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京港地铁黄颖俊:IT规划消除系统“钉子户”

2011-03-29 14:30:00作者:霍娜 孙鹤然 摄影记者 商铭来源:

摘要2006年9月,拥有8年IT经验的黄颖俊加入了京港地铁。当时,公司的IT部门除了他,只有一个工程师。黄颖俊笑言,当时京港地铁的IT建设基本是一张白纸。但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这张白纸上首先写上的是未来五年的管理规划。...

当记者将车停在京港地铁的办公楼前时,门口的一位保安走上前来,礼貌地说:“请您把车头向外。”看到记者一脸的不解,这位保安继续解释道:“这是我们的制度。”

  虽然有些不太情愿,记者还是表示尊重,发动车子重新入库,车头朝外。带着这一丝的疑惑,记者进入大楼独家采访了京港地铁IT部经理黄颖俊。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采访,记者不但打消了心中的疑惑,反而打心眼儿里对京港地铁卓有成效的管理制度暗暗叹服。

  黄颖俊,工程力学专业毕业,早些时候在电力建设研究所(现电力科学研究院)从事力学计算工作。1998年加入了北京飞利浦有限公司从事IT工作,从供应链、财务、生产、制造到销售,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工作让黄颖俊了解到了标准化理念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8年后,黄颖俊进入京港地铁,担任信息技术部经理,开始负责北京地铁4号线的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工作。

京港地铁信息技术部经理黄颖俊

京港地铁信息技术部经理 黄颖俊

IT规划真的很重要

  2006年9月,拥有8年IT经验的黄颖俊加入了京港地铁。当时,公司的IT部门除了他,只有一个工程师。黄颖俊笑言,当时京港地铁的IT建设基本是一张白纸。但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这张白纸上首先写上的是未来五年的管理规划。

  对于这个规划的重要性,黄颖俊打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 “IT的建设跟修路是一样的。比如,我们要规划一条公路,由于这里车比较少,我们就先修两条车道。等我们把路修好了,路上的车渐渐多了起来,开始拥堵。我们就决定再拓宽两个车道,而两边的建筑就需要拆掉。在我们完成四车道的改建后,周围变得繁华起来,车越来越多,又开始拥堵。这时又要扩至六车道,而这时再对两旁进行拆迁的成本非常高。不光成本高,如果碰到一两个钉子户,那改扩建工作就没法进行了。既然这样,我们为何不把规划做得长远一些。道路建设和IT建设是一个道理。”

  当时京港地铁部署ERP系统的时候,公司只有100多人,而两年后公司就达到了2000多人,但公司清晰的规划让这样的变化像早已预设好的程序一样平稳地进行。

  能够进行长期的IT规划,京港地铁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是他们拥有地铁4号线30年的运营权,并且有香港铁路20多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可以借鉴。黄颖俊坦言,对于某些发展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公司,IT的规划非常困难,一旦公司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来的IT建设就要推倒重来,一次次的重建过程使得成本、运营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京港地铁选择的是一条在长期科学规划指引下的平稳发展道路。

  公司管理层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一个科学的长期发展规划、港铁的系统支援,让京港地铁从一开始就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辅助工具到业务推手

  黄颖俊一贯非常注重对系统的研究。优秀的ERP系统都包含着世界级的最佳实践。黄颖俊认为,IT人员通过研究优秀的ERP系统,可以深入地理解系统中蕴含的业务流程,进而了解企业的管理过程。理解了ERP的核心,就是理解了公司的核心利益所在。有了这样的基础,IT人员再去和业务部门沟通需求,就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系统与业务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系统来改进业务的运作流程。

  京港地铁成立之初,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大多数公司成员都是地铁运营的新手,这就要求黄颖俊对港铁公司提供的系统有深入的研究。公司选派员工去港铁公司参加培训,深入了解港铁公司的业务需求,业务部门在熟悉系统的过程中渐渐熟悉了地铁公司运营的业务流程。自此,IT在京港地铁已经不仅是业务的辅助工具,也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动力。

  而对于系统的作用,黄颖俊有着更深的理解。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乘客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小心遗失物品的情况,通常的处理方法是车站将物品保管起来等乘客来认领,很多时候失主并不知道自己的物品丢在了哪个车站,找回物品的过程非常繁琐。而京港地铁经过简单的开发,做成了一套物品丢失系统。员工在捡到物品时可及时将失物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失主在任何一个车站都可以查询到自己的物品丢在了哪里,并且不在车站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网站和热线电话查询。这套系统为京港地铁带来的不仅是服务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贴心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

  而这只是京港地铁众多IT系统中的一套。多组优秀系统的协同运作构筑了京港地铁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

 

标准化后 不一样的定制开发

  在IT建设的前期,京港地铁进行着一系列包括设备采购在内的标准化工作。运营管理、人力资源、财务&仓储&采购、设备管理四套支柱系统为京港地铁的业务制定了一套规范化的流程,支撑着地铁4号线日复一日不间断地安全运行。而现在,黄颖俊带领的IT部门希望在三年内完成对四大支柱系统的完善。

  对系统的完善,并不意味着要将标准化工作进行到底。黄颖俊介绍说,某些公司IT建设在后期进行系统和平台的整合,只采用对制造型企业流程化管理比较擅长的SAP的系统,这样的话,就会牺牲某些部门如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便利性。而京港地铁则不会为平台的统一而牺牲任何部门的利益,在系统上总是选取业务环节中最强的系统,保证每个部门工作的效率。

  但是这样的选择总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核心系统流程比较封闭,业务部门运作较为孤立,系统改造成本高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黄颖俊给出的答案是:数据仓库+工作流。

  黄颖俊说,建设数据仓库的目的是把各个核心系统的数据抽取出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平台化。而工作流是建立在数据仓库上层的一套开放式的半成品业务程序。业务部门可以通过自己的需求定制工作流,而IT部门在操作时生成的每一个流程都是源代码式的,其中80%由系统生成,20%由自己定制,这样既保证了代码的规范性,又实现了流程的定制化。底层的数据仓库,加上工作流的定制,通过和核心系统接口的交互,实现了业务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的快速定制。黄颖俊将带领他的IT部门在未来的三年内消除系统的缺陷,通过数据仓库的搭建将IT和企业管理真正融合为一体。

  黄颖俊带领的京港地铁信息技术部目前有四个小组,分别是IT小组(基础架构)、IS小组(信息系统)、AFC小组(自动售票系统)和QA小组(质量体系)。黄颖俊介绍QA小组说,它主要负责的是制定IT方面的制度规划,并监督相关IT制度的执行情况,每季度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报告,检查制度或执行的问题并进行相关改进。这样的迭代过程,让京港地铁的IT管理走在一条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上,同时也体现了管理理念在IT中的重要性。该小组于去年年底获得了ISO27001认证,黄颖俊不无自豪地说:“很多做软件的公司也许还没能够通过这项认证。”

  在京港地铁,IT从业务的辅助工具,到推动业务的动力,再到企业管理的理念,每一步都渗透着对企业信息化本质的深刻理解。谈到京港地铁未来建设的IT愿景,黄颖俊表示,公司的眼光将放得更为长远:在京港地铁内部,IT成为企业流程的触发器;在外部,京港地铁先进的信息化经验能够推广出去,为促进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