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消费电子领域十年间的十大技术趋势(图)

2010-02-02 16:40:00作者:电子贸促会来源:

摘要人们在过去的几年里,见证了这样的改变,并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地接受了这些进步。曾经的科幻画面变成了现实。我们将聚焦消费电子领域上一个十年间的十大技术趋势,了解它们如何从默默无闻到众所周知。...

人们在过去的几年里,见证了这样的改变,并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地接受了这些进步。曾经的科幻画面变成了现实。我们将聚焦消费电子领域上一个十年间的十大技术趋势,了解它们如何从默默无闻到众所周知。

拍照手机

当手机拍照方案不断被完善,录像功能进入手机,这个技术日益受到数字移动网络缓慢速度的限制。越来越多的拍照手机配备了320万乃至500万像素的成像器,接着EDGE和EV-DO宽带网络技术开始大规模普及。在2004年晚些时候,这些技术已经能提供给用户超过384kbps的数据传输速度。2006年,更快的GSM/HSPA网络时代来临。尽管拍照手机依旧被塑料的小镜头所局限,但一些高级的拍照手机拍摄的图片,在画质上已经能够与普通数码相机媲美。每个人的口袋中都有一部相机,并且能够将拍完的照片立刻发送给别人,这便是拍照手机的便利性。正是这样的便利性,使它成为历史上无所不在的电子设备。2008年晚些时候,摩托罗拉和柯达合作开发了MOTOZINE ZN5。该款手机由T-MOBILE出售,在真正意义上融合了手机与数码相机。随着移动网络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特别是令人期待的高速4G移动网络将于2010年11月被采用,手机中的摄像头将不仅仅用于拍摄高像素的照片,同样还可以拍摄高清晰度的视频。

手机应用程序

iPhone的巨大突破并非在于它的时尚感、手感或者功能,而在于它的操作系统。到2009年年底,iPhone应用程序已达到30万个,包括Urban Spoon——通过它用户可以快速找到周边的餐馆;GottaGo——设置定时铃声;Shazam——把iPhone贴近扬声器就可以知道其中的歌曲名;Bump——将你的iPhone和另一个iPhone用户接触就可以交换地址、电话、Email等信息;除此之外,还有成千上万的游戏、查阅工具、购物引擎和其他功能。

截至2008年底,iPhone已经占据了美国所有移动网络业务的55%。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其他所有运营商正在为下一代4G网络蓄势,准备在数字电视传输中使用模拟电视带宽。4G网络将实现更快的宽带速度,是现在EV-DO和HSPA 3G网络的10倍,使所有开放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能够拥有更多的网络空间,以实现一系列的新功能。

数字音乐

苹果的流行音乐播放器所产生的影响力,并不在于它自2001年秋面市以来所达到的2.2亿部的销售量。在iPod面市前10个月,苹果发布了iTunes,这是一款融合了个人音乐管理系统和合法的在线数字音乐商店的革命性软件。iTunes的合法下载作为一种合法的音乐销售模式,改变了音乐的购买方式。截至2008年4月,苹果已取代沃尔玛成为全美音乐零售商的领头羊,为在线电影和电视剧销售设立了标准,并创造了微型视频概念——Podcast。

 

数字硬盘录像机

ReplayTV和TiVo两家公司的产品,都是大小相同的录像机,早期销售很好,因为早期的买家能够理解时间转移的概念。与许多类似的引人注目的产品一样,一旦有人买了一台DVR,他们就希望能够连接上尽可能多的显示设备。越来越多的视频电话服务公司(如Verizon FiOS有线电视和AT&T的U-verse)开始提供多线网络的DVR,这让消费者在一个房间中记录的节目,可以在另外的房间中看到。网络还使DVR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机或网络远程观看录制的节目。随着存储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有线电视公司可以提供容量较大的硬盘录像机。但未来的硬盘录像机可能根本没有硬盘驱动器。有线电视公司一直在试验“云录像机”这种远程存储,用户将可以通过网络、电视以及其他多种途径观看存储的节目。

GPS

新一代大屏幕智能手机是推广这项技术不可或缺的产品。随着语音提示导航系统和交通系统的进步,新型智能手机除了能更快地提供从A地到B地的路线之外,它的应用程序还能够利用确定的地点来识别附近的服务和娱乐设施。紧急救援人员现在能够更快地判断出犯罪或者事故现场的方位,父母能够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哪儿,被盗物品能够很容易被找回。

手机作为专业个人导航设备的主要优势是:能够连接到蜂窝网络,这就为全球定位辅助系统A-GPS提供了利用基站定位的可能,定位比卫星单独提供数据的速度更快更精确。导航软件的更新随着路况和兴趣点——如餐馆最新菜单,加油站汽油最新价格,影院最新上映情况,银行、医院、实时交通信息的不断更新成为可能。由于有了这些功能,智能手机的精密程度现在已超过了很多专业设备。

社交网络

这些最先被孩子们发现并掌控的社交网站,已经成为各个年龄段电脑和手机用户的最爱。而且,这些网站目前的影响范畴已远远超出个人事件的更新,社交网络已经成为所有沟通手段中最灵活的工具。

共有1.25亿网民的国内用户是社交网站最大的用户群。据统计,随着年龄较大的用户成群地转向之前被认为是青少年专属的网站,社交网站用户的年龄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两年里,年龄较大的用户注册脸谱的数量增长了53%。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清电视和蓝光播放器走进寻常家庭,社交网站也许并不仅仅限于个人电脑或者手机。将来,完全不同的网络活动如电子邮件、录像、张贴照片以及文字广播之间的界限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例如,Google Wave这一全新的概念将电子邮件、多媒体、多用户协作结合,用于组织虚拟聚会或创建虚拟工作空间。另一方面,网络社交也面临着困境,因为大量的用户突然发现他们要么加入了太多的网络,要么被不想联系的人一直打扰。2009年年底,新牛津美语词典将“非朋友”(unfriend)列为该年年度流行语就反映了这一问题。

 

笔记本电脑

为了满足PC用户轻便的要求,华硕在2007年推出了Eee PC——首款所谓的上网型便携式个人电脑。它采用英特尔Atom处理器,并配有10英寸的屏幕。华硕和后来配备Atom处理器的上网本虽然不如体积更大一些的笔记本电脑功能强大,但重量却更轻——大约只有3磅左右甚至更少,而且价格也只有那些传统笔记本电脑的一半,这吸引了更多的新用户。

现今,如iPhone、Android、BlackBerry和其他基于开放平台的智能电话被认为是功能最为强大的掌上电脑。但是平板电脑,这些结合了多媒体、通信、电子图书、电脑等功能的便携式电脑被认为是下一波的流行趋势。平板电脑的时代已经被预测了十多年,但少有的全屏幕模式,使它一直被存于货架上,没有广泛地流行开来。它所欠缺的是所谓的杀手级应用,也就是具备与它的形式和输入选择相匹配的功能,如电容触摸屏——它无需手写笔,真正做到手写识别或将语音转为文字,以取代传统的键盘。

设计人员意识到,平板电脑将不仅仅成为个人电脑中的一个触摸屏,以取代物理键盘。苹果希望取得这一技术的突破点,在未来的数月,将推出一款革命性的iPad产品。iPad被描述为一个巨大的iPhone,但运行的是一个未知的操作系统,能够实现革命性的功能,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杂志等。苹果在创新方面的美誉提高了大家对传统平板领域突破的期望。但是,什么才是最完美的屏幕尺寸?

DVD和蓝光播放器

随着用户开始购买昂贵的分辨率为720P和1080P的高清电视,他们不再满足于220P的家用录像带质量。幸运的是,高清电视制造商和好莱坞工作室已经预料到这个情况,并已经开始研发更高质量的数字播放器。2002年的2月,日立、LG、松下、先锋、飞利浦、三星、夏普、索尼和汤姆逊宣布了一款新的高清DVD格式,即蓝光。不到一个月,DVD论坛的领导组就通过了HD-DVD的标准,该标准由东芝和NEC共同制定。之前在DVD领域惨遭溃败的主角们又重新回到了这一战场。由于没有强大的业界协调者(如十几年前DVD时代的IBM)以及缺乏明确的目标,两大高清DVD阵营难以达成一致。因此,在2006年中期,两大阵营各自发布独立的不相兼容的硬件。正如预料,消费者不愿投资于前途不明朗的格式的产品,因此双方的销售都异常疲软。最终,蓝光凭借众多厂商的支持赢得了市场,而东芝在2008年则放弃了HD-DVD 。虽然蓝光赢得了高清光盘竞争的胜利,但是如今的网络下载、流媒体以及视频网站都对蓝光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电子书

在2007年11月19日,亚马逊开始销售Kindle。消费者通过免费定购的内置无线连接,可以快速定购和下载亚马逊的电子书版权到Kindle。这个精明之举以及其本身引人注目的便利特性,诸如足够容纳3500本书籍的存储容量,使得在几个小时内,亚马逊就售空了所有库存的Kindle电子书。Kindle的竞争现在主要来自索尼、Barnes和Noble公司配备无线网络的同类产品。然而,E-ink这项电子书屏幕接近垄断的技术或许并不会长久下去。最近有广泛的报道,说苹果公司发明了平板个人掌上电脑即iPad。它被形容为是大容量的iPhone,并且也可能可以包括阅读电子书和电子杂志的功能。鉴于苹果公司在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创新上一贯杰出的表现,业界都急于想知道iPad的发布究竟会给消费者购买和阅读电子书带来什么影响。

大屏幕等离子电视

目前仅有松下、LG、三星和长虹等几家公司在继续生产和销售等离子高清电视,这将不利于未来等离子电视技术的发展。松下准备在2010年秋天进军三维高清晰电视。届时,液晶电视可能会面临竞争。一些高清电视制造商一直在试验使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比等离子或液晶功耗更低,色彩更鲜艳、明亮的屏幕。但OLED的发展历史跟液晶的发展历史很相似,它目前尺寸较大,并且过于昂贵。但是正如液晶技术的发展一样,随着生产规模的提升,这些问题必将得到最终的解决。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