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原创】IBM硬件重回聚光灯下

2009-09-23 16:00:00作者:罗提来源:

摘要IBM硬件再一次回到聚光灯下。自1993年IBM向软件与服务转型之后,IBM硬件就一直波澜不惊,直至2008年IBM宣布信息架构(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策略,再到今年9月的智慧信息架构,涟漪开始涌成洪波。...

IBM硬件再一次回到聚光灯下。自1993年IBM向软件与服务转型之后,IBM硬件就一直波澜不惊,直至2008年IBM宣布信息架构(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策略,再到今年9月的智慧信息架构,涟漪开始涌成洪波。如果说去年的信息架构策略重点是对数据中心的整合,那么今年智慧信息架构则是在进一步整合的基础上加强自动化管理,以做到简易。

文/罗提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数据宇宙”的爆发式扩散。在今年5月份,著名分析机构IDC发布《经济紧缩,数字宇宙膨胀》的报告,声称目前全世界的数字内容约为4870亿GB,其运营成本约为12万亿美元。如果将这些数据内容印刷装订成册,其高度比地球到冥王星的距离多9倍。若将数字内容的生成速度,折算成书册的加厚速度,则比美国宇航局速度最快的航天飞机还要快。

面对如此庞大的海量信息,存储不再是单一的存取设备,它更重要的是为上层信息的使用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撑。一方面,信息量的快速增长使得有价值信息的检索成为难题,过去单纯的信息存储已经不再是企业的最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信息管理的工作也变得日益繁重,如何清除垃圾信息以释放更多的存储空间也迫在眉睫。

故此,数十年来沿用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正在转变为更为共享的网络式架构,以计算能力为核心转变为以信息价值为核心。这反映到市场上的变化就是,由服务器、存储、安全以及网络等单一细化市场间的争夺,逐步演变到以整体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全面型解决方案的竞争,其中存储是关键。从SAN、NAS网络存储开始,到存储虚拟化、自动精简配置、重复数据删除、分级存储、快照与CDP,再到VTL、容灾等,可以说,存储已经开始替代服务器计算以及网络,成为新的发展核心。

企业的采购角度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企业在考虑存储时,总是会想着要购买多少 TB 的容量,如今,企业再考虑信息存储,则在考虑存储容量的同时,开始转向其是否适合业务和应用的需要。核心银行系统、电信计费营业系统、企业 ERP 系统、业务智能系统、流媒体系统、历史信息查询系统等不同的业务和应用将通过不同的存储技术手段来实现,如 OLTP 型数据库、数据归档、历史信息存储等等。信息正在被企业以一种综合的眼光看待。

IBM连续两年宣布的信息架构策略都立足于存储之上,9月“IBM智慧信息架构高峰论坛”发布了信息架构5大新技术,显示了以存储为核心的数据中心正在向整合与简易的两大方向迈进,其最终目的依然是“绿色”。

整合大势

对数据中心的整合是大势所趋,其中有存储、网络和备份整合以及服务器虚拟化,整合可以消除冗余为产品提高适用效率创造条件。整合的内容包括硬件与硬件的整合、硬件与软件的整合、硬件与服务的整合。

近年来,IBM通过技术研发、收购以及与其他厂商OEM合作等方式不断加强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三大产品线。2007年和2008年,IBM 共收购了8家提供存储解决方案的重要公司,今年又推出了DS5020进一步完善了中低端存储产品线。8月,IBM发布了VMControl虚拟化管理软件,具备了从主机到Power服务器,直至x86虚拟化环境的可以满足异构跨平台要求的虚拟化统一管理。

然而,IBM对数据中心整合最明显的举动来自于10年后重回网络市场。7月,IBM宣布与网络设备商Juniper和博科(Brocade)达成代工合作协议,将贴牌销售这两家公司生产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产品,使其成为IBM公司系列产品中的一部分。IBM毫不掩饰此次合作的初衷,其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大中华区系统存储部总经理侯淼对媒体表示,“在当前复杂的企业环境中,很多数据中心的网络实际上已经跟服务器和存储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企业迫切需要一体化的构架。未来,IBM将会在整个动态基础上为客户实现全面的解决方案。”

但是IBM这次贴牌生产的网络产品只是满足于三、四层交换协议,即网络层与传输层,如要及时响应业务变化随需而变,真正实现“动态架构”,则需满足网络七层协议,即应用层的的传输。那么,未来像F5、Bluecoat这些专注于应用交付的厂商,则可能是IBM的下一个收购或合作的对象。

作为网络界的大佬,思科也没闲着,前不久思科进入服务器领域被看作是对IBM的挑战,但事实上IBM并没有摆出一种竞争的姿态,而是继续加强与思科的合作,称9月份公司将转售思科最新款光纤以太网存储交换机。这些看似反常的举动其实正好反映出如今数据中心的整合大势,各家厂商不再是一城一池的争夺,而是要在整体层面上分个高低。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不管是以前从事网络的厂商,还是存储厂商,乃至安全厂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上厂商都分别向其他领域延伸,相互之间形成交集,并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如果说在硬件产品的整合上各方还处于鏖战状态,那么在硬件与软件服务的整合上,可以说IBM已经一骑当先,绝尘而去。这要得益于16年前郭士纳下的一个赌注:在未来,顾客将逐渐看重那些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即能够将各种供应商所提供的电脑零部件进行整合的技术方案,以及能将技术整合到一个企业流程中的公司。芯片速度、软件版本、专有系统以及其他类似的东西都会衰亡,信息技术产业也将变成以服务为主导产业,而不是以技术为主导的产业。

郭士纳的种子结下了甜瓜。9月9日,IBM向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公布了一份8K的文件,显示IBM软件和服务税前利润以两位数字的速度增长,从2002年的7.2%增长到2008年的16.1%。IBM平均每年收入为900亿美元,因此税前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总收入增加10亿美元。在今年的第二季度财报中,IBM实现总营收233亿美元,同比下降13%;但净利润31亿美元,同比增长12%。

9月2日,IBM首席发明家及首席存储架构师Vincent Hsu在发布信息架构5大新技术时,依然不忘强调:“今天我做的介绍虽然是有关于技术上的介绍,但我们将来还是要把它们整合起来。我们的主要发展方向,除了个别产品以外,我们花更多的精力在怎样把这些技术整合成可用的方案,让这些方案能够真正解决客户事业上的问题。”,“IBM不但着重个体产品的功能、速度和品质,更重要的是,IBM有别于其他的厂商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IBM着重方案的选择。”

在当天,Vincent Hsu还宣布成立“高可用和容灾方案整合中心”,这个中心很好地反映了IBM在各种整合上所做的努力。据Vincent Hsu介绍,该中心与IBM之前在中国建设的用于托管的物理上的灾备中心不同,它是一个虚拟的,用于提供咨询服务的中心。该中心整合了IBM全球的专家,包括数据中心的,做系统的、做存储的,做设计的等等专家,以方便与国内的灾难备份中心互相交流,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的技术或者经验,另一方面也让这些国外的工程师了解国内不同的需求,相当于一个智库的功能。

容灾最能体现IT综合能力,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信息系统,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等,同时也涉及到不同部门的合作。如IBM系统与科技部,提供相关的硬件产品做容灾的基础;IBM咨询部门,帮助用户做整个容灾结构的咨询;IBM的服务部门帮助用户做容灾的实施。容灾也是目前比较热门的需求,在9月2日的“IBM智慧信息架构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约400名用户企业的技术负责人现场选择最感兴趣的话题,第一个就是“集成的高可用容灾解决方案”,其次是云存储。

云存储可以说集IT各种整合之大成。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所以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对数据存储与管理的需求可能更胜过对数据处理即高性能计算的需求。Vincent Hsu告诉记者,美国政府要求一个儿童出生到死亡所有的医疗数据都要全部保留下来,而且要看诊断书等等,其中有很多非结构性数据如影像资料,这么庞大的数据量光是企业自身的存储系统已没有办法支撑。另外,一些事件的发生也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存储量剧烈增长而超容,如迈克尔-杰克逊过世的时候,各方面存储量增加了很多,这是一个不可预计的工作量需求,是不规则、非结构性的。这些情况都造成企业自身的存储系统无法百分之百地保证其对信息的支持。

IBM要做的云存储是把所有的重大事情简化掉,就像电力,从发电到输电到配电非常复杂,但是最后用电的时候,家家户户不需要考虑这么多,只需要拉下电闸即可,这就是把电当做一个资源来用。云存储也是这样,最重要的是需要整个系统上的整合,包括储存器,服务器,网络,以及中间件,应用软件到完全基本运算,还有一个是工艺的设计,以保证可用性与安全性。这里IBM将用到虚拟化的技术来提供有关云的技术。

简易之道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对数据中心的整合必然也要分出去,不过这里的“分”跟三国时代的“分”不一样,它是要把复杂庞大的系统以简单易行的方式分解到最终用户手上。如果说数据中心的整合是应对数据量剧增的现阶段挑战,那么简单易用则是CIO们永远的需求,这个需求在系统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尤其突出。在9月“IBM智慧信息架构高峰论坛”上,经投票选择,“存储管理复杂度高”成为CIO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超过了金融危机下“系统运维隐性成本高”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IBM开出的药方是智能化和自动化。

在2008年针对存储厂商的系列收购中,IBM富有先见之明地收购了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一家私人控股存储技术公司XIV,传言交易价格为3.5亿美元,相对IBM的胃口算是小菜一碟,但意义远大。这个收购在2009年结出了硕果。

辽宁联通是XIV的一个重要客户,其计费中心维护部经理常强表示,“XIV革命性创新的存储架构可实现‘自调整’,满足了测试存储空间反复配置的需要;其独特的分钟级‘自恢复’功能还帮助我们有效缩短了风险窗口,确保系统稳定运营;最使我们获益匪浅的是XIV的‘自管理’’特性,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维护,化解了原有系统的高昂维护成本问题。利用XIV这一更为智慧的存储架构,我们为新一代电信业务的上马缔造了更为高效的信息应用平台。”

XIV能获得用户如此高的评价在于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这是一个基于块的由类似Intel的处理器和SATA驱动器等标准组件组成的集群阵列构成的存储系统,内部由很多采用 SATA 磁盘的数据单元组成,每个数据单元可以看作一个小型的PC机,相互间通过标准的以太网连接起来形成集群,数据跨所有数据单元存储,容量和性能随着数据单元的加入或退出而伸缩。

从目前全球的情况来看,传统意义上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信息必须以惊人的昂贵价格存放在一级存储系统上,而XIV基于网格技术的存储系统,在保证了信息的“瞬间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昂贵的硬件花费。

富有戏剧色彩的是,XIV 的董事长不是别人,正是传说中被很多人称为EMC旗舰存储阵列Symmetrix之父的Moshe Yanai。作为EMC 的工程主管,Yanai 曾是Symmetrix 幕后的首席架构师。他的加入就像一名伟大的球员叛变到主要的竞争者那里。

除开收购外部厂商的技术,IBM在自主研发上也投入不菲,智能分级存储技术(Smart Tiering)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有36%的用户的数据分析都是手工来做的,如把常用的数据放在高速磁盘上,就可以得到高速的响应;把不常用的数据放在高容量的媒体上,就可以得到节能,还可以节省空间。

但手工做数据分析已经跟不上形势了。现在数据变化太大,早上这个数据是高效的,到下午就改变了,因为现在数据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此刻智能分级存储技术就变得很有必要。这个技术可通过智能算法自动化地将数据适时存储至适合的媒介上,而且是透明化地做这个移动,从而使得存储系统可以更高能效、更节省的方式实现更高性能,并提供更大容量。

与智能分级存储技术相比,混合负载的自动化管理也能起到相似效果。该项技术能分别哪些应用是重要的,哪些应用是不重要的,不再把所有的应用一刀切处理。当某个应用效能减低的时候,系统就会开始降低它对于系统资源的消耗。

无论是智能分级存储技术还是混合负载的自动化管理,其共同思想都是用存储软件做分析,看系统哪些地方有热点,再做重新的分布,自动把比较热的数据分布到其他的部分去,让系统是平均的。这是随需而变的思想。

优化闪存存储(SSD)是另一种思想。闪存的速度将近磁盘的100倍,而耗能只有磁盘的1/3以下,如果把热点都集中在闪存上面,可以大大减少其他介质的工作负载,整个系统速度会变快。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

目前有IBM院士专门做固态存储基础科学的研究,计划将来把闪存放到缓存上,可不需要电池,对于现在存储电池这么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这样一来既可简化架构,也可更高提升响应速度。

此外,促进资产的使用效率、存储的虚拟化、重复数据的删除、简化整个操作复杂度、提供全性能存储(下一代XIV的技术)、存储管理技术以及磁带和磁盘的加密,等等这些技术都将在各个方面简化数据中心,达到易用节能的效果。

云中雨露

武侠小说常见的一个段子,一名顶级剑客双手都能使剑,但敌人往往只注意到他惯用的右手,结果露出空挡中了左手致命一剑,通常临死的台词是,“原来你最可怕的剑在左手。”

IBM的左手就是16年前郭士纳的另一个赌注:独立计算将让位于网络化计算(见《谁说大象不能跳舞》)。这第二个赌注,如果说当时是赌互联网的普及,那么现在或许就可以理解为基于互联网的,以服务为导向的“云计算”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IBM相继剥离了PC、硬盘、驱动器、显示器和打印机等硬件业务,唯独服务器和存储雷打不动。不仅是因为它们赚钱,更重要的是它们处于数据中心的核心位置。近年来IBM开始着手增强这两个产品线的部署,并重回网络市场,让昔日的硬件重返聚光灯下,这一切都在说明IBM正在为郭士纳的云计算赌注掷下筹码。

可以这么理解,IBM所做的一切有关数据中心的整合与简化都是在为“云计算”的云积累水汽。首先,云计算需要的是一种更大规模的数据集中整合,既然要形成“云”,就必须要有“水汽”的凝结,这是整合的一个更大的趋势,随后再把计算分流出来给用户使用,这样通过集中然后分布的过程必将推动新型信息架构模式的发展。

至于何时下雨,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但愿IT征程永远没有终结。

附:IBM信息架构5大新技术

9月“IBM智慧信息架构高峰论坛”发布了信息架构5大新技术,它们分别是

1、智能分级存储技术(Smart Tiering):下一代存储虚拟化技术,可通过智能算法自动化地将数据适时存储至适合的媒介上,从而使得存储系统可以更高能效、更节省的方式实现更高性能,并提供更大容量;

2、固态存储优化架构(Flash Optimized Storage):未来把闪存放到缓存上,可不需要电池,对于现在存储电池这么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这样一来既可简化架构,也可更高提升响应速度。

3、混合负载的自动化管理:分别哪些应用是重要的,哪些应用是不重要的,不再把所有的应用一刀切处理。当某个应用效能减低的时候,系统就会开始降低它对于系统资源的消耗。

4、云存储: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在存在超大量数据,而且数据变动很快的时候,云存储很有它的吸引力。

5、集成的高可用性容灾解决方案:可在存储系统出现故障时实现自动切换而不影响生产或业务的进程;通过整合服务器虚拟化功能和存储复制技术,该方案还可全面高效地帮助企业规避系统带来的业务风险;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