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智慧城市:信息化应用是灵魂
2013-04-08 16:18:53作者:洪蕾来源:
摘要这样的描述用来形容当前炙手可热的“智慧城市”特征,也很恰当。“智慧”一次超越“聪明”、“机敏”,意味着潜在的、整体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特征。...
“现在,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想法,那你就要去做。这件事,每个人的回报将取决于其他人是否行动。我想,我们中的很多人,他们做事,并不是因为这件事很快就有投资回报,他们去做,是因为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去做了,就能成就一件好事。”这番话,是伯纳斯-李在一次公开场合发表的关于未来语义网的观点。
这样的描述用来形容当前炙手可热的“智慧城市”特征,也很恰当。“智慧”一次超越“聪明”、“机敏”,意味着潜在的、整体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特征。当“智慧”与“城市”组合,信息化释放的无限潜力不再局限于一个系统、一个项目、一个企业、一个园区、一个区域,而形成以城市为单位的整体联动效应,将政府、教育、医疗、公共安全、地产、运输和共用事业,通过服务器、网络、软件及用户端相互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各行业按功能分工协调,将小系统合为大系统,实现整体运作,化零为整,化孤岛为绿洲,利用全局观念和顶层设计,体现整体上的“睿智”。
作为很多城市主体发展战略举措的选择之一,“智慧城市”建设的智能实践和应用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它渗透到城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街道到乡村,从村镇到中心,从坐车出行到看病就医,从存款取现到创新教育,智慧的服务依托信息化手段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和城市环境实现智慧化,最终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动作,为城市人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股“智慧城市”热潮,由住建部去年12月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通知,正式席卷开来。从北京、上海、广州,扩展到杭州、沈阳、重庆,甚至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也纷纷加入智慧城市的建设行列中。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正式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经住建部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这无疑让“智慧城市”变得更为炙手可热。尽管每个人所理解的“智慧城市”各不相同,但丝毫不影响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的筹建热情。而为此打下地基的则是数字化、宽带化、云化、社交化、泛在化等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保障与支撑,这让2012年的智慧城市发展显得尤为如火如荼。
但当看到这组数据:中国地市级以上城市中明确提出和启动建设的智慧城市数量已经超过180个。我们不免担忧:这些跃跃欲试的大批城市是否已具备实施“智慧城市”战略的基础条件,这一战略的制定到规划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是否存在盲目上马、资源浪费的隐患?
而产业界各方对于“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的出台也是呼声热切。一方面,对于不同“智慧城市”建设的侧重点,有些城市倾向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有些则关注垂直行业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城市的工商、公安、税务、社保等管理部门也曾先后建起一些信息化系统,但这些系统彼此间互相割裂,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将这些部分加以组合,冠以“智慧城市”称号也成为一些城市的某种投机做法。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应该是要实现对城市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企业竞争力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让“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走得稳健而扎实,首先要明确智慧城市的框架构成。
在智慧城市的三大框架构成——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和应用层中,产业界各方的着力点更不相同。但只有现实的应用需求才是推动智慧城市战略稳步迈进的最强动力,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应该只是底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的简单叠加,而应在智慧城市评价体系规范的产业理性发展引导下,在个性化的城市服务功能及应用上下功夫,加强统筹规划,才能调动智慧城市建设各方的积极性,促进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应用、投融资、建设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的融合创新,促进城市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观点交锋
邬贺铨(国家信息化专家组咨询委员会委员):智慧城市不能依靠“速成法”
“智慧城市”并非一两年就能建成,目前“智慧城市”在国外的数量,加起来也没有国内计划要投资建设的城市多。而从其参加过的一些规划讨论来看,当前尤其要避免“能上天但不能落地”的情况。“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每个地方的情况,不能简单复制。另外,“智慧城市”建设不能贪大,切勿当成政绩工程。
瞬雨(自由评论人 经济观察家):智慧城市是否一厢情愿?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警惕一种可能性:就是防止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阶段性成果被住建部一纸“智慧城市”撕得粉碎。区域人口与地方经济总是在某些局部利益的驱使下,被描绘成一个又一个的新“中心”,从而在旧的地价、房价尚未降落之前,再形成一个个新的高地,而且它们的等高线还可能在“智慧城市”这张大旗下越描越红、越画越大。发展智慧城市是一项长期战略,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和监督的是,获批“智慧城市”的地方政府是否在投资回报和财政等几方面的收益外,追求更多社会性的长远收益。
姚乐(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智慧城市需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有顶层设计?它的作用,根据我的理解,首先是可以做好IT需求管理。很多地方、部门单位信息化建设都走过类似的阶段,刚开始是大家都面临需求不足,到一定时候就IT需求过剩,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需求管控。怎样做好IT需求管理?没有依据怎么审批项目?还有就是指导IT预算与项目审批。很多部门作为城市级,你想统一管控,依据是什么?没有依据就只能拍脑袋。还有一个是指导重大IT项目建设。比如说做共享平台、云计算平台。我想这些是我们做顶层设计的主要驱动力。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鲍尔默突围:微软大叔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