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谁在推动“微信收费”的进程
2013-04-09 09:32:24作者:徐有伟来源:
摘要 “运营商收费的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已经要求运营商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提交工信部,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就是一个周末的事,僵持已久的微信V.S.运营商第一轮的结果就出来了。...
“运营商收费的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已经要求运营商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提交工信部,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就是一个周末的事,僵持已久的微信V.S.运营商第一轮的结果就出来了。 上午,马化腾和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还在IT领袖峰会上对于微信收费的问题各自表态,下午工信部部长苗圩就已经做了明确表态。看起来,工信部给这场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与运营商之争做出了初步的裁决。
微信抢了谁的奶酪?
“现在,我们看新媒体的动向,都是在看微信的最新动向。”“就营销范畴而言,我已经摒弃微博了。”一位媒体营销圈人士日前表示。
或许,当初没人会想到,从2011年1月21日发布第一个版本,到2013年3月29日发布最新一个版本,微信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IM移动市场,作为腾讯发力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一枚棋子,到目前为止注册用户已超过5亿,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快速发送语音短信,正是基于此项功能,让腾讯被冠以了“第四大运营商”的头衔。
不仅如此,微信还受到外媒的称赞。《纽约时报》评价称,微信“正积极尝试扭转中国本土互联网产品无法推向世界的命运”,另外,《华尔街日报》将2012年“中国创新人物奖”科技类奖项颁给了“微信之父”——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阚凯力认为,微信的用户都是交了流量费的,既然用户已经交费,用这个流量上网浏览、上微信还是上微博,运营商都是完全没有理由干涉的。所以现在运营商单单挑出微信来说事,本来就不对,对于所有应用都应该一视同仁。
从本质上说,微信属于一种推送性的业务,但很多客户端软件都拥有类似的推送性业务,而电信运营商却专门拿微信来说事,关键在于微信冲击了电信运营商的传统话音和短信业务。
微信作为越过电信运营商提供互联网语音视频和数据等服务的OTT(over the top)产品,占用着运营商的数据流量和渠道,确实对传统短信和彩信业务形成一定冲击。工信部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短信发送量增长率为7.1%,而2011年和2012年这一数据分别降至6.2%和2.1%。中国联通在其年报中也明确表示,源于语音、短信等业务的下滑,2G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1%。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曾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传统运营商业务正在受到猛烈冲击,尤其是OTT企业对传统运营商的挤压非常明显,这些业务使得运营商原来的短信、语音甚至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了很大挑战。
睿信致成管理咨询合伙人王丹青认为:对于微信超过3亿的用户量,腾讯是引以为傲的,但微信业务已经对运营商产生影响,这也是双方的核心冲突。腾讯对于微信这一业务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所以就腾讯而言是不希望失去更不愿意放弃的。而作为运营商而言,则是不愿意自己传统业务的利润被切割。
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电信运营商短信量同比、环比都有所下滑。可见微信超过3亿的用户量以及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语音等方式占用了运营商的资源并对运营商的传统业务产生了冲击。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高级顾问谭炎明说。
还有某分析师认为是流量提升的问题。微信走的是运营商管道,运营商能监测到不同的管道走的是怎样的流量。微信今天拥有使用这个渠道的大部分的用户,而运营商提供的是基础的渠道工作,因此其认为微信利用了这个平台的应用就有义务付费。
“微信收费”背后的推手
与60秒的通话费相比,60秒的流量费几乎是杯水车薪。微信也正是基于这60秒的语音通话功能,引来三大运营商的集体“声讨”。在“微信收费”事态愈演愈烈之时,不少人都有一个疑问:运营商为什么不向用户众多的微博收费,而专门把矛头指向微信?
究其原因,与微博不同,微信有它的优势,对于未来前景,微信势必会超过微博。微博接受信息是被迫式的,而微信是“允许式”的,微博在被@到的时候,即使你不是他的粉丝也能看到信息,属于被动接受信息。微信已经开始撼动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根基,而收费是运营商阻击微信冲击的直接手段。微信从2011年面世以来发展近乎神速,目前每5个月就增加一个亿的用户。与此同时,微信的创新触碰到了一直被电信运营商独享的一块大蛋糕。
中国电信将其手机即时通信软件进行改进,并将名称由“翼聊”改为“翼信”,此举也被视为中国电信应对微信等OTT业务的一个重要信号,更被业内解读为运营商为应对微信正式调整相关业务的开始。
中国移动重振飞信,将会支持包括PC、PAD、智能手机以及智能电视等更多类型的智能终端,在基于IP网络的消息会话功能基础上,叠加收发点对点短信、短信转飞信、图片、音频片段、视频片段等功能。此外,飞信还将推出语音翻译功能、语音短信功能等,中移动正努力将飞信跟其他产品功能结合,充分和手机联系人、拨号盘等终端能力结合,尽快实现用户默认开通飞信。
中国联通2011年推出即时通讯软件“沃联系”。中国联通“沃联系”业务官方微博也正式上线,在微博中也对此进行了推介,称此次中国联通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沃联系”是一款面向互联网和手机用户,可跨运营商、跨平台使用的软件。
尽管未来希望渺茫,但都算是运营商的一种自救的姿态,运营商也知道,做产品不是他们的强项,但信道收费是可以去做文章的。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电商“变脸”再战江湖
下一篇:浅析2013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