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独家]吴澄:推动两化融合 找准8大切入点
摘要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进程和信息化进程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共同发展的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一直存在的,是由十七大提出的国家层面的一个重要方针。...
作者简介:吴澄,自动控制专家。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项目“复杂生产制造过程实时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方法”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进程和信息化进程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共同发展的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一直存在的,是由十七大提出的国家层面的一个重要方针。
就两化融合来说,它的本质是需求牵引,主要是工业化需求牵引,信息技术驱动。除了工业化牵引之外,还有来自改善民生、社会进步、国家安全方面的需求。在两化融合范畴里,解决这个本质问题对于做好两化融合非常重要。
总结历史经验,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在完成其工业化后,方才开始推进信息化,进入信息社会。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付出了过量消耗资源的代价:产业革命200多年以来,占全球人口不到15%的英国、德国、美国等40多个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在此进程中消耗了全球已探明能源的70%和其他矿产资源的60%。广大后发国家客观上难以复制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和模式,发达国家也对后发国家不断加速的工业化进程设置重重障碍,所以中国必须走出一条新路。
在借鉴世界汽车制造中心由欧洲转到美国、日本崛起、日美竞争、美国80年代强调用信息技术“夺回优势”等事件的经验后得出,中国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中关系到全局的“战略举措”,这就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历史的、现实的基础。
但是,两化融合有新的含义,该含义更能贴切反映信息化、工业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即工业化是需求牵引、信息化是技术驱动。当然,信息化也可以是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的牵引,但涉及新型工业化,在这个范围内,二者的关系是上面的界定。这一认识,有助于工业化、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虽然企业竞争力的需求没有变,但是工业化却有了新需求:全球化的进一步影响、个性化、节能、环境。
今天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社会的运行已经离不开信息化。总的看来,信息化建设近年来进步巨大,却也暴露出明显的不足,但是存在的技术差距为我国工业结构调整、高技术产业化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装备和产品的信息化--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就是将信息技术嵌入到传统的机械化、电气化装备、产品,使具有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消费电子和电信/数据应用,占了应用市场的一半。
因为涉及众多的应用领域,需要众多的领域知识,嵌入式系统不可能由少数几个大企业垄断,即使一个小企业,吃透了某个特定行业应用,用好嵌入式技术,同样可以有明显的发展。
第二,产品设计过程信息化
这里所指的是广泛应用。可以说,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了CAX技术,但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造船、铁路车辆等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但是支持设计的工程软件,尤其是3维CAD、大型PDM和EDA等工程软件与国外差距很大。
基于网络的协同设计、制造中解决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技术和应用等在应用中却具有相当水平。这样的技术在“大飞机”、“高速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中会得到应用,代表了我国产品设计技术的新起点。
第三,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是在网络、数据库基础上的应用软件,实现对“产、供、销、人、财、物”的现代化管理。软件技术的新概念、新技术发展很快,管理软件也在不断发展。
有条件的中国的企业都采用管理软件,当然在规模和水平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别。管理软件进入门槛不高,很多国内企业都可以做,如MRPII、ERP等。但是大型管理软件的市场绝大部分还是属于几家外国大公司,如SAP、ORACLE等。国内的软件供应商,如金蝶、用友等主要用户是中小企业,大型集团公司的用户在增加中。
由于用好管理软件与国情更密切,国内软件厂商的服务有可能更好,所以中国管理软件的前景很好,而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管理软件中的核心——数据库的差距较大。
第四,控制设备与系统
对生产线、过程的控制、优化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数控系统是关键技术之一,代表了装备制造业的水平。虽然我国数控系统的从六五(1981年)开始“屡败屡战”,但是这些年来发展很快,无论普及型还是高档数控都有重大的进步。
对于流程工业的设备、过程控制的国产自动化控制系统如DCS(集散控制系统)、PLC等,已从仅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逐渐发展到为大企业提供成套装置。
第五,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异构。我国引进的硬件、软件商用产品和设备种类多,不少产品是企业内部标准,这给集成带来困难。863计划的CIMS主题就把信息集成作为重点。
虽然我国没有采用当时的国际主流方案(MAP), 但是效果更好。在此以后,我国企业的信息集成都是以此为基础。信息集成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实施的企业逐步增加。
第六,服务信息系统
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以服务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除了很少数极贫困的地区,都采用了计算机并提供网上服务。
我国已经在技术和应用层面已经开展了许多工作,如数字图书馆、全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全国4000门精品课集成系统等项目都在进行中。
第七,节能减排与信息技术
这是工业化的新需求,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在国内普遍应用的技术有很多,如采用EMS可以按负荷潮流的变化优化配电等。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一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节能减排的效果。也可以将信息技术直接、专门的应用在节能减排上。
归纳起来,未来两化融合可以有8个切入点、10项重点技术:8个切入点包括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国家重大专项有关信息化技术、国家重大项目、制造服务(生产性服务)、工业软件、3G工业应用、工业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节能减排中的信息化。
10项重点技术包括现代设计/制造技术、企业生产组织模式及管理信息化技术、集成技术和支撑软件平台、现代物流及工序链管理技术、电子商务、节能降耗中的信息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数控系统、工业控制技术及系统、工业传感器及仪表。
中国的信息化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其基础面还较薄弱,但在应用领域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些正是下一个30年中国高技术发展的空间。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提出了不少基础研究问题,重视科学,将使中国工业化、信息化之路更加有效、健康。
与30年前相比,今天的起点高了许多,实力强了许多,一个“创新已经深入全民心中”的大国,其后发之势将会令世界更加惊叹。
中国将真正站立于世界之林!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CIO接招:应对“萨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