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银行运维外包中的鞭子效应
2009-02-17 02:12:00作者:文字整理 王伟来源:
摘要“鞭子效应”能够比较好地保证总体方向的正确。但有一点,分而治之的方法也有一个弊端,即:每一段的项目组织强调自己的工作,最终造成总体无法贯通。如何评估自己企业的IT能力是否适应外包?...
对话嘉宾:
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常委(原营运中心副主任) 许成军
中国进出口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 王云生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科技部总经理 周邦烈
如果将选择信息系统运维承包商,比周邦烈作在陌生餐馆就餐,消费者要面对菜品味道不佳的风险。金融机构如何确保运维外包获得利想的效果?
许成军(以下简称许):金融业的信息系统,是国家重要信息系统,攸关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找到一个资质出众、信誉良好的IT企业,作为自己企业发展的长久战略伙伴,可以弥补金融企业IT能力的不足,帮助他们快速实现业务发展和技术发展。
进行运维外包决策时,必须考虑几个方面:将哪些系统进行外包?外包到什么程度?外包给哪家IT公司?这些问题都是要慎重考虑的。
运维外包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甲方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承受能力。如同点菜,如果点一道二三十元的菜品,即使味道不佳,客人的损失也不大。而如果几百元、上千元的大菜味道不佳,相对的损失就大得多了。
运维外包的好处在于能够利用社会专业化稀缺资源,有效降低成本。换句话说,是给我国目前比较稀缺的有经验的系统运维高手一个更大的发挥空间,是一种社会进步。
王云生(以下简称王):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就论述了“分工”在推动生产发展中的巨大贡献。今天的IT外包正是这种思想在IT服务领域的体现。从概念上说,IT外包服务,就是客户将全部或部分IT工作包给专业性公司完成的服务模式。从管理的角度来看,IT外包服务更准确的解释是策略性地使用外部资源:客户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IT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客户对外环境的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周邦烈(以下简称周):选择外包商时,不能只看其名气、规模,甲方需要的那部分技术能力才是最关键的。承包商的选择比点菜复杂得多,承包商的财务状况、技术支持能力、发展前景等,都需要详细考察。
通过外包可以降低成本,但市场经济的规律是:服务与价格是等值的。IT公司自我推销时,往往宣扬在大型金融企业做得如何如何好,中小金融机构也普遍看重这一点。一般来说,大企业合同金额高,有可能雇佣一流技术团队服务,小企业合同金额低,有可能连专职的技术人员都难以保证。此外,每家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和IT系统各有特点,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经验,并非大,有品牌,有案例就一定是最好的。
王:在进行IT外包时,银行都愿意选择与IBM、惠普这样的业内高端企业的合作。但对于中小型规模的银行来说,高额的信息化投入是一个瓶颈。因此就要求银行IT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从系统建设的效益来分析,中小型银行应视其自身的规模、条件以及地域分布,包括核心客户的种类,在信息化的投入上大胆地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利用外包方式,加强对外包的组织管理。我认为,利用“外脑”提升技术层次,利用“外力”推动信息化进程都是必不可少的。
开发外包比较多见,运维外包,特别是关键信息系统运维外包,多数金融机构相当谨慎。对于重要信息系统,应当怎样掌握外包的尺度?
王:正确的理解IT外包的内涵,对其进行良好的组织和管理, 是银行对IT外包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如硬件的租赁与维护,数据中心、机房管理、网络管理等基础层面的IT业务,完全可以外包交给一些中小型IT企业,由他们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提供标准化的IT服务。这对于控制人力成本,解决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是直接有效的。
许:将业务系统运营也外包,如同外聘一位账房先生为自己处理业务,并非不可以,因为最终权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金融企业有完整良好的监督机制进行制约,完全可以有效控制外包风险。此外,一个敏感的问题是,外包方是否具有外资身份。这直接涉及金融信息和经济信息的安全问题。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这应当是IT外包的一条底线。
以国家开发银行的IT外包为例,设备外包有惠普公司的参与,但到业务系统运维外包时,我们还是交给了国内IT企业。
周:将信息系统整体或核心生产系统(不仅指核心业务系统)外包,我个人持不赞成意见。这不仅仅是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问题,还有信息安全的问题。对于一些非核心的业务系统,如果金融机构自己运维还不如外包效果好,那当然是可以依靠外包服务。核心生产系统是绝对不能外包的,大的方面讲这关系到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业务安全,乃至国家的金融安全,关系到每个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小的方面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一定会制约金融机构本身业务的发展,最后得不偿失。
硬件设备的维护保修外包是可以的、可行的、必要的,如服务器、PC、ATM、打印机、柜面用设备等,都可以通过外包维保的方式,来降低金融机构成本,提高响应能力及专业能力。
一般认为,中小企业更应当将IT开发和运维外包。但美国Info-Tech Research Group调研公司200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许多小企业将其 IT外包时,他们都降低或维持 IT 费用作为重点。同时,如果小企业IT综合能力跟不上,其IT外包风险将增大75%。各位嘉宾如何看待这一调查结果?
许:成本降低的同时,一定伴随着IT风险的增长。最终的平衡点在于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大型金融机构不放开外包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其社会责任远远大于小企业。中国的外包市场尚未成熟,外包企业的水平、能力还有所欠缺,这也是制约我国金融业外包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系统风险管控能力能够覆盖各种风险,业务系统运维外包是可行的。打个比方,汽车拥有高速,也需要高端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外包中最重要的就是甲方有多高的风险控制能力。
周:运维外包与开发外包有密切关联,不能割裂。很多金融机构都是从开发外包开始,转向运维外包层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缺乏专业人才,系统开发完成后,没有能力接手,从而转向将运维服务给开发企业。
应用开发外包有助于借助已有的专业化技术力量及业务的成熟性,实现金融机构该项业务和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但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的整合,还是要依靠自己,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业务逻辑,数据结构等,对于整体外包的金融机构,其肯定不具备全面整合贯通能力,因而风险加大是必然的。
“鞭子效应”能够比较好地保证总体方向的正确。但有一点,分而治之的方法也有一个弊端,即:每一段的项目组织强调自己的工作,最终造成总体无法贯通。如何评估自己企业的IT能力是否适应外包?
周:将核心系统(不单指核心业务系统)外包,一定出现一个诟病,就是受外包商的牵制。中小银行实施运维外包,一个主要原因是技术人员不够,技术能力不足,但中小银行的信息系统都是架构在一定的开发平台上,技术难度不是很高。以我们的经验看,技术队伍的培养和提升过程并不是很长,在过去的外包中,IT厂商有响应不及时的情况,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我们通过人才培养,逐步全面接手了运维,现在看情况很好。
我的建议是,金融机构在进行开发外包时,就必须做好将来全面接手的准备,因此项目的源程序、技术文档、维护文档等都要交接完整,这有利于甲方接手工作。
许:信息系统的集成能力的确是关键。就这方面而言,中小型金融机构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就是为什么中小企业需要高水平的IT集成商的帮助。找到一个资质出众、信誉良好的IT企业,作为自己企业发展的长久战略伙伴,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六七年前,国家开发银行到英国巴克莱银行和汇丰银行考察时,这两家银行也在进行it外包,他们强调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性。通过一家高水平的总承包商,帮助他们实现IT系统的贯通,把握整体IT实施水平。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缺乏成熟的、高水平的IT集成商。
韩国产业银行(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类似)就是这样的路子,选择韩国三星集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全面交给三星集团,多年的经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