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双汇刘小兵:用信息化实现“多赢”
摘要“信息化手段在双汇的应用不是为了低碳,却很显著地实现了低碳。”日前,双汇集团CIO刘小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信息化在低碳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信息化手段在双汇的应用不是为了低碳,却很显著地实现了低碳。”日前,双汇集团CIO刘小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信息化在低碳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企业是一个追求利润的组织,不会单纯为了低碳而信息化。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自身效率、降低各环节成本。只要企业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不是以向外转嫁和牺牲环境及社会利益为代价,那么就必然会带来低碳的效果。从本质上讲,信息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够让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且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实现‘多赢’的结果。”刘小兵补充道。
当谈到双汇集团具体如何利用信息化实现低碳以及收获明显的低碳效果,刘小兵自豪地说:“我相信国内没有几家企业的信息系统能达到我们这样‘能效比’!”
刘小兵结合双汇集团的信息化实践,从总体规划到架构设计,从信息中心建设到应用系统开发,深入剖析了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管理效益提升和节能减排效果。同时,从他的介绍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尽管信息化毫无疑问对低碳有促进作业,但是不同的IT技术路线以及IT服务理念所能带来的低碳效果竟然有着极大的差异,尤其是不同的软件架构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能效比”有着巨大的影响。
双汇低碳应用全面开花
少一个冷库,就少一只“碳老虎”
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中国肉类工业领军人物的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在进行了充分考察论证和深入思考后,毅然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即双汇全面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屠宰生产线,率先在国内推出冷鲜肉产品。这一举措终结了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只能消费热鲜肉和冷冻肉的历史。冷鲜肉不仅口感和营养大大优于热鲜肉和冷冻肉,而且由于它的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环境温度要求是0-4℃,大大高于冷冻肉所需要的-18~-27℃低温环境,因此它对降低整个肉类产业的能耗有重大意义。
但是,冷鲜肉这一产品的推出,并不仅仅靠改造生产工艺就能简单地实现,它的背后离不开信息化的有力支撑。这是因为冷鲜肉的保质期比冷冻肉短得多,所以它要求整个营销及生产体系必须保持高度的协调性,也就是说,前端的需求、中间的库存和后端的生产必须保持密切同步,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断货或积压的风险。出现断货,企业会损失销量和利润;而出现积压,则会增加仓储成本,引起资金周转困难。有的企业在出现积压时为了避免产品变质损失,采取了冷冻储存的方法,销售前再解冻,其实卖的已经不是冷鲜肉了。“如果没有供应链级的信息化,你不要号称你是做冷鲜肉的。”刘小兵指出,“没有信息化,综合运营成本很难做到比传统冷冻肉产业更低。而一次大的市场波动可能就会把企业置于困难境地。”
事实上,万隆在双汇冷鲜肉产业刚刚起步时,就高瞻远瞩地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他亲自前往日本、北美、荷兰等肉类工业强国考察信息化情况,最后在加拿大找到了刘小兵,并力邀他回国组建双汇自己的软件公司,全面主持双汇信息化工作,为双汇冷鲜肉提供高速信息通道。
据刘小兵介绍,双汇集团建立了一套上至采购源头、下至零售终端的完整供应链管理系统以支撑其冷鲜肉的运营。这套系统的关键在于实现整个供应链上需求、库存与生产计划的平衡。借助于这套系统,双汇集团实现了72小时订单生产,大大减少了无效库存。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销售走势,对需求和库存计划给出指导或进行评估,这样就能更好地控制库存。现在,双汇集团供应链各环节的库存整体上时刻保持在最优状态,集团的产销量连年快速增长,而整体库存量却始终保持缓慢增长态势,库存周转率不断提高。“保持低库存水平每年可以为集团节约大量的资金占用成本,企业运营风险也很低。而冷库占用量的大幅下降也无疑减少了大量的碳排放。”刘小兵说,“近年来,双汇原有的冷库腾出了很多的空间。这样一来,其它食品企业,如中国最大的羊肉加工企业小肥羊集团,就得以租用了双汇集团的冷库,避免了重复建设,提高了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供应链的计划性和信息共享度非常有价值。”刘小兵补充道,“现在不仅双汇集团内部实现了如此精确的管理,同时,双汇集团还将这种信息向企业的上下游,甚至是上游的上游予以分享。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有条件的供应商按照双汇的生产计划直接将原料及时供应到车间,从而消除双汇的暂存库存和短盘作业;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和帮助供应商合理安排其采购和生产,减少自己的库存。因此,降低供应链库存不仅仅实现了双汇的低碳生产,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实现了产业集群的低碳化。”
优化物流管理,降低尾气排放
信息化对于双汇集团的物流体系同样带来了巨大的提升,相应地也减少了可观的碳排放。“这是很直接的。我们的产品都是通过汽车和火车运输到全国各地的。汽车无效地多跑一公里,对企业来说就要损失一公里的油费、时间和车辆的磨损折旧,这些都是成本。而对于社会,对于环境,它多跑一公里就要多排放一些二氧化碳。因此有效地优化物流运输的路线和时间,提升了企业的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碳排放。”刘小兵说, “但是像双汇这样的大型集团企业,它在全国有15个物流分公司,总共有1000多辆车,要想很好地优化物流系统,不仅仅需要企业内部的协调和控制,而且需要全供应链甚至多个供应链的参与。”
在食品运输中,经常会存在企业自己的物流系统和第三方物流系统共用的情况,如何提升整个物流的效率变得异常复杂。如果一个企业的物流系统仅仅为自己企业服务,那就会经常存在车辆放空回来的现象。刘小兵介绍说,在双汇集团,当双汇集团的物流运输到达一个城市后,通过与其他企业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双汇集团的物流运输可顺便在这个城市将其他企业的产品捎回,减少车辆放空现象。
“这对于双方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双汇集团的物流系统因此减少了浪费情况,其他企业也因此得到了比第三方物流更加便宜的价格。”刘小兵说。
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让碳负排放
双汇在全国有几十个工厂,八十多个子公司,近300个销售办事处,五个商业配送中心,几百家连锁店,员工总数接近6万人。双汇又是一个非常重视严格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无论总部管理部门,还是下属项目公司和生产厂,都有完善的流程规范和数字化管理标准。在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前,双汇的各个机构设置有大量的统计和分析岗位,负责收集各种生产经营数据并加以分析,形成各种报表供管理层进行监控和决策参考。而所有异地分支机构与总部的信息往来也主要依靠传真的手段。可想而知,对于一个年产销达数百亿元的传统企业来说,每年在数据统计分析及内部管理方面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仅纸张的消耗就十分惊人。
“现在我们基本上消灭了纸质文件,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刘小兵说。
从2000年实施连锁店供应链管理系统开始,到去年大规模实施生产线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双汇把所有能用计算机代替的手工劳动和纸质文件都代替了。这些信息化应用首先给企业带来的是运营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其次是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的提高。比如:
连锁店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施前,漯河配送中心70余人管理60家连锁店,经常加班到凌晨1、2点,出错率达13%,店数已经无法再扩充;实施系统后4个人管理200家店,不用加班,出错率在0.1%以下,配送周期从3天缩短为2天。
分销管理系统实施后,肉制品事业部全国120多个办事处、鲜冻品事业部全国150多个办事处由传真下订单改为上网下订单,自动汇总,汇总时间由原来的1天时间缩短为几分钟,总部订单处理人员不用加班,出错率由1.6%下降到0.04%以下,发货周期比原来缩短2天。系统实施当年,在销售比上年增加31%的同时,双汇集团还节资2.2亿元,其中由信息化带来的间接节资约7000万元。
肉制品生产体系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在30个工厂全面应用后,实现了上下工序生产数据共享,当班产量、劳效报表自动生成,工艺重量、时间与实际操作自动对比,使班清班结更及时、准确。成品库现在全面盘点一次,仅需40分钟,比以前每次节省60分钟。备货时间由2小时压缩到0.5小时,可提前1.5小时进行转产调产,提高劳效3倍。
屠宰生产体系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在11个厂全面应用后,生猪采购及结算各环节数据自动采集和自动传递,减少了饲养磅房工作人员,提高了生猪收购的效率和结算的准确性、及时性。车间交接数据自动采集,白条入出库、各生产车间产品下线、库房的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和销售管理等大部分岗位取消了原来的手工记录本。总体上,屠宰生产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实施后,仅车间统计人员就减少了近150人,每年节约工资支出几百万元。
“我们上信息化项目总是以效益驱动为原则。在实施每个具体应用项目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它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刘小兵说,“但是当我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时,自然而然也带来了低碳的收获。而且节省纸张等于保护了森林,森林可以回收二氧化碳,所以我们搞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实现了碳的负排放。”
减少差旅也是最直接的低碳
“其实,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所带来的每一分钱的成本压缩,只要不是转嫁给了其它企业或社会,都应该说对低碳经济做出了贡献。”刘小兵补充道。
“比如差旅费。以前集团每个月开经营总结会,外地公司的领导们都要回总部参会,有坐车的,有坐飞机的,还有开车的,平均下来每个人要消耗很多燃料。住酒店也要消耗各种资源。”刘小兵说,“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说,比差旅费更宝贵的是这些中高层领导的时间。”
现在,双汇集团已经建立了网络电话和视频会议系统,平时各种会议都在网上进行。外地管理层在驻地就可以与总部进行交互,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依靠信息化,不但我们自己节省了差旅费,还替我们的供应商节省了很多差旅费。以前每个供应商每月都要在指定的日期带着所有的纸质单据到双汇集团对账结账,非常麻烦。现在通过我们的信息系统,在网上点几个按钮就完成了对账,然后通过网络银行进行电子结算,既快捷方便又非常安全,有的供应商甚至因为结算方式的改进而主动提出给双汇集团优惠。”
信息化本身的低碳问题
“虽然信息化毫无疑问能够提高企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而且也必然能促进节能减排,但是对大企业来说,如果不注意IT技术与架构的选择,不注意软件系统性能的优化,那么信息化为企业所节省的那些成本很可能会被信息化本身的巨额投资吃掉,甚至这个信息系统会将企业引向IT投资黑洞,让企业骑虎难下或者被拖垮。”刘小兵指出。
“五个一”的低碳魅力
早在2000年,刘小兵在进行双汇集团信息化总体规划时,就提出了“五个一”的目标,即整个集团的信息系统要基于“五个一”来架构:一个数据库、一套应用程序、一个机房、一套服务器及网络、一个维护小组。正是这“五个一”的思想和技术路线决定了双汇信息系统能够成为低成本建设和低成本运行的绿色IT典范。
据刘小兵介绍,如今,双汇这样一个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的大企业,平均每天发生的交易额将近2亿元,每天新增的经营管理数据高达几百兆,但集团的机房却只有不到50平方米,里面最高级的设备也不过是几台小型机。“可以肯定的是,将来双汇集团发展到年销售1000亿元、1500亿元时,仍然会由这套信息系统来支撑,只需要再增加几台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即可。这就是优秀IT架构的威力。”刘小兵解释,“我们的IT系统采用了基于互联网的实时大集中架构,它是一种云计算架构,全集团只需要建一个中心机房,所有终端都是通过互联网登录中心服务器机群进行工作,就像访问网站一样。在服务器端我们采用了多级分布式计算技术。这种计算技术能够让我们用多个中低档服务器集群工作,以获得大型机的性能。这种架构可以平滑扩展,不需要一开始就买一个很大的机器,而是可以一台一台地加上去,所以IT投资可以最大限度得到保护。比如现在在双汇的机房里,还有2000年前购买的PC服务器在发挥作用,一点都不浪费。”
2000年,当刘小兵提出要基于互联网技术为双汇集团建立一套实时大集中的信息系统时,几乎遭到了所有人的质疑或否定。当时国内企业IT应用的主流技术路线是基于局域网及胖客户端的C/S计算模式,针对大型集团企业的流行解决方案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比如双汇当时有几十个工厂和子公司,就要在每个分支机构建一个机房,架设一套服务器,安装一套ERP软件,然后在总部建一个大机房,架设一套很大的服务器,安装一套数据仓库系统。各分支机构数据库的数据通过定时同步复制技术上传到总部服务器。刘小兵粗略估算了一下,如果采用这种架构,按照双汇集团2000年的规模,就需要在全国建立三十多个子站点,那么初期一个总部信息中心加30个二级数据中心的总建设费用大约需要5300万元。更可怕的是,如果集团规模扩张,就要不断地建设新站点。这样,不仅IT系统的管理难度大幅提高,而且每个子站点都需要增加服务器软硬件和网络设备等的购置费、房租以及空调、机器运转耗电带来的开支。另外,只要子站点在运行,维护人员的工资就要不断支出。比如,假设双汇增加1000个连锁店和10个配送中心,就要再追加大约1.6亿元。同时,系统的日常运行费用也将十分惊人,人员工资、通信费用、房屋占用成本以及能源动力消耗合计每年约需3500万元,所有这些费用支出归根结底是要导致很多的碳排放。
“这就是IT黑洞。对企业来说会是一场噩梦。”刘小兵说。
刘小兵之所以坚定地选择实时大集中路线,除了预见到传统技术可能带来的投资黑洞风险外,还因为他在国外亲身经历了有关企业构建实时大集中应用系统的成功实践,同时也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我当时已经认识到大集中是必然的趋势。而且清楚在中国的网络环境下应该如何实现它。”刘小兵说,“尽管当时国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互联网上跑企业级应用是天方夜谭,但是我们已经能够在28.8k拨号上网的带宽条件下流畅地处理订单了。”
“以双汇为例,采用实时大集中的IT架构技术与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的IT架构技术相比,其IT系统的碳排放情况有天壤之别。”刘小兵分析道,“首先,从设备投入上,后者比前者所需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空调、电源等的数量多出几十倍到上百倍,生产这些硬件设备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其次,后者每年的运行能耗比前者多几十到上百倍;第三,后者需要的维护人员数量是前者的几十到上百倍,这些人员消耗的各种资源也会间接引起碳排放”。
软件性能是碳排放的操纵杆
即使采用大集中的云计算架构把机房和服务器系统压缩到了一个,但刘小兵时刻都没有放松对应用软件系统进行性能优化。
“我们对软件的性能要求是很高的。比如终端用户点击任何一个操作按钮后,应用界面必须在6秒钟之内弹出。这项要求对基于浏览器运行的系统来说非常苛刻。”刘小兵说,“但是我们必须做到。更重要的是,我要求这种性能的保障必须首先采取软件优化的方式来实现,而不是靠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容量来实现。”
“现在很多企业的应用系统出现性能瓶颈时,都是简单地采用升级硬件的方式去解决,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其实利用软件技术进行性能优化的潜力非常大。”刘小兵是技术出身,对于Oracle数据库的性能优化非常精通,他至今仍经常直接指导软件工程师作系统性能调优。“对于很多大型企业来说,信息系统本身的节能降耗潜力很大。现在很多软件供应商根本不重视产品的性能,他们认为反正计算机的性能每半年就能翻一番,所以没有必要在性能优化方面浪费时间和成本,软件跑得慢就让用户买大机器。其实这是错误的,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
移动商务更省电
实现大集中的同时,双汇还积极在内部推进基于手持终端的移动商务应用,减少PC的应用。刘小兵向大家介绍刚刚收到的几条ERP系统自动编发的业务通知短信,说道,“相比较而言,利用手机或PDA进行移动商务不仅能够更加快速便捷,还可以大大减少能耗。因为手机或PDA的耗电量是毫瓦级的,而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是几十瓦到上百瓦级的。”
再谈数据大集中
大型民企和央企低碳高效的不二之选
刘小兵指出,任何规模化企业或组织,都应该把实时数据大集中架构作为建设信息系统的首选技术路线。这不但是IT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企业或组织与时俱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尤其是我们的央企,个个都是‘巨无霸’。几乎每一家都有数十甚至数百个区域数据中心。机房、设备、人力的投入和消耗很大。这些企业的信息系统都应该尽快向大集中架构迁移。”
“利用大集中计算技术,把数据中心压缩成一个,其意义绝不仅仅是降低可观的碳排放,而是会让这些企业的管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刘小兵补充道。“单纯从IT系统运行管理的角度讲,如果数据中心数量多、地点分散,必然导致部分信息相对孤立,管理和运维成本极其昂贵并且越来越高,系统连续运行难以保证,灾难恢复的风险加大等很多问题。但是实时大集中方案并不只是为了解决这些IT管理问题。单纯将所有的IT设备和IT系统放在一个机房中,而它们之间的信息互不共享,这样的集中意义不大。”
“真正意义的大集中是要做到整个企业的运行管理数据实时集中到一个数据库里。这样做除了能让企业更实时地感知各环节的运行状态外,还会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两个突出的优势:第一,就是基于这个大集中的数据库,企业可以很迅速地对其各种业务流程进行灵活的调整和优化,可以很快地推出新业务,从而高效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刘小兵举了国外国内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加拿大电信业一直是老牌电信运营商贝尔公司的天下。当时贝尔的IT系统大约由60多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维护起来很麻烦,如果要对一项业务做出调整或者推出一项新业务,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贝尔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打算对IT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但是这时已经晚了。因为它遇到了一个新兴运营商的竞争。这个竞争对手采用了集中式的IT系统,其业务的调整非常快,不时地推出针对不同客户群的促销和优惠政策。市场竞争是残酷的,贝尔公司的客户在很短时间里发生了大规模流失,公司几乎走上了破产之路。
在中国,除了双汇这样的民营企业外,采用实时大集中IT系统获得竞争力提升的典范应该非工商银行莫属。在几大国有银行中,工商银行是数据大集中步伐迈得最早和最快的一家。早在上世纪末,工行就开始了其IT系统的集中之路。只不过由于它的营业网点非常多,而当时的信息技术难以支持全国范围的大集中,因此采取了分步走的方式,即首先把地、市级数据中心集中到省级中心,几年后,再次实施系统升级,将省级中心进一步集中到全国唯一的数据中心。目前工商银行除了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一主一备两个机房外,消除了所有二级数据中心。
工行实施数据大集中带来的优势非常明显。“2000年我刚回国的时候,在好几个银行都开了账户。过了几年,我发现工商银行的各种业务办起来既快捷又方便,而且总是先于其它银行推出新业务。尤其是它的网上银行,不但推出的早,而且功能非常强大。于是我就把其它银行的账户全都销了,只保留工商银行的。”刘小兵说。
有关公开信息也印证了刘小兵对工商银行竞争力的评判。就在前几天(2010年3月25日),工商银行2009年年报正式公布。2009年度工商银行实现税后利润人民币1294亿元,较上年增长16.3%。这一盈利成绩也使其超过高盛而蝉联全球最赚钱的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年末,工商银行的各项存款余额已达10.7万亿元,同比增长21.4%,成为全球客户存款第一的商业银行。另外,我们从工行年报里还看到,新兴业务对工行利润的贡献度持续提升,降低了经济波动对银行盈利的影响。2009年工商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551亿元,同比增长25.3%,对营业收入的贡献为17.82%。
“大集中的第二个突出优势在于它能很方便地、低成本地支持企业建立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从而开展各种智能化决策支持应用。”刘小兵说,“在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架构下,数据仓库的建立需要把所有二级、三级数据中心的数据采用同步复制技术集中起来。这个过程一是效率很低,二是可靠性很差,很难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另外整个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也很高。而采用实时大集中技术架构,所有数据随时都在中心数据库里,也就是说,这个中心数据库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数据仓库。显然这种解决方案不但成本低廉,而且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实时性都能得到彻底保证。基于这样完整、综合的数据,企业就可以利用数据挖掘系统进行有效的分析,找到运营过程中深层次的问题或者潜在的机会,指导企业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最宝贵的信息化资产就是企业多年积累的经营数据。如果信息化仅仅停留在支撑日常业务运转,而不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历史数据支持企业进行战略决策,那么信息化的价值最多只能算发挥了一半。”刘小兵指出,“比如在双汇,我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历史数据来预测猪价的走势,就可以用于指导收购决策,在猪价处于历史低位时加大吸储,在高位时压缩收购量,从而大大节省采购成本;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可以有效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从而合理安排采购、生产和库存”。
振兴地方国企的有力武器
我国的国有企业除了央企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由各级地方政府国资委管辖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对于这类企业,刘小兵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思路。
地方国有企业目前仍然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它们对于各地政府保障民生、稳定就业、稳定市场秩序及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民营企业相比,地方国有企业普遍显得竞争力不强。刘小兵指出,国有企业在运营及管控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制约其发展的问题:首先是国企的经营团队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相对松散;其次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对企业运营信息的掌握严重不对称。即代表企业所有者行使监管权的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的运营信息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从而导致监管乏力,运营风险较大;第三,业务相关的国有企业之间协同作战能力较弱,对经营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综合利用较难实施。
“第一个问题需要由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来解决。而对于第二和第三个问题,信息化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刘小兵说,“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由政府牵头,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大集中技术,建设一个开放、共享的国有企业运营管控平台”。
谈到具体方案,刘小兵介绍说,一般情况下,可以在省级政府或地市级政府的层次上建立这个平台。必要时可以按行业或产业集群分别建立。该平台一方面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功能,即供、产、销、人、财、物等基本管理应用及决策支持等深层次应用;另一方面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实时、全面的运营信息查询及分析功能;必要时还可以向社会公众开放一定程度的监督权。
“建立这种运营管控平台有极大的好处。”刘小兵分析道,“第一,它可以极大地节约信息化资源。因为所有下属的国有企业都不需要自己建机房、买服务器、买软件了,也不需要配备大量专业IT人员进行系统维护了,企业可以专心致志地抓经营;第二,它可以极大地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因为企业的运行数据都实时地集中到平台数据中心,有权限的监管人员随时可以查询每个企业每个环节的经营数据。这样就能够很有效地堵塞各种管理漏洞,防范国企经营风险;第三,它可以支持政府管理部门在各个国企之间进行资源统一调配,集中力量办大事,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包括人才资源,即政府可以把优秀的企业家集中起来,组成公共运营管理团队,通过该平台经营管理更多的企业;第四,对于某些行业,比如食品、医药等,可以形成完整的质量追溯体系,提高政府防范和快速处置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第五、它可以实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和可复制性成长,使企业的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五个一”的数据大集中是政府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谈到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刘小兵说:“大集中架构技术满足了对互联网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各种人类组织对信息高速传递、高速处理和充分共享的强烈要求,因此它具有最广泛的通用性。显然,它对政府信息化也一样可以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并最终表现为整个国家竞争力和响应速度的巨大提升。”
事实上,我国有些政府机构的信息系统已经开始向大集中迁移,比如公安系统的全国居民身份证管理系统和机动车违章管理系统。但是在刘小兵看来,政府信息化的实时大集中进程还是推进太慢。“比如全国的社保管理系统,就应该尽快开始向国家级实时大集中模式迁移,而不是各级社保部门各自为政,对自己的系统修修补补。只要完成了大集中,要想实现国务院提出的让每个劳动者的社保账户在全国自由迁移的目标就非常简便快捷了。而目前全国的社保管理系统非常分散,彼此隔离,要想实现全国自由迁移非常麻烦。”
“政府机构的信息化一旦实现了全国大集中,并且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那么各级政府办公效率和市场经济环境都将会有一个巨大的提升和改观。”刘小兵补充道,“比如工商管理、税务管理等系统目前仍然存在着地区隔离,再加上它们和银行的资信管理系统也不能共享数据,有些企业就会钻空子,打游击,因为它在一个地方发生了违规经营,有了不良记录后,换个地方还可以继续坑蒙拐骗。”
刘小兵指出,中国的中央政府部门目前缺少一个重要的职位,那就是国家CIO。“我们国家的政务信息化需要站在全国的高度进行一次新的统筹规划。IT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经让很多过去不敢想象的事情变成了现实,政务信息化也应该提出更高的目标。2000年我们在规划双汇集团信息系统时提出,要让信息系统成为双汇集团的数字神经系统,支撑整个集团像一个不断成长的智慧生物一样灵活机动,并且变得越来越聪明,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我相信,我们的政府机构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在本次采访即将结束之际,刘小兵再次表达了他对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促进低碳经济的衷心希望和强烈建议,他说:“只要我们国家在央企和国企层面上全面实现了五个一的数据大集中,就会极大地提高政府的服务职能,提高央企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大众,降低IT投资,这样就可以减少成千上万个机房,这将是我国降低碳排放的IT重大举措。”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