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高端对话:软件成本度量标准即将出台

2013-04-08 16:39:54作者:林之辉来源:中国电脑教育报

摘要《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预计将于上半年正式出台,届时,采购软件市场将拥有可量化的采购定价标准。...

  访谈之一:中软协过程改进分会执行秘书长 王钧

         “软件价值体系建设要牢牢抓住质量这条主线,而质量要从预算合理化抓起,制定软件成本度量标准为预算合理化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过程改进分会 执行秘书长 王钧

  记者:王秘书长,您好。最近了解到咱们这边牵头制定了我国软件成本定额领域的第一项国家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业界都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想跟您沟通一下,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想做这样一项工作的?当初是什么想法?

  王钧:我原来是在神舟数码从事一线质量工作,当时就意识到很多的行业共性问题在一个企业里面是解决不了的,如果没有人做行业的公共事务,有些问题永远解决不了。所以我把自己的工作岗位从一个企业转到了一个行业,但做的还是质量工作。其实最开始我们的专业点里面就有度量。我从2000年开始做行业工作,那时候项目管理、CMMI刚开始使用,“敏捷”这个词业界有谈论,但都还不是热门,当时还是软件行业发展的初步阶段,但是我们看到了度量一定是个方向,当时已经有需求了。后来需求变得更加迫切,2002年我们组织了国内第一场软件度量的高层研讨沙龙,请了印度的专家,当时有来自各大软件公司的100多位专家参加。自此,一直在开展度量领域的跟踪、研究、交流、分享、提炼工作。

  2005年,在北京市的支持下,行业协会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软件过程基准数据库”,将软件度量这项工作拔到了一个新高度。当时工作模式是通过采集大量的行业数据,使得每个企业的的项目数据都可以与行业基准做比对,以便找到自己的差距,形成改进动力。比如企业的生产率在行业处于什么水平,是高还是低,高到什么程度;再如缺陷率等各种参数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如何。如此通过比对找到自己的短版,然后不断改进。

  同时,分会也和国际上的基准比对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制定了一系列协会标准。

  至2010年我们的工作又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启动了国家行业标准研制进程,将软件度量提高到“软件价值体系建设”的全新高度,提出做软件要有价值,甲方得到使用价值,乙方得到合理利润,程序员要受到应有尊重等。思路是把软件产业最前端的项目预算,招投标这两个环节的问题攻克,一个项目如果没有足够的预算,在必须确保进度的前提下,牺牲的往往是质量,因此软件质量要从预算合理化抓起,这个问题在别的行业应该是产业形成初期要解决的问题,软件产业这个问题累积到现在,这也是软件产业所具有的内在特点决定的。

  记者:看来咱们在制定标准之前,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和积累。那么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整个工作的规划,以及软件度量、成本度量这一专题在其中的位置?

  王钧:最近我们正在研究软件质量的十年规划,叫“中国软件质量竞争力计划”,简称“Q计划”。这个规划从2012到2020年,是一个中长期规划,它承接国家2012年发布的《国家质量发展纲要》和2011年发布的“国发4号文件”,该计划还在征求意见中,将于近期发布。软件成本度量是“Q计划”的组成部分。

  Q计划提出“品质软件、品质生活、品质社会”的行业愿景,提出“质量铸就品牌,品牌赢得竞争”的软件企业发展路线,倡导在行业中着力打造质量竞争力。

  核心内容包含八大工程,其中一个亮点工程是“质量竞争力人才培养工程”,是围绕影响质量的十大关键岗位或关键工程技术,组建十大软件研发技术联盟,编制岗位技能标准、制定知识体系、开展职业人才培养、建设软件人才信用数据库等,这些关键岗位或技术包括软件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架构师、敏捷开发技术等。我们的想法很简单,软件质量关键在人,软件没有厂房、没有设备、没有仪器,如果能够把影响软件质量的关键岗位及人员抓住,就抓住了质量工作最重要的环节。

  另外一个亮点工程是“软件质量竞争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这是围绕Q计划有四大核心思想之一开展的:就是“基准驱动的过程改进”,这是与度量相关的工作,当前过程改进工作多是基于模型的、基于证书的、基于认证的,现在要强调基于行业比对的。基于这个理念,现在的成本度量标准只是一个基础,后面我们还要继续完善行业基准数据库、建立行业的最佳实践库,这两个库加起来将共同构成一个“软件质量公共服务平台”。以此为基础,建立基准驱动的过程改进的整个理论体系,能够使国际上先进的方法论、我们中国原创的方法论相互融合,并真正在企业落地生根。

  “Q计划”总体目的就是完善软件价值体系,促进软件价值链和谐共赢,推动以质量竞争力作为软件企业做强做大和赢得竞争的利器,使 “中国软件品质”赢得客户赞赏和世界的尊重。
 

  访谈之二:中国银行软件中心 总监 姚丹

  记者:您好,姚丹总监,咱们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引入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并参与标准的试点应用的?从战略上您是怎么想的?

  姚丹:中国银行是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是中国唯一一家连续经营超过百年的商业银行,2012年我们已经度过了百年华诞。作为中国乃至整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的唯一一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国银行一直都很重视信息科技,从1973年首先实现电脑记账,到1986引入首台ATM机,从1983年成立总行电脑部,到1985年发行国内首张电脑卡,中国银行一直关注信息科技的发展,关注信息科技在银行业的应用。

  软件中心是中国银行信息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行的直属部门,人数近两千人,承担着全行海内外应用软件的研发和维护支持工作。同时也是实现总行科技引领战略部署,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境发展的主要开发力量。

  经过几年的艰苦建设,经过软件中心和整个中行科技人的努力,中国银行IT蓝图项目于2011年度实现境内圆满收官,实现了中国银行核心银行系统全辖大集中。经过引进、消化,并成功转为“以我为主”实施的核心银行产品,荣获最近五年来唯一一个人民银行信息科技特等奖。经过蓝图磨砺的软件中心党支部也连续获得“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

  2012年中国银行继续加快全球一体化服务体系构建,加速“创造最佳的客户体验,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的智慧银行建设。这都对软件中心的产出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软件工程领域的成熟度是软件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软件中心一直重视软件过程体系建设,2009年成为首个通过CMMI4级评估的国内金融软件企业。软件成本的控制关乎软件研发的质量、过程改进和资源配置。能不能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被大家接受的成本度量机制,以工具、数据、度量作为基础来进行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进行成本度量分析自然是我们一项重要工作,这是我们引入行业标准的背景。

  早在2005年,软件中心就启动了相关方法的研究工作,并于2010年定制形成了软件中心内部的功能点估算方法、建立了配套的管理体系,2011年在全中心范围内推广使用。2012年我们又启动了软件成本度量过程改进专题,一方面在内部进行研究改进,一方面引进外部先进的理念和优化方法。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