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封面故事 >
以数实融合 构筑竞争新优势
2024-05-08 11:07:15作者:王佳琪来源:
摘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持续走深走实。如何有效推动数实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持续走深走实。如何有效推动数实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数实融合的本质是新要素、新技术、新业态对传统产业的重构。数实融合能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拓展、融合发展。
数字时代的国家战略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报告(2023)———数字化赋能新型工业化创新实践》,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为9.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占GDP比重为7.6%。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以数字技术融合应用赋能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当前,数字技术进入加速创新的爆发期,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颠覆性前沿技术加速突破,“数据+算力+算法”技术集成创新持续加快,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源泉和殷实后盾。
以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赋能实体经济业态重构。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过程中,数据要素发挥“融合剂”作用。数据积累和价值释放贯穿产业数字化全过程,推动固有业态和数字业态跨界融合,数据价值持续向商业价值转化。
以数字平台资源整合赋能实体经济组织变革。数字平台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组织形式,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和协同效应。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其带动就业创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等作用”。
用数据激活新质生产力
大数据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被称为“21世纪的石油”。
“大数据、智能算法、算力平台是驱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三驾马车。”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石勇表示:“没有大数据,数字经济便是‘无米之炊’,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使用数据库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到今天为止,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开始用数据库;没有智能算法,数字经济就不能创造价值,一定要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找到知识,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知识;没有算力平台,数字经济这一概念将不复存在。”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石勇
算力设施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底座,对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作用巨大。有测算显示,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0.33%和0.18%。为优化全国算力资源配置,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目的是通过在能源丰富、资源相对充足的西部地区建设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来处理东部地区产生的海量数据。
石勇表示,如果全国的数据中心形成一体化格局,可以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合理解决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与碳排放目标之间的矛盾,破除政府部门间、政企间数据壁垒,增强数据资源流通活力,形成一批数据大脑,把算力资源、数据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源。因此,应推动全国数据中心适度集聚、集约发展。通过在全国布局8个算力枢纽,引导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向枢纽集聚,形成数据中心集群。
对于使用算力企业的来说,“东数西算”工程有助于其享受更为便捷、易用的算力服务,进一步降低上云用数成本,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
以创新思维助力转型
数字经济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动能、创造出数实融合的创新机遇。
数实融合需要系统性更新,包括确定多元主体,促进知识流动和创新扩散。加强区域和企业间协作,保证要素流动性。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城市空间格局,促进城市更新和功能完善的动态平衡机制,避免价值反馈的失衡,从而实现创新的生产、转化和扩散。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陆军认为,在数实融合的基础上,传统经济学中的土地、资金等要素,已被新经济模式下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资本深化、产业集聚四大驱动力取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包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按时演进”以及“结构性冲击”,但技术加持下的数实融合却有不同。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陆军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数实融合有四个阶段。第一,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全面构建新发展体系。第二,灵活选择转型路径,创新产业升级模式。第三,依托本地市场需求,推进创新扩散协同集聚。第四,提升要素市场互联水平,构建一体化区域融合创新网络。
浙江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王万良认为,现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新兴技术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力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借助外部技术的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发展自己的技术,校企合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研发端负责研究将新技术运用到产品中去,企业端则要对产品的市场投放负责,两方合作方能获得最大收益。
数实融合不是简单的喊口号,而是一场深刻变革,它需要应用数字科技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数字生态进一步融合,面向数据要素市场、企业数字化场景的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普及,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强化数字平台的支撑作用
科技进步必然伴随着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科技平台是以公共云平台为载体,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计算为核心能力,将数字技术作为公共服务赋能创新发展的新型平台。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在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互动互促中形成的,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的跃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代表着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更高,是构筑起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的关键。
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涌现出一批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日趋频繁。“因此,平台企业就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产物。这类企业从诞生、运营到发挥作用,都带着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并且更注重创新和融合,和拼资源、耗能力的老套路不一样。”阿里研究院秘书长汪源说道。
汪源表示,科技平台是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工具。这类平台基于长期积累的系统能力和成熟机制,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优质土壤,并在“创机制、扩主体、给动力”三个方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创机制方面,在上游,科技平台依托在数据、算力、算法领域的大规模投入,训练形成大模型,从而服务下游海量行业应用。而在应用过程中积累的更多专有行业知识与用户数据支撑乃至反哺了科技平台对大模型的提升迭代。
在扩主体方面,科技平台提供了普惠算力、AI大模型、大数据分析等能力,这些能力已经成为培育新产业的必要条件。通过与千行百业的深入融合,科技平台加速了产业升级和智能化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跃迁。同时,科技平台还是前沿科技与千行百业链接与配合的中介,为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在给动力方面,科技平台极大降低了技术门槛,为创新技术涌现提供底层基础。一方面,科技平台企业为创业型科技公司提供云、数据、智能产品、丰富的SaaS应用等普惠创新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科技平台也通过“平台+低代码+生态”助力中小企业降本增效。
浙江省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小号认为,浙江省软件企业目前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时期,新型数字技术不仅为企业带来新可能,也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新增长点。
钉钉近期发布了7.5版本,全面接入国内所有大模型,通过数智基础加上实体经济,打通了数实融合的“最后一公里”。阿里巴巴与阿里云通过数字平台,为吉利的极氪平台打造了极速BI的数字中台,从汽车的设计、生产、销售到后期维护,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了数字基础。
发挥数字技术的纽带作用
软件作为新一代技术信息的关键载体,也是数实融合的关键纽带,它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杨晓勇表示,“十四五”以来,杭州紧紧把握新一轮数字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发挥龙头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优势。实施数字工程服务商培育行动,鼓励软件企业、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市集聚了一批优势的优质数字工程服务商,输出全省70%以上的数字化能力。
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杨良认为,软件在数字化转型中有巨大的发展机会,国家对软件产业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出台了各种支持政策,这是软件产业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技术,正在对软件产业产生变革性影响。一是大模型推动软件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低代码是热点,AI增强开发是趋势。二是软件形态加速演变,走向平台化、可组装、云原生。三是软件产品智能化,从嵌入智能到原生智能,赋能业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四是开源开放、联合创新,加速国产软件创新发展进程。
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杨良
杨良表示,结合趋势和变化,浪潮积极实施硬件、软件、云计算服务“三轮驱动”战略,加快软件板块发展,助力中国软件产业做大做强。在2023年正式启用“浪潮海岳”软件产品品牌,以智能ERP、工业软件、PaaS平台产品体系为支撑,从经营管理数字化和生产运营数字化两个层面,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数字化能力的过程也是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创造新质生产力的过程。
展望未来,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协同生态,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是数字化的共同趋势。以数字化为核心特点的商业模式在各种商业模式中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多变的外部环境,使企业需要有敏捷应变、适应动态变化的能力,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等因素叠加,使整个系统架构和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视“数字平台底座”建设,创新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企业从选应用走向选平台,构建“平台+生态”新模式。
对此,杨良认为,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数字技术+管理提升”双轮驱动。数字技术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低代码、AIGC的发展把数字技术使用门槛进一步降低,同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管理的重要性突显出来。数据孤岛、信息孤岛,企业的数字化流程打不通的核心是管理问题。
而且,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涉及组织和流程的重构,所以管理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化转型也慢慢从影响局部场景走向影响业务全局,需要系统推进,所以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加强数字化的整体规划。“持续强化数据开放与数据保护,不仅要‘两手抓’,还要‘两手都要硬’。
应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数据流通新生态,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引导民营经济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健康发展。同时,持续加大对“卡脖子”工程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协助‘卡脖子’项目开拓市场,以‘软’带‘硬’,鼓励头部企业用市场化方式投资卡脖子”项目,支持大型平台带动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石勇说。
兰建平认为,中国数字文明的未来式会呈现五大基本内容:第一,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第二,以“数据”为强力引擎、以“数据+计算+安全+智慧服务”为特征的智能社会形态。第三,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协同转型数字化绿色化的智能生态文明形态。第四,数字技术彰显中国文化灵魂新基因的智能文化形态。第五,以及智能治理形态。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王佳琪
新业态开启数实融合新纪年
科技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优质土壤
灵活选择转型路径创新产业升级模式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王佳琪
下一篇:数据要素 划时代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