副总裁、智慧园区云事业部总经理孙金树表示:“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园区数字化对于争夺高端产业发展要素、加快科技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打造园区独特品牌具有关键意义。其中,云计算作为新型的服务模式和计算模式,为解决服务区域化、个性化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手段,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启迪国信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云计算这一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打造园区云平台,更好地发挥园区数字化各方建设主体在资本、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真正落地实施。”
启迪园区云助力园区数字化转型
基于对园区数字化转型需求的理解,启迪国信联合启迪数字园区科技服务公司推出了以云为载体、以园区数字化大数据中心为基础的启迪园区云服务平台。启迪园区云通过“统一服务、开放聚集”、“资源共享、平台聚合”,“线上线下、产业聚焦”,“企业社群、业务聚变”的“四聚”模式,为“ 园区数字化、产业化、城市智慧化”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支撑起启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图1启迪园区云资源管理平台
启迪园区云主要面向园区企业、金融机构、园区管理者、管理中心和园区居民五类用户群体,通过移动门户、PC门户网站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园区运营、园区服务和支撑平台。通过云架构,构建覆盖IaaS、PaaS、SaaS全部三个服务层面,集成启迪集团和第三方产品和应用,为全部五类用户群体提供服务。
此外,启迪园区云设置启迪云企、启迪云商、启迪云网、启迪云站、启迪云卡、启迪云物、启迪云数七大服务板块,实现园区业务信息协同共享并拓展周边商业服务。
图2 启迪园区云七大服务板块
启迪数字集团副总裁 、启迪数字园区科技服务公司总经理张燕东表示:“启迪园区云集成了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开发能力、大数据服务能力、开放数据能力、洞察服务能力、持续运营能力以及创新技术应用,助力打造‘园区云’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目前,启迪园区云已经完成在清华科技园试点建设。陕西启迪科技园与启迪数字园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业已正式签订合作协议,陕西启迪科技园将以启迪园区云为基础,形成一套集资金管理、招商推广、在线支付、物业管理、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云服务平台,并逐步形成科技产业大数据,支持区域发展。未来3年,启迪数字园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将以“启迪园区云”为载体,接入500家启迪园区,支持5万家企业,服务500万高科技人才,大大促进创新创业及数字产城的快速发展。
关于启迪国信
启迪国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启迪国信)成立于2005年,是清华启迪旗下控股企业。启迪国信是国内最早投入企业移动安全及移动化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多年移动端技术的积累下,逐步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从而打造了“云—端—安全”一体化的企业级数字化服务能力,成为启迪控股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实施主体。
启迪国信是全球企业移动联盟(简称“GEMA”)中国唯一成员,苹果中国一级行业授权经销商、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联盟成员、中国警用移动技术创新联盟成员,是欧美外唯一进入Gartner魔力象限的EMM(企业移动管理)厂商。
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启迪国信官方网站:www.nationsky.com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