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信息化助力10大产业之纺织自主创新机遇
2009-03-31 16:15:00作者:吴迪来源:
摘要曾经一些人认为纺织工业是“夕阳产业”,如今,《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重振行业信心。...
一、《振兴规划》提升行业信心
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简称《规划》),目的是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纺织工业在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规划》指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国家对纺织工业的重要地位进行的一次重新界定,肯定了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地位,以及纺织工业多年来在出口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规划》一方面统一了社会各方面对纺织工业重要性的认识,澄清了种种对纺织工业“夕阳产业”、“潜在产能过剩”等误解,有助于保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组织提高对纺织工业的重视程度,确保产业政策有效落实;另一方面还大大提升了全行业的发展信心,有利于恢复各界对纺织行业的投资,坚定了广大纺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产业提升的信念。
《规划》肯定了近年来纺织工业在提高产销规模、进行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解决就业和惠农等方面取得的显著发展成效;指出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突出矛盾,如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结构调整有待加快、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粗放型增长方式依然存在;总结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纺织行业面临的国际市场萎缩、内需供求失衡、亏损企业增加、就业形势严峻、企业融资困难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在规划期内的发展目标,即实现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产品品种质量明显提高,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落后产能逐步退出,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
为了贯彻落实《规划》,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2月中旬组织了43个组,共110余人,由协会领导带队,对18省(市、区)的145个纺织产业集群地区有关行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纺织企业2009年以来的生产运行状况和发展预期,以及国家扶持纺织行业政策的落实情况。广大纺织企业对于《规划》的出台普遍表示大为振奋,认为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规划》的出台对于帮助行业走出困境,提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都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企业对《规划》的具体实施抱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在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融资、税费改革等多方面能够出台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使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企业的困难。
二、结构调整是重点任务
《规划》中提出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立足当前,《规划》的提出和实施有利于缓解纺织企业面临的压力,有利于行业生产经营的恢复和增长,有利于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如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到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鼓励担保机构向纺织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减轻纺织企业负担,加快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等。
二是着眼于长远,积极促进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推动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
《规划》的实施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
国内市场方面:一是要积极促进纺织品服装消费,引导纺织企业开发符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并积极开拓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农村市场。二是结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在水利、交通、建筑、农业、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
国际市场方面:一是要提高国际市场多元化水平,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国内份额。二是鼓励有实力的纺织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建厂和扩展营销渠道,提高我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2.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在技术改造方面,通过推广先进的适用技术改造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结构,增强市场有效供给的能力。其中,纺纱织造行业技术改造以提高棉、麻、毛、丝纺织和针织行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为核心目标;印染行业技术改造以节能、减排、降耗以及提升产品档次为主要内容;化纤行业技术改造则侧重于提高常规化学纤维的功能性、差别化,提高清洁生产和资源再利用水平。在自主创新方面,重点是推进高新技术纤维的产业化和应用,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在自主品牌建设方面,以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为突破口,重点培育优势自主品牌企业,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企业;鼓励和支持优势品牌企业充分整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资源,增强品牌企业竞争力。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加大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工业及设备的淘汰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4.优化区域布局
一是鼓励东南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业和产品;二是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鼓励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如在新疆建立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继续推进和深化“东桑西移”等。
5.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包括建立健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检测制度、信息平台、预警机制等,建设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等。
三、自主创新支撑行业未来发展
尽管《规划》的全文和实施细则还没有公布,但纺织行业加快科技进步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将是未来三年的主要任务。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将对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挥越来越大的支撑作用,国家将设立相关专项给以支持。
我国纺织工业将以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科技贡献率来化解行业发展瓶颈,引导企业推动重点科技攻关、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推进全行业产品差异化水平,加大企业自主研发强度,提高产学研结合和产业链集成创新水平,加大技术改造规模,大力普及先进工艺和产品功能、性能创新,提升质量水平。
在纺织工业协会《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中制定的28项关键技术和10项成套装备的基础上,根据《“十一五”纺织行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指南》,自主创新的重点包括五个方面:
1.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及其产业链应用开发
化纤占我国纺织原料的65%。加强高新技术纤维及新材料、绿色再生纤维和各类差别化、功能化纤维技术的发展及其下游产品的应用,大力开发和调整化纤产品结构与下游产业链的一条龙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主要内容包括高新技术纤维、新材料及产业链应用开发,绿色再生纤维及其产业链应用开发, 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及其产业链应用开发等。
2.天然纤维高附加值产品及先进技术工艺开发应用
在传统天然纤维领域,加大对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投资力度,通过设备更新改造、技术工艺创新、产品开发与设计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值。主要内容包括:玉米纤维、大豆纤维、竹纤维、汉麻、黄麻、天然彩色等新型纤维加工工艺及产品开发应用;化纤、棉、毛、麻、丝等多元纤维混纺、交织、复合面料加工工艺及产品开发应用,新风格产品后整理技术开发应用;高支毛精纺面料、半精梳毛纺面料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改造;真丝及麻类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应用;天然纤维的优育、品种改良优化,有机纤维(羊毛、棉、麻)的培育和种植,天然纤维功能改性技术开发应用;智能化、专业化服装生产线改造。
3.纺织机械关键设备开发与应用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瞄准世界先进新型纺织技术方向,结合引进技术,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机技术重大突破。提高国产纺织机械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大新型纺机技术装备攻关和产业化力度,加快纺织机械技术装备本地化。主要内容包括传统纺织机械制造技术升级,产业用纺织品机械的开发与产业化,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配套件的研发与产业化等。
4.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循环经济
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推进纺织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实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在资源能源、生产加工、纺织产品和废弃物等领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行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主要内容包括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节能减排改造工程节能减排实用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广粘胶行业废气治理与回收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生产能力淘汰等。
5.产品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意中心建设
依托骨干企业建成从原料到终端成衣、家用纺织品产业链集成创新技术中心、技术纺织品集成创新中心、服装面料设计创意中心和家用纺织品设计创意中心。
四、专项建设纺织行业信息化
企业在遭遇生产经营困难时,更应该着力于加强自身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苦练内功。《振兴规划》的自主创新专项也将带动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加快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和推广。
未来三年,纺织行业将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面向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资源配置和快速反应能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主要内容有:
1.研发适合纺织各个行业的ERP系统
ERP一直是纺织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作为通用软件,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知名ERP产品,但成功应用于纺织企业的很少。棉纺(包括毛纺)、化纤和服装等重点行业需要适合其管理要求和生产流程的、具有行业特点的ERP产品。通过SCM、CRM等实现供应链管理,与ERP等形成配套的企业管理软件,已经引起了许多企业的关注。继续推进“e百工程”,开发出适合细分行业特点的ERP等商品化软件,是近期的主要任务。
2.服装和纺机企业数字化综合集成系统
服装行业和纺机制造行业开发和应用数字化综合集成系统要以改变企业传统的设计方式、制造方式、营销方式和经营模式为目标,建立集设计与设计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制造、生产过程工艺信息管理和企业管理、营销网络为一体的通用系统平台,实现企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它可以和企业管理系统、营销网络联为一体,实现协同管理,并基于Internet网络,实现与外界资源的有效共享。
3.纺织工厂MES
纺织行业的MES应用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纺织企业多年来应用的纺纱厂和织布厂自动监测系统、服装厂车间生产物流系统、印染厂生产过程集中管理系统等都属于MES的内容。近年我国纺织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设备改造,为MES应用带来契机。先进的纺纱织布设备都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并大多数配有计算机监测系统。这样,不但解决了长期困扰纺织行业的生产设备数据自动采集问题,还为企业实现生产制造管理自动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另外,在棉纺织企业已经实施的自动监测系统和ERP基础上,研究和开发面向大中型棉纺织企业的智能动态调度系统,并进行应用示范。
4.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按照国际流行的B-B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结合纺织行业特点,以纤维、纱线、面料和服装等产品为对象,遵循流程简洁、技术可靠、交易规范的要求进行纺织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建立并推广符合国际惯例和通用规则的电子商务编码体系,使纺织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发布、检索、在线交流、市场分析等。众多的解决方案需进一步完善,注重相互衔接的标准性和安全性。应用方面,将推动主要纺织品服装交易市场和重点纺织企业建设电子商务系统。
作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 吴迪
(责编:杨杨)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