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陈年:与凡客一起蜕变
2013-07-16 09:57:20作者:贺树龙来源:
摘要凡客CEO陈年曾说:“真正成就凡客的还是产品。”而如今“抛弃”品牌,奔向平台化的凡客,颇有点失控的味道。但不管如何,2013年对陈年来说,可能是尘埃落定的一年。除了上市和死忙,凡客似乎没有其他出路。...
“金钱是游戏规则,更多的金钱意味着,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你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过得富足。金钱是最公平的。”摆脱贫困,成为他渴望成功的最初动力。
1996年的某一天,时为IT记者的刘韧,采访完江民杀毒软件发明人王江民之后,独自一人走在中关村宽广的马路上。他环顾四周的人和物,感觉到处都充满着活力和希望,“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亮的,都觉得明天会更好。连搬箱子和送盒饭的业务都在成倍增长。”其后刘韧转行创业,在办起了煊赫一时的IT写作社区DoNews之后,曾轻描淡写地说过一句:“写字,养活不了我。凭什么让我写呢?”
刘韧的朋友,卓越网创始人之一的陈年,在2000年也同样把笔一扔,辞掉了《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主编的工作,如雷军所言,“到互联网行业抢滩掠地”去了。陈年转行做IT,很多文化界的朋友不能理解,专栏作家许知远就曾问他:“为何非要做生意?”陈年回答:“这个时代证明你自己的最好方法是挣更多的钱。”
许知远当时大概不太明白,陈年原本就与他们不是一路人。那么陈年到底该是怎样的一个人?或许连他自己都没能想透彻。
在电影《我是谁》中,成龙饰演的主人公杰克,在森林里被土著居民发现。但他失忆了,对自己的身份毫无所知,此后他一直在苦苦追寻,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谁。
和杰克一样,陈年也一度存在着一种“无根浮萍”之感。从卓越网离职之后,自办的“我有网”搁浅之时,他思索起自己的“精神故乡”,以文化人的方式,拿起笔杆,写了一本自传体小说《归去来》。
这本书揭开了他的身世。
陈年的父亲是山西闻喜县第一位考上北京大学的大学生,他的母亲出身于北京一干部家庭,他们是大学同学。1969年的某一天,他的母亲带着身孕来到了闻喜县。当时陈年父亲在武汉接受知识分子再教育,陈年母亲天天盼着他回家,但他始终没有回来。陈年出生25天后,母亲把他留给了奶奶,一个人走了。
在《归去来》中,陈年写道,直到19岁,他才在北京第一次见到他母亲。
陈年由奶奶一手拉扯大,喝羊奶,吃高粱面,经常生病。中学时去了大连,与生父和继母住在一起。没多久回到老家,当起了中学英语老师。后来又跑到大连,读完高中后,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本该1991年毕业,却提前一年退学,肄业证书还不小心在一家小旅馆弄丢了。找不到工作的他颠沛流离,游走在社会边缘。陈年的亲戚回忆,90年代初,陈年刚到北京,没地方住,就在桥洞里睡了半个月,靠吃榨菜、方便面度日。
“金钱是游戏规则,更多的金钱意味着,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你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过得富足。金钱是最公平的。”摆脱贫困,成为他渴望成功的最初动力。
1994年,陈年给北京的几家报社写稿,他用过不少笔名,而“陈年”只是其中之一。不过,陈年这个笔名流传甚广,以至于他不愿再提及自己的真名,而人们也理所当然觉得他姓陈。
1997年,席殊邀请陈年做“席殊好书俱乐部”会员刊物《好书》的主编。由此,陈年开始大量写书评,一发不可收拾。到了1998年,他已经小有名气,受《中国图书商报》之邀,创办了《书评周刊》。
“后来做《书评周刊》,余华就跟我们非常好了,还有李锐、董鼎山这些老人。1998年,余华写了一篇文章,《活着是生命唯一的要求》,那时候我还很幼稚,余华就已经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生命没有意义,生命唯一的要求就是活着。”后来陈年这样回忆,但彼时他可没这样想,他天天琢磨文字,并且意识到了文字不可能帮他发财的事实。
于是在2000年,雷军创办卓越网,准备从卖书起家,想找个“懂书的人”时,首先想到了朋友陈年,而陈年的加盟使得卓越网风生水起。当然,陈年也由此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我刚刚住进了一栋价值200万人民币、装修花了60万人民币的小楼。”“我不需要超过5分钟的思考,便可以为任何一种5万元人民币以内的东西付账,只要它足够名牌足够简洁到看不出是名牌。”在《归去来》中,陈年如此描述多年后自己对物质的丰足占有。在这种看似荣华的情境后面,一个促使他从物质迷梦中惊醒的事实即将到来——他的奶奶去世了。
余华曾对陈年说,“等你以为一切都在掌握中的人物开始自己发言了,真正的写作才刚刚开始。”在陈年不断折腾的年轻岁月,我们看到一个雄心勃勃的少年,辗转各处,寻找自己的理想和位置,而在他享有自由且需要亲自负责的青春里,始终缺位的是父母。家庭和童年对他来说,都寄托在了奶奶身上。“金钱是最公平的”,陈年在追逐阿拉伯数字筹码的路上,听闻了奶奶的阖然长逝。至此,奶奶这一人物终于开始“发言”,陈年拿起了放下多年的笔,把自己关在了中关村的一所小屋子里,“一边写一边哭”,悼念自己的奶奶,倾诉无根所依的内心世界。
《归去来》是陈年唯一一本书,也是他文人生涯的正式终结。熟识陈年的人说,某种意义上,因为有了《归去来》,才会有凡客诚品。《归去来》作为陈年多年以来情感的出口,“很多东西被排遣了,他才可能重新做事情。”
陈年也确信自己通过《归去来》处理好了生与死的关系,“我觉得把自己的生命或者自我,溶解到无我,肯定是正确的。”但后来凡客诚品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却似乎在告诉陈年——作为一个文人兼商人,双重性格与身份带来的冲突、矛盾,需要他不断的进行化解和克服。人生没有那么多大彻大悟,《归去来》带给他一些东西,但商人的路是文人层面的陈年难以预料和控制的。
站在“台风口”的卓越
“互联网首先是一个媒体,在互联网上开店,本质就是媒体营销。”卓越网在陈年操刀后,网站定位越来越像一家媒体门户,煽情内容、打折广告和主题策划越来越多。
在互联网这个最适合一夜暴富的行业里,流传着股神沃伦·巴菲特的一句名言——“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机会遍地,规则透明,一个好点子就能让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功成名就,不到三十岁坐拥数亿的大有人在。
不过,辛苦几十载,不大不小,不温不火的也不少,比如金山软件。有着互联网活化石之称的雷军,辛劳多年,犹如苦行僧一般,折腾了好多次才把金山带上市,市值还比不上新浪、阿里巴巴们的一个零头。词霸、毒霸、WPS,按理说金山这面民族软件大旗下的优秀产品也不少,但奈何前有老外巨头,后有盗版猖獗,金山就是淘不出金子来。直到小米手机的问世,雷军才总算风光了一把,尝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之喜。顺风行船的雷军爱上了巴菲特的那句“野猪说”。
不知雷军是否听过巴菲特的另一句名言——“只有潮水退了,你才知道谁在裸泳。”当年他拉拢陈年办起来的卓越网,难道不是处在“台风口”上?
1999年,雷军在武大的同学,陈一舟,从美国完成学业,带着一颗创业的雄心回国。他一见到雷军便称,自己要办个比网易更牛的虚拟社区网站。雷军觉得他在胡说,认为“垃圾访问量”没用,网站必须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才行。双方谈到电子商务,陈一舟觉得太烧钱,自己不会做。雷军不缺钱,便准备像亚马逊一样从卖书和VCD做起。
不过,雷军不喜欢别人拿他的卓越网和亚马逊相提并论,“我知道我卖不了所有的书,但是把已有的几本书卖好,是我能做到的。”雷军为什么自信能做到?因为他招来了陈年这位懂书的大将。
有意思的是,陈年在2000年刚刚加入卓越网的时候,不会用电脑打字,更不会上网。他对电子商务一窍不通,在文化界却小有名气。就任卓越网图书事业部总监之后,有人评价陈年说,“文化界少了一面旗帜,IT界多了一个混混。”陈年谦虚说自己从来不是什么“旗帜”,也不甘心只做个混混。后来的故事是,这个IT界的“混混”,带着默默无闻的卓越图书业务狂飙突进,成为了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在自己的网站上做过一个开创性的举动:允许消费者对商品发表评论,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当时有人指责他不懂营销:“你卖东西才能赚钱,可你为什么要让负面评论出现在网上?”贝佐斯的答案是,帮助用户做出购买决策比购买本身更有价值。
陈年在卓越网践行的便是类似的理念。他把自己认为的好书、好VCD拿来大炒特炒,让用户觉得卓越网是一个懂书懂文化的网站,从而提升消费粘性。当你成为客户的“阅读顾问”,还会发愁卖不掉书吗?
“互联网首先是一个媒体,在互联网上开店,本质就是媒体营销。”卓越网在陈年操刀后,网站定位越来越像一家媒体门户,煽情内容、打折广告和主题策划越来越多。
卓越网在大众视野的第一次亮相,是围绕《大话西游》展开的。陈年觉得电影《大话西游》是一部被埋没的好作品,于是找到发行商,准备订购10万套,以两块钱一套的价格在网上销售。此前这套VCD可能只卖出过两万套,发行商不看好它。在卓越网狂轰滥炸般的炒作下,这部影片红极一时,最多的时候,一天就卖掉近万套。“这是一个很好的广告”,陈年觉得,自己其实是请周星驰为卓越网代言了一次,而且没花广告费。
2001年,卓越网一个月内卖掉了价值550元的《丁丁历险记》5000多套;2002年,一周卖掉1万套老狼新专辑《晴朗》;2003年,一周卖掉1万套《哈利·波特与凤凰令》。此外,《加菲猫》、《钱钟书全集》以及黄仁宇系列在卓越网的包装下,也都风靡一时,这让竞争对手当当网的总裁李国庆都对陈年称赞三分,说他是“能挤出用户购买欲的人”。
雷军倒是活得潇洒,对卓越网的事情全权放手陈年去做,自己很少操心。陈年对《万历十五年》推崇备至,逢人就要推荐,“黄仁宇这书写得好!”他向雷军提及时,雷军不知其详,便发问道:“黄仁宇是哪个公司的?”
可惜好景不长。2004年,这家风头正劲的本土电商网站,被金山和联想主导的股东们以7500万美金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见好就收吧,这样对得起股东也对得起员工,不能等到撑不下去了关门。”雷军自我安慰说。当时亚马逊准备进军中国,这片阴云笼罩在卓越的头上,让大家都觉得卓越的前景不会太好。
在卓越被收购一年后,陈年辞去了副总裁的职位,准备自己创业。新网站的名字叫“我有网”,网络游戏玩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从事虚拟物品交易和代练服务。做B2C出身的陈年,认为这种不需要物流配送的交易模式将会获得巨大成功,“卓越那么复杂的电子商务网站,我都能做起来,这么简单的事情还不容易吗?”
陈年没想到,我有网运营一年后,遭到了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的双重打击。“暴雪公司对我们抵制,九城对我们封杀……这件事情不能再做下去了。”在公司搁浅之时,陈年意兴阑珊,关起门来,去写自己的《归去来》了。
事后,他曾狡黠地辩解道,“我把它(我有网)交给专业的团队去打理,自己就去创作了。”并且得出了一个“工作和兴趣不能混在一起”的结论。但不管怎样,卓越和我有网,一个让他煊赫一时,一个让他颜面扫地,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没什么大不了,写完小说后,陈年就开始计划自己的新项目,有雷军注资,他后顾无忧。
我是凡客!
先驱PPG轰然倒下之后,陈年与凡客不能继续跟风,亟需重新定位,某种意义上,凡客到这时候才刚刚诞生。
“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29块的T-shirt,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
2010年,凡客体风靡网络,引发网民PS热潮。几乎在一夜之间,这家服装品牌电商企业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凡客诚品所宣扬的平民时尚理念,在这场营销活动中得到了网友的认同。29元的T恤不再是廉价货,反而是颇为亲和的草根个性代表。凡客卖的不再是T恤,而是一种“平民时尚”的生活态度。
这让陈年收获了很多意外之喜,因为几年前,他们还只是别人的跟风者。
2007年,VANCL(凡客诚品)创立。关于中英名称的由来,颇有故事可供寻味。外界曾经这样解读VANCL:C是陈年,L是雷军,VAN是先锋和小船的意思。陈年却说,VANCL这个词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它也不是英文,理论上是法文,是他学法语的妻子生造出来的一个词。而对“凡客诚品”四个字进行解读时,陈年也不忘调侃一下曾经的“卓越网”,说“卓越”两个字太张扬,“凡客诚品”要主张内敛,“希望所有平凡的人都是客人,低调又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事实上为VANCL定名费了很多周折。就好像在网游中创建了一个新角色,陈年和雷军兴奋又紧张,想要取一个响亮而有内涵的名字。雷军主张向亚马逊叫板,“美国有亚马逊,咱不能起个尼罗河?亚马逊最宽,尼罗河最长。”结果一查,发现尼罗河“几百年前就被人注册了”。后来又改成“Evan”,定了下来,域名都开始照着做了,陈年与方立钧等朋友吃饭,拿这个名字出来炫耀,结果被朋友批个狗血淋头,说“Evan”土得掉渣。最后才由陈年的妻子定名为“VANCL”。
在凡客诚品创立之初,陈年就在各个场合宣称,凡客诚品只做男装,坚决不做女装。他认为男装是标准化的,适合量产,符合网购特点。为了佐证这一观点,他不惧惹怒女性客户,批评“女人哪怕是买个内衣也要试个没完没了”。
事实上,早期的凡客,并没有对自身进行过深思熟虑的定位,陈年和雷军的想法很简单——极力模仿PPG。当时这家在网上卖男士衬衫的公司正在风风火火、铺天盖地地打广告,创始人李亮把PPG描述为一家服装品牌企业,而不是像卓越网一样做平台,“PPG的定位很简单,通过广告塑造干净、清爽、活力、激情、轻松的品牌内涵……”
起初,陈年觉得做服装生意很简单,他的设想是从北京木樨园布匹批发市场拿原料,到大兴区一家加工厂加工。后来受人指点,才到江浙地区寻找代工厂,结果做出来的质量很差,根本没法穿。陈年这才开始重视设计环节,逐步解决了衬衣的质量问题。
有了衬衣之后,陈年便唱起了自己的拿手好戏——做活动造势,“PPG在哪投广告,我们就在哪投。一旦发现PPG做什么衬衫,我们全学过来。”不仅如此,在当时互联网广告市场低迷的状况下,凡客诚品在流量上面做了很大投入,陈年一直觉得,正是这样一种切入才让凡客诚品迅速找到了立足之地。
2008年,PPG从巅峰坠下,迅速殒灭。当时正值金融危机,PPG原计划通过上市摆脱困境,但大环境不允许,而凡客穷追不舍。在PPG倒下之前,凡客第三轮数千万美元的融资在金融风暴刮起前完成了。“今天想想,如果晚两个月的话,金融海啸开始了,结果会如何?”雷军后来庆幸道。
先驱PPG轰然倒下之后,陈年与凡客不能继续跟风,亟需重新定位。某种意义上,凡客到这时候才刚刚诞生。两年后,“凡客体”风靡一时,陈年一年卖出了3000多万件服装,总销售额突破了20亿元。这一现象级的成功为陈年带来了更多的自信,也埋下了一颗轻浮的种子。
迷失2011
自我膨胀是最可怕的。别人给你说不通,根本刹不住车。”陈年反思说。
围着钱财聚集的公司是短命公司,一旦上市,创始人圈了钱,跑了路,公司不亡也瘫;围着事业聚集的公司才能基业长青。这一道理,陈年不是不懂。但在2010年的业绩刺激下,陈年的野心越来越大,他急于通过上市,把凡客带到“大跃进”式的路子上。
在凡客前面,国内不少企业,为了赴美上市,都付出了惨痛代价,比如唯品会和拉手网。但前车之鉴似乎吓不倒凡客,2011年,这家雄纠纠气昂昂的电商企业宣布要提前一年进行IPO计划,拟融资10亿美元,电商业界炸了锅,质疑声、看好声,声声入耳,结果不久后,凡客宣布,由于“资本环境低迷、估值等问题”宣布延迟IPO计划,整个局面随之开始失控。
陈年在接受采访时曾经笑眯眯地给大家讲了一个好故事,说他在凡客挂牌前夕,去香港请著名投资人索罗斯吃饭。索罗斯告诉陈年,“从今天开始到12月8日,你什么都不要干。”结果到了8号那天,股市果然狂泻不止。
这个故事没有获得多少掌声,因为大家的目光都已被凡客接连爆出的“内幕”吸引去了。
2011年7月,陈年称自己连续几天在公司附近看到挂着凡客诚品工牌的员工轻松地喝着咖啡或者逛街。他让下属每小时固定拍摄几分钟凡客员工闲逛的画面。几天之后,凡客各部门的主管们参加了一个会议。播放这些画面的过程中,陈年坐在台下,一言不发。最后,他说了句:“你们不是永远喊着人手不够吗?为什么你们的下属会这么闲?”会议的结论是:每个部门都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裁员5%。
这是凡客上市瘦身计划中的一部分。被裁掉的员工写了一封名叫《三问陈年》的邮件,“每一个部门就像处决犯人一样必须出5%的名额,请问年初疯狂招人的目的何在?”
陈年当然不愿意从个人原因去解释凡客的冒进和损失,他用“高层心浮气躁,基层骄横腐败”来形容凡客的膨胀。2010年,“凡客体”带领凡客一路疯狂增长,这导致陈年过于乐观地判断了2011年的形势,他认为,以凡客的增长速度,以当时极尽完美的各项数据,凡客的表现完全还可以更为疯狂。于是,当年3月,陈年喊出了全年销售额达到100亿的奋斗目标。很多部门开始扩张,员工数一举翻了好几番,迫近万人。与此同时,开新仓,补旧仓,源源不断进货,物流成本急速上升。当时这些危险的信号,都被陈年忽略了。偶尔有属下提出,陈年也听不进去。
“自我膨胀是最可怕的。别人给你说不通,根本刹不住车。”陈年反思说。
非理性品类扩张,十几亿库存积压,高管离职风波,引发了公众对凡客的质疑。陈年也逐渐意识到了危机,他巡视仓库,看到一堆倒置的拖把,忍不住怒吼:“谁会在我们这儿买拖把!”
“我不相信自我,我也不相信个人。我也不太相信我自己,我相信的是环境。”为了制衡权力,摆脱困境,凡客成立了一个十几人的数据中心,由一个高级副总裁带领。各个事业部的业务决策,都必须依靠数据来指导:销售额和进货额度的关系、产品与新用户增长或老用户二次购买之间的关系。而陈年也希望自己和高层之间的关系更加数字化。
陈年也不再乐于和员工“谈心”,还拒绝接受那些不带数据的报告、自我批评,在他看来,数据最冷静地反映了真实业绩。之前,他曾无比迷恋放大个人影响力。
风波过后,凡客暂时回归正道。
陈年倒是心态很好,他极为庆幸凡客未能上市。他说,表面看来,上市失败意味着凡客危机的全面爆发:短期内继续融资的希望变得极为渺茫,快速盈利的压力增加,难以再用高速增长掩盖内部管理的混乱。但换个角度,这却或许避免了最坏的结局。“假设我们去年12月上市之后再暴露出这些问题,你还能有那么大的勇气进行调整吗?今天的凡客可能已经粉身碎骨了。”
上市or死亡
“我们就是要引狼入室”,陈年强调每个事业部都要加速引入外部品牌。
大佬们“出尔反尔”,在IT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周鸿祎曾经说“360绝对不会推IM”,结果没过一年,360就推出了自己的即时通信产品“口信”;刘强东曾言“京东5年内不做图书销售”,结果刚过半年,京东商城的图书频道就开始试营业了。后来京东还屡次把价格大刀挥向当当网等竞争对手,用自己的副业去打别人主业,玩得不亦乐乎;马云就更不用说,2010年坚称自己“绝对不会做物流”,退休后没几天,就召集各路精英,风风火火搞了个“菜鸟”为物流计划开路。
陈年也食言过两次。第一次他说,凡客“只卖男装”,后来连拖把都进仓库了,女装神马的当然也少不了;陈年还说,“凡客是服装品牌,没有平台倾向”,后来V+上线,他又大张旗鼓,招呼第三方品牌来进驻凡客了。
在今年5月底的一次事业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陈年再次强调每个事业部都要加速引入外部品牌,“我们就是要引狼入室”。这家昔日主打“平民时尚”的电商,如今有点面目不清了。陈年意在推动一场彻底改变公司业务模式的转型。凡客诚品的官网上,已经约有三分之一的页面布局给了第三方服装品牌。在百度上搜索“佐丹奴”、“KAPPA”等品牌名称,凡客诚品的入口排在前列。这意味着,凡客不仅将原来的巨大流量分流给第三方,还在掏钱为这些品牌购买流量。
为了“引狼入室”,陈年已表现出了最大的诚意。在引进品牌的选择上,凡客也没有强调互补。“你的竞争力不可能在闭门造车的情况下形成,”陈年说,如果凡客的某些产品在竞争中落入下风,那就说明“你该死”。
据凡客内部人士称,凡客目前的销量中,已经有30%来自第三方品牌。这些品牌需要从销售额中缴纳5%的佣金给凡客,这样的比例意味着凡客根本赚不到钱。那么陈年意在何为?
事实上,凡客仍然没有从2011年以来的危机中脱身。由于战略失误,2011年亏损近6亿元,库存超过10亿,一度倒闭传言四起。
经过6轮融资,被凡客“绑架”的资本方为数众多,他们暂时不会让凡客跌入绝境,但在凡客的发展线路上,分歧必定不少。
对现在的凡客来说,活下去就是唯一的机会。而为了增加信心,陈年必须带领凡客尽快盈利。扩展产品线,引入第三方品牌,显然比提升凡客本身的品牌价值见效更快。
不过,做大平台,凡客与天猫、京东等对手相比,是不是起步太晚、实力太弱了?在如今电商几分天下的大势下,凡客硬要抢地盘,就必须在技术、服务或者推广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但问题是,先前急于上市的凡客,有那么多钱拿来挥霍吗?
怕只怕平台没能突围,凡客还得亲手砸掉自己原来的“平民时尚”招牌。
在2012年一整年的摇摆中,凡客为了清理库存,产品质量出现下滑,虽然保持着一定的销量,但用户对于凡客品牌的认同感已经没有先前一样强烈。
业内资深人士称,“资本结构已经决定了,凡客的估值只能越做越高,往上走,做行业第一”,“凡客不可能不扩张。这是一条不归路,只能往前走。”
纳斯达克流行这样一句话: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在2011年上市搁浅之后,凡客上市的决心一直没有减弱。但目前凡客还处在缺乏盈利的尴尬境地。
今年年初,凡客低价收购了垂直电商品牌初刻,但陈年似乎仍然犹疑在做品牌和做平台之间。不得不说,经过2011年的生死风波,凡客自身的品牌已经大打折扣。“2011年我们认为自己会迅速变成一个制造企业,什么都由我们下单,什么都由我们设计,什么品类都可以做,只要贴上LOGO就能卖。”在大举扩张的同时,凡客也许早就抛弃了自己所坚持的平民时尚理念。
难怪有人评价说,凡客早已名存实亡!
接近陈年的人大都认为,文人出身的他不是产品经理型的创业者。在凡客诚品长长的模仿对象名单里,有精于设计的H&M,有反应迅速的Zara。但凡客似乎并未从这两家公司取得真经,反而更像是他们最初的模仿对象PPG——成于品牌营销,败于产品质量。一年前,陈年总结经验,得出的结论是:真正成就凡客的还是产品。凡客不好的时候是对产品失控的时候,凡客好起来的时候肯定是对产品专注的时候。他并不认同所谓凡客核心竞争力是营销能力的说法。但平台化的路子,却与他的观点背道而驰。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凡客年度总结会议”上,陈年称过去的一年是凡客成立以来,克服困难最多的一年,他同时表示2013年凡客将轻装上阵,目标是全年业绩增长50%并争取全年盈利。据陈年介绍,经过2012年组织结构调整,人员结构优化,专注专业产品方向,集中消化库存等调整措施,凡客实现了业绩增长,并让运营效率提高200%,整体库存周转天数从3个月以上缩减到不足30天;不靠融资而是靠自身造血实现发展。
“2013对凡客而言,是一场更大的硬仗”,几经波折的凡客在今年正迎来真正的生死考验。陈年能不能带领团队实现他对投资方的承诺,关系到凡客能不能继续融资用于扩张。如果不能,凡客的出路只剩上市。而犹疑观望两年之后,上市这把利刃,也不见得能带给凡客光明。
文人从商的痛苦,或许只有陈年自己知道。(本文由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独家采写)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寿险电话销售平台的建设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