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物联网:美好的仅仅是梦想吗?

2010-06-11 16:25:00作者: 来源:

摘要“物联网将是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带动的是万亿级的产业发展,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的来袭”。它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但物联网的技术标准明显滞后于蓄势待发的商用需求。 ...

  武汉近日宣布成立“中国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意在10年内将物联网产业打造成一个千亿元产业。已经被批准建立的江苏、上海两个物联网中心正在长三角拉开一场竞赛,而四川的全国第三个省级物联网中心已处于筹备中。同时,一批家电企业以及电信运营商、设备商等企业都迫不及待地给自己贴上物联网的标签。物联网热在全国各地持续高烧。

  近日记者参加了一次物联网会议,主办方请来了相关部委官员、地方试点研究人员、中科院专家等各方人士演讲,现场不乏真知灼见、更少不了一份指点江山的豪情。参会人员亦是情绪高涨,寒暄期间,发现电信运营商来了、RFID厂商来了、咨询商也来了,这些人士无不怀揣着找寻未来商机的心思,谈及物联网,两眼闪闪发光。

  “物联网将是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带动的是万亿级的产业发展,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的来袭”。在这次会议上,这个观点被屡屡引用。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现场演讲人均不约而同地将物联网的概念再解释一遍。一位与会者叹了口气:“说了这么久,还在讲物联网的概念”!

  当下,业界流传这样一个预言:物联网的雪崩点,应该在15年之后。这个预言的依据是,PC机带来第一波信息产业浪潮到互联网引发的第二次产业浪潮,二者相距15年。一位物联网产业相关产业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提醒,物联网的商用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家不要过于乐观。事实上,从目前来看,物联网的梦想虽然很美好,但是现实却很骨感。在迎接雪崩点之前,物联网这个新生儿或将经历以下蜕变才能真正成长。

  物联网被普遍认可的定义是:它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感知层负责感知收集信息,而网络层负责将信息传输到应用层,应用层通过感知和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感知。但目前三者尚处在相互疏离状态,原因在于三者内部未建立统一的标准、三者之间也未建立起一个对接的标准。物联网的技术标准明显滞后于蓄势待发的商用需求。

  感知层、网络层到应用层上的标准化工作分散在国内不同的标准组织里。最新的消息是,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正在抓紧筹建,5月下旬由现有12个标准工作组的共同倡导下宣告成立。眼下,物联网的标准征程还刚刚初启。

  相对于标准的问题,关键技术的缺乏将是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据业内相关人士介绍,在物联网的产业链条中,这一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感知层和应用层。我国在感知层上的RFID,传感器、包括一些智能终端的技术储备不足,比如高精尖的传感器还有赖进口,也带来了成本居高不下,用户的支付意愿受限的问题。而应用层所涉及的智能化应用,包括决策支持、自动识别等技术应用还不够成熟。这些因素无不制约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技术问题背后,其实隐藏更深层的产业链薄弱问题。基于感知层这一产业链上的企业分散规模不大:比如生产产品器件的企业规模极小。而在传感网领域,更缺少大型的领军企业。作为应用层级上的服务商还未成气候,其需要提供包含物联网应用的相关服务,攫取的是利润最大的一块蛋糕。据资深业内人士透露,国内某些示范应用虽然已经相继出现,但是其盈利模式尚在探索阶段。

  与感知层和应用层上相对薄弱的情形相比,网络层上的服务商相对集中,三大运营商充当了这一角色,也是产业链中目前最为强壮的一环。在运营商的战略转型中,物联网也已成为开拓信息和通信技术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过,来自移动运营商的回应并不乐观。

  以中国电信为例,作为物联网推动力度最大的运营商,已发展出物联网的相关产品近40个并推广到16个行业。但是据中国电信某高管坦言,“这个改革力度很大,对运营商是一个挑战。”中国电信遇到了几大瓶颈问题:第一、物联网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网关之下的感知部分以及网络之上的应用部分,具有很强的行业特征,应用类型千差万别,导致运营商介入的局限性很大。第二、目前通信体制相当于提供物联网网关之上的长距离传输部分,网关之下的传感网部分的运营管理,目前尚不确定统一责任主体,这一现状造成了运营商难以按照传统模式掌控物联网。第三、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

  其中还涉及到三网融合问题。物联网的应用应该是一个泛在的应用,任何物体今后都能连接到信息网络里来,所以一个泛在的网络和一个泛在的应用结合构成了物联网未来智能化发展的集合。三网的最终融合,才能支撑物联网的泛在化。不过,近期三网融合的试点方案刚刚出台,广电和运营商之间的博弈正在进行中,三网融合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产业链三大环节缺一不可,但是两大环节相对薄弱,带来初期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的不完善必将制约物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产业环境来看,缺乏行业主导,未来难以形成产业聚合效应,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也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应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范布局,很难一蹴而就。

  如果仔细追究起来,终端市场的接受度也是一个问题。我国的企业客户的信息化水平还不够成熟,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物联网不可避免牵扯到企业内部的深层变革,一场关于内部运营流程和方式乃至相关人员的工作将面临改变。企业不免有所迟疑。与此同时,鉴于物联网本身的特性,还将引发更深层次的安全问题,包括企业商业数据、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乃至全社会的安全。这个问题亟需在技术层面上得以解决和保障,否则对于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始终是个牵绊。

  不过,所有的变革都会在商用中逐步完善,这一次,政府一开始就充当了领导者和变革者的地位,以国家为导向助推了这次信息产业变革。目前各大部委都在加紧谋划,未来的产业政策以及更明确的规划或会相继出台。

  当人们都在描绘物联网的美好未来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从兴起到落地,直至最终走向辉煌,物联网将会经历一次漫长的征程。在这期间,一定会有追随者发出“望山跑死马”的感叹。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