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商业银行IT经历跳跃式进化
摘要“国内商业银行的IT技术正经历着‘跳跃式的进化’。对于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招商银行曾有这样的阐述。与此相应的情况是,各银行都加快了研发速度。...
“国内商业银行的IT技术正经历着‘跳跃式的进化’。对于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招商银行曾有这样的阐述。与此相应的情况是,各银行都加快了研发速度。
现在,距离微信发布5.0版尚不足一个月(与此前版本相比,5.0版的一大亮点在于加入了微信支付),但已有十余家银行相继开通了微信服务,涉及的银行类型较为广泛,既包括工、农、中、建、交等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也包括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南京银行、宁波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城商行、农商行。
关注并体验上述银行的微信平台后可以发现,绝大多数以提供业务公告、优惠信息和即时消费通知等基础服务功能为主,部分银行接入了转账、代缴费、理财产品投资等功能以及实时的金融服务问询功能。
以招商银行为例,作为“微信银行”的尝鲜者,目前该行的微信端在提供客户服务功能基础之上,还增加了网点地图和排队人数查询的功能。即客户在微信上点击“网点查询和服务预约”的菜单并登录后,将看到附近网点和网点目前的排队情况,客户可以选择排队最少的网点办理业务。
除此之外,若有申请信用卡、贷款或预约办理专业版、跨行资金归集等需求的客户,也可以在微信银行选择相应的菜单,进行信息录入。之后,客服人员会主动联系办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业务办理的效率。
而之所以选择微信银行,招商银行天津分行零售部总经理助理高鹏用“大势所趋”来形容。“顺势而为,适应潮流,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出发点。”高鹏表示。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大势所趋”体现为数据流量占主导的时代已经开始,类微信的产品正在分流短信。工信部的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到8973.1亿条,同比增长仅2.1%,而去年我国手机用户增长则为11%。
在高鹏看来,较之此前的短信推送,微信有着“先天”优势。“一是信息量较大,微信可以图文并茂,可以互动,而短信的信息量较小,视觉感官相对比较差,不如微信这么实在;二是成本较低,因为微信的使用只与流量挂钩,又有朋友圈的功能,大家都愿意转发,具有客户相传的口碑效应;三是契合银行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要,我们的客户群相对年轻,微信已经成为了他们沟通的平台。”
高速增长的用户
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加快研发速度,提高参与程度的冲动,源于高速增长的用户数量。毕竟,微信数以亿计的用户不容小觑。
以招商银行为例,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万客户绑定了该行信用卡的微信客服平台。“具体的统计数据以总行发布的为准,从我们的内部反馈来看,微信银行所推送的信息很快会收到客户的响应和回复,参与率非常高。”高鹏介绍说。
另一方面,微信庞大的用户数量令银行信心满满。腾讯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末,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176.8%至2.358亿。“微信因其创新的功能及卓越的用户体验,用户数继续迅猛增长。”腾讯认为。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高增长实现于短时间内。从2011年1月正式推出至今,也不过是两年多的时间,却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同样,微信的海外市场亦是高速扩张。根据腾讯的统计,截至目前微信海外版Wechat的用户已经超过1亿。而在4月初,该数字还只是4000万,7月初达到7000万,随后,轻松过亿。
据悉,目前微信已经登陆印度、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移动应用商店,7月,微信又一度成为阿根廷、巴西、意大利、墨西哥、菲律宾、新加坡、西班牙、南非、泰国和土耳其等国家AppStore中下载量最高的社交应用。
另一方面,对于嗅觉敏锐的银行来说,这一“内外联动”机遇着实值得把握。“在这微信有着‘先天’优势。一是信息量较大,微信可以图文并茂,可以互动;二是成本较低,又有朋友圈的功能,大家都愿意转发,具有客户相传的口碑效应;三是契合银行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要,微信已经成为了年轻用户沟通的平台。
一平台下功夫,相信会收获‘惊喜’,毕竟对于银行来说,用户基础是开展业务的关键。”某大型银行电子银行人士表示,“特别是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大平台的影响力对于业务营销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
从目前的情况看,为了把握住这一高增长的机遇,银行方面动作频频。不仅体现在前述提到的多元化服务功能,还包括因地制宜地制定营销策略,“我们可以自己注册,自己经营,完全是自主自发,根据各省市地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化经营。”高鹏介绍说。
通过搜索招商银行信用卡微信客服平台可以发现,目前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部分省市地区均已开通自己的公众号。
“大家都希望抢占先机,随着支付习惯的逐渐养成,竞争将来自多个方面,不仅是同业,也包括其他机构,例如中国移动、银联以及阿里金融等等。”前述电子银行人士介绍说。
多面而来的竞争
与银行发力微信服务伴随而来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很多,例如既有的客户群结构与“微”用户是否契合,如何契合以及怎样在竞争中实现突围。
首先,是来自于同业的竞争。“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只能做到年轻人,因为他们的需求可以和我们的需要相匹配,而年龄偏大的人群就相对困难了。”高鹏坦言。
“各家银行的客户群结构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像大型银行可能会因为客户群年龄结构偏大,想推(产品)但是推不动,这样看来,覆盖占比不会很高。”但高鹏表示,“这最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结果还不好确定,虽然覆盖占比小,但是客户群基础大,规模大,可能在数量上与我们是一样的,我们尽管覆盖率高,但是规模小。”
基于此,各家银行在业务功能上有着自己的布局,有些关注交易功能,有些侧重缴费功能,有些则偏向投资理财。例如浦发银行的微信银行首先推出的是“微理财”,用户在签约后,除了可以获得实时查询等功能,也可以在线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此外,对于部分收益较高、仅限柜面购买的理财产品,用户可以通过“微理财”一键式完成网点服务预约。据该行介绍,未来“微理财”还将增加基金购买、黄金交易、银证第三方存管等投资理财功能。
同样,在业务创新方面,平安银行的公司业务微信实现了“商机对接”,即若对热销产品感兴趣,可以直接与分行微信管理人员联系,银行视产品与客户所在区域分派客户经理跟进服务。
事实上,无论业务重点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新一轮的跑马圈地正在上演。当然,同样意识到微信平台潜力巨大的远远不止银行。据悉,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向微信抛出了橄榄枝,竭力与其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其中不乏华夏、广发、汇添富等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型基金公司。
“从微信平台的优势来看,其对于扩大传播效应和提高用户‘忠诚度’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如果再深一步考量,争夺‘微’服务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移动支付高速发展、大规模普及的潮流。”前述电子银行人士表示。
央行公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电子支付业务量快速增长,其中移动支付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央行统计,第二季度,移动支付3.71亿笔,金额2.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70%和363.92%。
“移动支付的高速增长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银行在布局,支付宝在布局,银联也在布局,移动支付走向线下,市场趋向成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电子商务观察者、万擎咨询CEO鲁振旺表示。
在他看来,哪一类机构将在竞争中更胜一筹还很难说。“谁更具优势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运营方向下布局的能力、产品体验模式以及国家的政策标准等等,最终消费者觉得谁更方便,运营能力更强,布局力量更广,谁就会胜出。”
对于银行来说,尽管竞争来自多个方面,但他们似乎心中有底。“各类型的移动支付,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钱来自于哪里,更多的还是通过银行卡的绑定而来。”高鹏表示,“支付方式固然会发生改变,但只是交易渠道不同,而银行卡支付的基础功能并不会因此改变。”
当然,支付势必关联到资金的转移,自然会令人联想到安全性问题,微信银行也不例外。
普遍关注的安全性
相比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的开通和使用较为简单,在与多位“微信银行”用户的沟通中,记者发现,个人信息、账户资金的安全性是其使用初期普遍关注的问题。
“只要关注银行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开通并使用微信银行服务,比网银的注册证书、安全密匙等操作程序要简便许多,但使用的安全性却是我们的担忧。”一位用户介绍说,“现在我只是通过微信接收一些优惠信息,交易操作还是通过网银或者手机银行进行。”
事实上,为了减少客户的担忧,保障持卡人的信息、资金安全,银行方面已经做足了功课。以招商银行为例,在微信银行中,凡涉及客户私密信息的功能,均将在招行手机银行后台进行办理,招行手机银行采用SSL安全协议进行高强度的数据加密传输,即使网络传输的数据被截获,也无法解密和还原。同时,双重密码、图形验证码等全方位安全措施也已被采用。
在鲁振旺看来,安全保障的关键是技术,“安全性是普遍问题,无论是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还是互联网支付都会面临,这就要看你的安全体系是不是足够强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微信银行的二次密码识别等控制措施还是比较完善的。”
从技术层面来看,自动退出和注销功能则为账户安全提供了又一道保障。操作使用微信银行后可以发现,在退出手机银行或关闭手机浏览器后,手机内存中临时存储的账户密码等信息将自动清除,不会在手机上保存,而如果打开手机银行,超过一定的时间未操作,银行后台系统将自动注销登录。
“在安全机制方面,我们采取的是与手机银行相同的一套控制系统,而与手机银行偏交易型的功能相比,微信银行多为通知和非现金类的交易职能,对于一些涉及转账、还款的环节,微信和手机银行进行了相互管理,通过接口可以跳转至手机银行,利用安全控件来保障。”高鹏表示。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