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区域医疗信息化:任重道远 未来可期
2013-04-08 16:22:59作者:张苗苗来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健康已然成为人们关心的最首要问题。我国2009年新医改正式启动,“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医疗行业及医疗信息化规划也进行了大力支持,全国各地医疗信息化热情持续高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健康已然成为人们关心的最首要问题。我国2009年新医改正式启动,“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医疗行业及医疗信息化规划也进行了大力支持,全国各地医疗信息化热情持续高涨。医疗信息化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差错、以及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医疗质量并满足社会预防保健的需求。在全数字化医疗的设想中,不仅病人可以最少的流程完成就诊,医生也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同时,医疗信息档案记录着所有当前和历史的健康信息,可以大大方便医生诊断和病人自查、同时为公共卫生与远程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并提供相应有效快速服务,还可为医学统计提供资源调配进行有效参考。为了实现这一长远目标,我国医疗改革的步伐在逐步推进,互联互通是上述理想愿景的基础,所以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将为未来医疗IT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新引擎
2009年,卫生部公布了《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按照设想,全国将被划为7大区域,每个区域内设置1—3个国家综合性医疗中心,1—3个国家专科性医疗中心。国家综合性医疗中心是区域医疗中心体系中的最高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也将分别设立区域内的综合性医疗中心。国家医疗中心负责提供先进的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并承担医学科研等任务。综合性医疗中心突出临床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专科性医疗中心突出专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包括心血管、传染病、儿童、妇产、眼科、耳鼻喉科、肿瘤、口腔等专业。
从今年两会发布的信息来看,医改接下来的重点将是“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建立,即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实现城乡医疗卫生的资源统筹。达成这个目标,需要以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向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发展为基础。
2013年开年以来,以北京市为代表的多个重点城市相继颁布了各自的区域医疗建设规划。3月,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公开表示,目前北京市已经以朝阳医院、友谊医院和世纪坛医院为核心建立了三家医疗联合体,今年内医疗联合体的数量有望达到6至7家。未来两到三年,北京市将建立20个医疗联合体,打通区域内患者转诊通道。
可以预见,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已逐步成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引擎,将带动医疗信息化市场继续高速增长。根据IDC发布的报告《中国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2011-2015年预测与分析》,预测到2015年IT花费市场规模达到290.2亿元,2010至201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0.5%。在各类医疗解决方案中,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增长最快,2010-201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4.7%。
有行业专家表示:大范围的推行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将很大程度的扩大IT产品、技术的应用范围,对大型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持续升级,提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量与质量,必然成为各地方医疗机构与卫生主管部门未来的工作重点,这必将带动数字医疗产业走向新的发展方向。
前路漫漫 多重困惑待解决
“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以“3521工程”为总体框架,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对此,有研究机构认为,国家对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投资将成为今年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主要增长动力。但是在实际的建设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中国信息主管网记者从经走访多家医院信息化部门获知,目前国内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尚未出台具体的实施步骤或计划,还处在打基础的阶段,还需要国家投入较大的资金,对医疗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投入。
对于目前来说,患者主索引仍是困扰各大医疗机构推进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难题。“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整个区域的患者、政府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无疑是一个发展的大方向,但就目前而言,首先要完成的是一些根基性的工作,如制定相关标准、解决患者主索引等。”医疗信息化专家尚邦志曾表示。
据悉,患者主索引即电子病历系统同患者身份匹配,进而才能实现各医疗机构共享患者信息。复兴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宋炎告诉中国信息主管网记者,由于目前相关标准不完善,医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完成院内患者身份主索引的工作方面。据了解,目前大多医疗机构有类似共识,即先完成院内患者的身份辨识(患者身份主索引),待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项目推行时,再把数据连接上。
多位医院IT负责人在与中国信息主管网记者交流中都曾表示,对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而言,检验方面也存在壁垒。这主要原因是由于各家医院的检验仪器设备不同,造成检测方法不一,得出的数据自然也不统一。业内人士提醒,在信息共享之后,若需要解读不同系统的检测数据,就需要有确定换算公式来进行,否则共享后的检验数据未必成为医生诊断的依据。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整个区域的患者、政府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无疑是一个发展的大方向,但就目前而言,首先要完成的是一些根基性的工作,如制定统一的相关标准等。
另外,据中国信息主管网记者了解,医院缺乏动力也是医院推广区域医疗艰难的一大原因。
搭建跨组织、跨地域的区域医疗信息网络,最重要的是各参与者能达成共识,确定主导力和驱动力。就目前国内的医疗状况看,三级医院患者量早已饱和,小医院却急需与大医院互联来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困难,但各方面力量又相对薄弱。也许依靠行政手段将是未来的有效解决途径。但政府主导有利有弊,利是可以国家整体利益与目标,运用政策手腕来积极推进,但参与者却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未来不能取得各自应得的收益,想必持续推进的后劲很难持久。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智慧城市:信息化应用是灵魂
下一篇:政务微信成网络问政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