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原创]中化集团:胆大心细不怵“吃螃蟹”
2009-08-24 16:33:00作者:原诗萌来源:
摘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化集团的信息技术部却只有30余人。算上零散分布在海外的信息技术人员,总数也不过70余人。如此“简约”的信息技术部门,是如何支撑起中化集团庞杂的业务需求,如何满足2万余名员工的协同办公需求的呢?...
2009年,中化集团又在IBM的帮助下,率先部署了企业云计算,可以说,中化集团的信息化水平一直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化集团的信息技术部却只有30余人。算上零散分布在海外的信息技术人员,总数也不过70余人。如此“简约”的信息技术部门,是如何支撑起中化集团庞杂的业务需求,如何满足2万余名员工的协同办公需求的呢?彭劲松的答案简单而又深刻——小心论证,大胆实践。
善用外包 注重IT增值
刚刚了解中化集团信息化情况的人,往往会感到很诧异。两万多人的企业,信息技术人员竟然满打满算只有70多人。而多年来中化集团在信息化建设和新IT技术的实践方面,却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中化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彭劲松的回答是,大胆采用外包策略,但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IT外包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手段。比如我们涉足一些新的领域,这些领域我们并不熟悉。这时候就需要采取IT外包的策略,找服务商来帮我们做规划,做开发。但在实施外包策略的同时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要善用外包,掌握主动权。”
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举了一个实际的例子。中化集团曾经做过一个项目,内容是做某一个新的生产领域的ERP。最初的时候,服务商来了七八个人做开发。等到项目第二期的时候,服务商已经由七八个人减成两个人,而中化集团这边则有四个信息技术人员进入到项目组。等到了项目第三期时,中化集团已经变成非长期使用外包人员了。现在中化集团正在做第四期项目,已经基本摆脱了对服务商的依赖。
“我们的团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最后实现了与提供外包的服务商平滑的对接。所以,外包一定要有,但是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不能丢。千万不能丧失主动权,那意味着你得永远听别人的了。”彭劲松总结道。
彭劲松不仅倡导技术创新,还非常看重一项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的实际价值。
中化集团原有的办公协同系统是基于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的,近年来企业级Web2.0概念炒得火热,彭劲松却迟迟没有将既有的办公协同由CS转到Web 2.0之上。对此彭劲松有自己的考虑。
“我们做了无数次的探讨,但始终觉得这种转换举步维艰,因此也一直没有朝这个方向前进。对中化集团而言,这种转变的代价非常大,从CS到Web 2.0,完全是不同的平台。涉及到大量的代码重写,而且有细微的变化,就需要改写代码。”
在十几年基于Lotus平台的应用发展过程中,中化集团积累了许多的应用和信息,因此,任何转变或升级,都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资产能否得到合理的利用。这对中化集团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信息化建设既要考虑成本的收益,也要兼顾信息资产的增值。如果为了迎合技术的发展,把多年的信息资产抛弃,那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在考虑实施企业级Web 2.0时,我们必须平衡这些因素。”彭劲松说。
虽然暂时没有将办公协同系统迁移到Web 2.0之上,但彭劲松跟踪业内相关的技术发展却一直没停过。2009年初,IBM发布了Lotus Domino 8.5。这款产品中有一个非常新颖的功能——Xpages,可以更加快速地开发Web应用。彭劲松得知这一点后,立即让技术人员展开研究,在获得积极反馈后,果断决定将中化集团的Lotus Domino 8.0升级到8.5。
“如果没有这样的技术,我们是不会轻易从CS转变到Web 2.0的。所以我们在考虑是否采用新技术时,不仅是看它在技术应用方面的表现,、更多的是看它能否又好又快地支撑我们的业务。能否给我们带来商业价值的提升。”彭劲松说。
小心评估 大胆实践
与业界其他公司相比,中化集团“爱吃螃蟹”是出了名的。中化集团不仅各项信息化建设开展得比较早,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也领先于业界。仅2009年而言,中化集团先是成为Lotus Notes8.5的首批用户,接着又在IBM的帮助下,完成了首个“企业云”的部署。中化集团“吃螃蟹”的信心从哪里来呢?
彭劲松认为,没有实践,是无法建立起自信心的。因此,当经过评估觉得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就应该大胆的去实践。然后在实践过程中,再用事实去检验风险的可控性是否和评估时一致。当得出一致的结论后,自然就会增加自信心。
“几年前我们实施虚拟化的时候,能够在LPAR(logic partition,逻辑分区)上跑ERP计算的我们是第一家。当时我们也没有什么积淀,觉得可行,就去实践了。而现在,在LPAR上跑ERP已经成为业界通行的流程。尤其是IBM的用户,在用P系列装ERP的时候,实施人员的问题之一,就是要不要在LPAR上装ERP。”
而在部署企业云计算为例,彭劲松则带领着团队,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化集团实施云计算的可行性。
首先考虑的是技术的可行性。作为第一家部署企业云的用户,彭劲松非常看重IBM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在技术上的成熟度如何。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IBM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在无锡市政府、高新区等地都有比较成功的应用,我和这些用户进行了沟通,从技术可行性方面与他们进行了探讨,然后才做出判断,觉得在技术方面,实施企业云计算的风险是可控的。”
接下来,彭劲松考虑的是自己所率领的团队对云计算的掌控能力。“如果不能凌驾在技术之上驾驭技术的话,实际云计算对企业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而彭劲松所率领的团队,在几年前开展的虚拟化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彭劲松自称对团队的信心,让他又去掉了实施云计算的一个风险点。
此外,彭劲松综合考量了IBM团队的实施能力,以及实施云计算的成本投入。经过充分评估之后,他才做出了决策——可以实施云计算。
“这确实是我的一个思考过程,一步一步去剥掉各种风险。剥完之后,我认为这些风险是我能够承受的,我才做出了这样的决策。”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