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一场关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未来畅想
摘要10月18~19日将在北京召开的2018第五届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与世界人工智能先驱皮埃罗·斯加鲁菲等来专家将与您共同畅想科技未来。...
或许你会说,“阿尔法狗”离我们日常生活太远,实际上,如果细心观察,便会发现除了深度学习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成果已经运用在各方面:出国旅游听不懂英语,手机软件就能识别语音并翻译;可以跟你聊天的机器人;根据身体监测数据提供健身指引的智能硬件,记者能使用创作文本功能用最快速度发送新闻……
新奇结合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化学反应”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各大领域崭露头角。2016年,谷歌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韩国围棋名将李世石九段,引起世界广泛关注;2017年,微软人工智能“小冰”出版诗集,震惊文艺界;谷歌和苹果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给传统行业带来压力……
虽然对于“人工智能”这一概念仍没有统一标准,但是可以理解的是,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出人造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日常活动的能力。
实际上,人工智能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最典型的就是与大数据的结合。
以无人驾驶为例,简单来说,无人驾驶技术可以概括为“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指令”几大步骤,当然其背后还包括传感器、车辆电子、操作控制、网络传输等众多复杂技术和工序。其中,大数据功不可没。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传感器需要帮助汽车“看见”四周环境。系统中的大数据能识别人或消防栓,“注意”道路坑洼,或者寻找附近的停车场或规避交通拥堵点。而对于个人而言,大数据能创造个性化体验,包括用户想听的广播电台、喜欢的餐厅、首选的路线等等。
人机之争
技术可为我所用
技术如此强大,自然会引发担忧。比如安全问题、就业问题、社会道德问题等。最容易引起共鸣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否会导致人类失业?美国硅谷人工智能研究所创始人、硅谷精神领袖、《硅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曾直接给出答案——人工智能会是人类的好帮手,但能代替人类吗?很遗憾,不。
“从我的观察看,机器人使用程度最高的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同时也是失业率最低的国家。我相信,人工智能时代所创造的工作要远远多于并且优于其所摧毁的工作。以软件工程师为例,在电脑发明后的70年中,这一职位的人才仍然不足,硅谷正在从世界各地引进工程师,薪水也在不断上涨。未来,新技术将创造数百种新工作,只是现在我们还无法准确预料到所有的工种。”甚至在他看来,现在的人工智能还不够“智能”,现在所有的重点都在深度学习,但深度学习不能获取常识。
畅想未来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打造智慧城市
未来,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相信还将迸发更多的火花。我们将不仅拥有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手机,聊天机器人,根据个人用户数据提供定制服务的智能硬件以及智能家居,智能工厂,智能城市。人工智能的功能将覆盖个人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
刚刚结束的苹果发布会上最新信息,苹果A12的Neural Engine每秒可进行5万亿次计算,智慧化更高。其中机器学习是Neural Engine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以后人们和Siri的对话将变得更智能,面部识别功能也会更加人性化。
智能城市也非常值得期待。智能化应用将涵盖楼宇、家居、路网监控、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以杭州为例,依托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目前已在杭州等多个城市落地。杭州城市大脑接管了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如果交通、治安管理、应急服务系统、各种基础设施管道系统监测的智慧化,都能通过城市大脑来进行控制,整个城市将步入智慧化进程。
届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技术将联动支撑智慧要素,并被整合在城市的空间中,为城市治理和社会生活服务。
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未来,还将产生怎样超乎想象的“化学反应”,又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全面智能化的生活距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10月18—19日将在北京召开的2018第五届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与世界人工智能先驱皮埃罗·斯加鲁菲等来自全球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专家将现场进行深度解读和分享,畅想科技未来。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利用BI了解企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