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银行卡下乡不能成为睡眠卡的新来源
摘要有些地方的金融机构由于不注意统筹兼顾,只是片面地强调发卡数量,以致将此项业务置于尴尬境地,其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难以收到预期成效。...
为了使现代金融工具更多地惠及“三农”,如今,一些国有及地方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针对农民朋友的银行卡和相关业务。应该说,这是好事,它不仅方便了广大农民的经济生活,而且有助于金融机构借机拓展市场,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据笔者观察,有些地方的金融机构由于不注意统筹兼顾,只是片面地强调发卡数量,以致将此项业务置于尴尬境地,其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难以收到预期成效。
前些日子,笔者在某地一金融机构调研,就听该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诉苦,当地总共有农户大约78000余户,而上级行今年给他们下达的任务是面向农户推广相关银行卡75000张,“几乎平均每户一张银行卡,何况推销银行卡的又不只是我们一家金融机构,今年要完成这样的任务真是太难了!”
而从笔者对该地的了解情况来看,该地的用卡环境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其一,
ATM机的数量极少,仅在县城有两台ATM机,下辖村镇并无此金融机具,当地也没有任何银行卡特约商户,无POS设备,因此,持卡人用卡极为不便,存在着“有卡无处刷”的烦恼。其二,随着前些年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收缩,各个乡镇目前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而农信社的电子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受硬件设施、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受理银行卡相关业务时往往力不从心,难以满足持卡人需求。其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于使用银行卡尚存畏惧心理,笔者就曾听一些农民嘀咕,“银行卡那玩意儿太高科技了,用着太玄乎,俺可不敢用!”
银行卡的推广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硬件设施以及专业化的服务质量跟上了,只有客户群体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水平提高了,银行卡业务的拓展才会水到渠成。相关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意愿固然可嘉,可如果不顾及外在条件的限制而一味追求发卡数量,那只能是本末倒置、事倍功半。
欲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尽快用上银行卡,使与之相关的业务尽快在农村生根发芽,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当前,农村地区尤其是那些经济尚不发达的农村地区,首要的问题在于逐步完善当地的金融硬件设施(包括增加ATM机数量,改善ATM机布局,因地制宜在农村地区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配备POS设备,利用先进、适宜的信息交换平台确保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汇划的安全快捷,等等);其次,要下大力气强化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银行卡业务知识培训,使之能够无障碍地为客户提供周到服务;第三,要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将银行卡知识送给广大百姓,不仅使之明白使用银行卡的好处、如何使用银行卡,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地令之掌握如何防范银行卡风险,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此基础上,各个发卡银行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发卡指标,提升自身业务的市场覆盖面。 (责编:小好)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