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谁在“打劫”网上证券?

2009-12-09 15:37:00作者: 来源:

摘要许多券商在实施《证券公司网上证券信息系统技术指引》的过程中遭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打劫”。...

2009年6月2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网上证券信息系统技术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的出台为网上证券的发展确立了新起点,也为证券IT的建设带来了规范化、安全化的发展之路。然而,许多券商却在实施《指引》要求的过程中遭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打劫”。

绑架

《指引》出台的目的是为了网上证券的健康发展,而网上证券也确实需要更安全和规范的应用环境,但应用开发商利用行业规定狮子大张口,其结果是影响了网上证券的健康发展。

《指引》第三十一条规定,网上证券客户端应能向客户提示最近一次登录的日期、时间、地址等信息。“这样一个具体的规定也被一些厂商利用了,对于软件修改来说只是一个小功能的增加,应用开发商的开价居然高于原来整个软件的价格,这是不是趁火打劫呢?”有券商提出这样的质疑。

《指引》出台的目的是为了网上证券的健康发展,而网上证券也确实需要更安全和规范的应用环境,但应用开发商利用行业规定狮子大张口,其结果是影响了网上证券的健康发展。

其实不只是《指引》推出后券商遭到了这样的境遇,在例如准备创业板交易、营业部IT系统管理规范这些行业统一要求和规定出台后,都曾出现过应用开发商不失时机地大幅涨价,牟取暴利的情况。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券商对创业板的就绪工作是有刚性时间限制的,应用开发商以此作为要挟,随着创业板的推出一天天临近,券商只能被迫接受高额报价,无暇顾及报价的依据和合理性。

近几年证券市场的快速成长,让证券业对IT系统的信赖程度不断提高,IT系统的风吹草动令证券公司的业务运营提心吊胆,券商的IT部门也加强了对IT系统的运维管理,但因为应用系统大部分是应用开发商供应的,运维管理中的一些重要内容是由应用开发商提供服务来保证,服务已经成为证券IT的重要一环。

但是,应用开发商提供的服务并不令券商满意,最明显的就是服务条款过于模糊、缺少对券商的服务水平保证。

对于提价,券商可能会产生三个相关联的问题: “你要我付这么多费用,你提供的是什么级别的服务,这个服务怎么来衡量,怎么保证服务水平?”

一些券商的IT老总谈到: “目前的应用开发商重视销售软件,轻视服务,销售软件时产品功能会描述得很清楚,但后面对服务的描述就很模糊了,缺乏标准化的服务规范。例如,金牌服务标什么价,要达到什么服务水平,如果做不到用户可以去投诉和索赔。”

还有一些券商的IT老总说: “与国际化的IT服务商相比,证券IT的服务商缺乏服务的分级,很多时候服务是靠江湖义气,大家是朋友,我保证你关键时刻有服务,但这样做既不能保证服务水平,又不能保证服务商自己的合理收益。”

在这种背景下,有券商认为: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开发商可以提价,但要有依据、合理。提价幅度如何衡量?在垄断的情况下用户是弱势的,开发商逼用户就范,用户也没有办法。”

垄断

事实上的垄断造成了竞争不足、市场化程度低是可想而知的,大家心里都有默契。

 

证券业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网上证券被绑架是证券IT最近呈现的表象,其背后的一个直接动因是应用开发商店大欺客。

不同于同属金融行业的银行、保险的IT建设,证券业的格局是几家应用开发商实现了分段垄断。例如,金证、恒生两家公司在证券核心交易系统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意独占证券清算软件系统市场份额的首位,其产品在一级清算领域的客户占有率达到100%,二级清算领域达到94%以上。恒生在基金投资交易管理系统市场占有率超过90%,开放式基金TA系统占有率达80%。金仕达在期货交易系统的占有率也高达70%以上。相比较而言,证券网上交易软件稍微多样化,核新、通达信、大智慧三家鼎足而立,同样是寡头垄断的格局。

垄断造成了竞争不足、市场化程度低是可想而知的,大家心里都有默契,有券商IT主管告诉记者,在准备创业板交易的IT系统过程中,各家开发商都是在创业板将要推出前的一周才提出报价,新意公司率先提高服务价格,价格幅度接近于以前类似功能增加时的两倍,另外几家应用开发商随后都跟风涨价,涨价幅度都比照新意而来。

开发商倒苦水

一方面券商想购买最好的交易软件,获得最有保障的技术服务,另一方面交易软件供应商却面临着行业压价、研发投入回报低的窘境。

一年前,记者与深圳一家主流的证券应用系统开发商副总裁交流时,他曾表示: “现在证券应用开发很难做,开发商生存状况艰难。一方面券商想购买最好的交易软件,获得最有保障的技术服务,另一方面交易软件供应商却面临着行业压价,研发投入回报低的窘境。”

该副总认为,这种窘境的形成已持续多年,时至今日,证券IT的情况依然没有大的改善,“长期以来始终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买方证券公司他们不满意,买不到好的东西,找不到好的合作伙伴。那么在卖方,IT服务商也觉得产品研发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不愿意长期投入。买卖双方都不满意,这是我们行业的现状。”

中国股市的交易量从2006年开始一路上升,一直到2007年实现天量的市场成交,这对券商而言是一个登峰造极的好年景。这两年国内券商财力大增,也加强了IT投入,确确实实对改善证券IT应用市场是有好处的,但能否有质的改变值得深思。

该副总谈到: “我认为不会有本质性的变化,因为这两年券商最大的投入是硬件设备的购买,中国的牛市来了以后,像恒生、金证受益不多,受益最多的是IBM、HP这种硬件供应商,券商真正在服务、应用软件这两项上的投入增加是有限的。”

某家证券应用开发商的销售总监诉苦说: “在公司内部,做证券行业软件开发的人都有点抬不起头。因为会被其他部门的同事说: 你们人这么多,每天都那么忙,最后算起来利润也不高,我们做代理业务的人少,每年营业收入高、利润也大,相比之下,就觉得做证券这一块太辛苦了。”

缺位

证券IT目前不是一个良性循环,这将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重新梳理。

投入不高是目前整个证券IT面临的困扰,是券商管理层对IT价值认识的缺位。

 

从2002年开始的熊市让券商只能勒紧裤腰带求生存,IT投入的压缩大幅降低了市场需求,也让相关应用软件的供给价格趋于地板价,一些开发商自嘲“软件当成大白菜卖了”,虽然有些夸张,但一方面反应了开发商的实际生存状况,同时也是整个证券IT“折价”的真实反映。

因为有熊市的IT投入惯性,很容易让券商管理层产生误区——成本投入越少越好,低成本曾经是行业的惯例。

随之而来的就是在地板价投入之下建设的IT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会受影响,甚至是存在风险的。

更为尴尬的是,在投入少、队伍编制缺乏的情况下,证券业对IT的倚重程度却逐年递增,从2006开始的牛市,到2007年的对IT系统极限的挑战,到2008年的奥运维稳,2009年的国庆维稳,证券IT系统的稳定不仅是技术工作,甚至上升到为政治任务。

“极端的情况是不允许IT系统停机、通信故障,必须达到零故障,这种行政上的死板要求其实与IT系统本身的规律不相符,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相违背。”一位商业银行的IT主管在谈到系统安全时告诉记者。

而在证券行业,类似的情况更加普遍,如果IT系统在交易时间出现停机,IT主管很可能成为替罪羊——以下课收场。“IT系统的稳定是全公司的事,要想达到更高稳定性,就要有更匹配的投入、更合理的管理机制,而现在IT部门是背黑锅的。”某证券公司IT主管说。

显然,证券IT目前不是一个良性循环,这将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重新梳理。

治理

虽然行业监管部门对IT的重要性已经给予了较高的重视,但在证券公司内部,IT部门的定位依然面临尴尬,这种局面的改变需要持续地加温,IT对于证券的价值需要重新认识。

证券市场的特殊性使证券IT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但IT系统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系统的稳定性与交易规模、交易峰值、投入、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息息相关,最终体现着证券行业的IT治理水平。

2008年9月3日,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治理工作指引(试行)》的发布,对证券期货行业的信息技术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中国证券技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从IT治理的高度,制订了指导性原则,对行业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将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行业监管部门对IT的重要性已经给予了较高的重视,但在证券公司内部,IT部门的定位依然面临尴尬,这种局面的改变需要持续地加温,IT对于证券的价值需要重新认识。

“长期以来,券商的IT部门被看做是维护IT系统稳定的技术支持部门,随着证券行业对IT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券商对IT部门的重视却没有跟上,例如,IT建设的投入仍然比照熊市时的价格水平,IT部门的队伍打造缺乏支持,既不能跟国外同业相比,就是与国内同等规模的商业银行相比也非常少。”

 

《指引》第三十五条提出,公司最近三个财政年度IT投入平均数额原则上应不少于最近三个财政年度平均净利润的6%或不少于最近三个财政年度平均营业收入的3%。在采访中,记者接触到几家券商都表示目前还达不到这一指标,而且其中许多投入到硬件的采购中,应用软件和服务投入不足。

一些券商的IT工作人员感叹: “很多情况下,IT被定义为工具,但从证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IT系统是整个证券业务开展的平台。”

从这个角度梳理下来,IT系统维系的不是IT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公司的运营支撑,平台的意义对于券商而言是整个公司业务正常运营和进行创新的舞台。就像今年行业里提出的服务转型、经纪人服务,券商已经认识到提供交易通道的传统商业模式已经无法肩负继续发展壮大的要求,佣金价格战很容易让整个行业失去活力,而客户服务如何实现,如何利用不同的通信渠道,如何整合公司内的各种资源产生创新产品、传递到客户手中,这都需要IT平台充分发挥作用。

例如,中投证券在“一柜通”系统的研发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开发团队,从方便投资者办理柜台业务、加快营业部前台处理效率的角度出发,打破了原有交易系统的流程,创新了前台业务处理。民族证券在总结了报表、监管数据上传等应用的需求后,着手进行后台数据应用中心的研发,计划打造统一数据应用中心,为日趋复杂的数据应用提供平台化的支持,这也是民族证券近年来开始积累开发人才,建设自身开发团队的成功例证。

行业监管部门的领导在最近的发言中指出: 从当前资本市场业务运行看,业务与技术已经高度重合、混合、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业务离不开技术、技术本身也是业务。因此,高度重视技术人员的作用,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发挥技术部门在产品、业务创新方面参与、决策和实施的作用,既是各机构发展的需要,也是各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指引》对券商提出了目标,让证券IT看到了希望,如何缩小差距仍需券商的管理层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对IT部门的考核和激励措施将显得更为重要。

某证券公司IT主管向记者表示,“软件IT公司可以通过上市获得回报,但证券公司IT部门的价值如何衡量,应用系统的开发是智力产品,证券公司提供的每一等交易服务中都有IT部门的心血,如何衡量和激励是管理的艺术。”

目前,业内公认在IT建设方面先知先觉地加大长期投入有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等公司,它们很注重IT开发团队的培养。这更需要战略性的决策,而不是战术上的增减。

《指引》第四十一条指出,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IT工作人员,并满足安全和岗位设置的有关要求。公司的IT 工作人员总数原则上应不少于公司员工总人数的6%,并且期货公司IT工作人员总数应不少于3人。

从《指引》的表述中可以发现,6%的要求其实是一个下限。目前发达国家证券机构的技术人员多数已经达到了30%,甚至更高,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对于勇于创新的券商,IT团队是关键的资源储备,IT开发能力强,才能打造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现在谁注重IT这一块,谁的后劲就会更足。

采访手记——折价的证券IT

与证券IT圈的人接触时间长了,发现这是一批像老黄牛一样勤勉工作的人,在经历了2007年的交易洪峰,2008、2009年的维稳,最近又在忙着应对上交所新一代系统的升级换代。而展望2010年,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是真正创新的开始,不是创新的结束。证券IT的繁忙与国内证券业的发展相互映衬,而IT在证券业的高速发展中却遭遇了折价。

“应用软件的成本投入越低越好,最好是白菜的价钱”。这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话题,但对于证券IT人而言,却要真实面对。“很多时候,应用开发商销售给券商的核心交易系统平摊到营业部的均价只有两三万元,这种价格在银行、保险行业都难以想像,这么便宜的价格怎么可能要求获得好的服务?”

 

在服务不佳的情况下,IT部门的工作者只能凭着职业精神和道德准则加班苦干。与此同时,券商对自身IT团队建设的投入也没有跟上,缺少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开发人才是券商IT部门面临的普遍难题。

通常,一家规模中等的商业银行身旁就围着好几家IT服务商,而在证券业,能够存活下来的服务商却只是极少数。这少数几家供应商有着垄断的地位,却只能以低价格的方式生存。这就是证券IT的另一个怪现象: “行情不好时没钱更新系统,行情好时没胆更新系统”。

证券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熊市来袭时,券商的收入大减,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IT建设; 牛市来临时,券商收入暴涨,钱就不缺了,但交易火爆时,为保证客户交易的稳定,不敢升级生产系统。

熊市下由于交易清淡,从而导致整体上对IT系统的处理能力要求不高,但牛市的交易规模和峰值显然要求更高水平的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仍然按照熊市下的惯例来看待和投入IT建设就会造成巨大的现实落差。这是证券公司由于资源分配失当造成的,深究其原因,会涉及IT建设的决策、授权、资源的分配、执行与监督——IT治理的缺位值得反思。

IT治理是企业管理层面的问题,应把证券IT上升到企业架构和机制上来进行讨论,而从证券IT折价这个现实矛盾切入更能牵引出后面的深层次问题。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