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商人马云的权与术
2013-10-23 07:09:00作者:本报记者 贺树龙来源:
摘要35岁创立阿里巴巴,49岁卸任CEO,马云靠50万资金起步,用14年时间,打造了一个规模超千亿美元的商业王国。作为商人,马云的成功毋庸置疑,而在业内人士眼里,马云还有另一张脸——IT公关界的“教父”。...
35岁创立阿里巴巴,49岁卸任CEO,马云靠50万资金起步,用14年时间,打造了一个规模超千亿美元的商业王国。作为商人,马云的成功毋庸置疑,而在业内人士眼里,马云还有另一张脸——IT公关界的“教父”,他很善于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包装自己,一手竖立了光鲜的个人和企业品牌。
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在参加了阿里巴巴的一次庆典之后,就感叹说:“阿里巴巴完全成为一种‘宗教’,而马云,则必须成为一个神。”那是2009年的教师节,马云45岁生日,也是阿里巴巴成立10周年纪念日。盛典之上,马云一副雷人的“朋克”造型亮相,献唱之后又做了一番激情演讲。而坐在台下的阿里员工反响狂热,看起来像在进行一场“朝圣”。与其说这是阿里巴巴的庆典,不如说是马云个人的一次big show。
在有意识的自我经营和媒体推波助澜的宣传下,马云已被“神化”。成王败寇的大众逻辑,给了马云讲故事的空间,而他则不失机遇,一度讲得抑扬顿挫、绘声绘色。但几乎是从2011年开始,马云劫难连连,先是阿里巴巴自爆诚信门,后又进行支付宝私有化、被批“背叛契约”,以及引发小卖家不满的“淘宝伤城”事件,都让马云一次又一次身处风口浪尖。外界对此解读为:马云正在遭遇信任危机。有人评价说,马云的道德说辞透支了阿里的未来,而如今已经开始了偿还之路。
马云曾经表示,“成功者只能走自己的路”,但他在今年5月的适时隐退,难说不是对于诸如此类事件的一种妥协和让步。不过,卸任CEO之后,马云更是诸事不顺,先是拜访“气功大师”王林惹来争议,后又因为发表敏感言论引发争端,以及最近阿里赴港上市的基本泡汤,都似乎在一层一层剥去马云过去身上那一呼百应的江湖侠气。钟爱武侠的马云可能想问,为什么自己不能像以前一样继续做料敌先机的“风清扬”?
“马云信用开始破产”、“马云需要走下神坛”、“阿里巴巴应该与马云划清界线”……在一浪又一浪的呼声中,大家都需要一个真实的马云,不管他是虔诚正直的布道人,还是老道狡黠的投机者,马云和他的事业都需要一个最接近的真相和较客观的评价。
马云曾说,“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他很会讲理想,但只讲出了幻想的部分。在马云自己的描述碎片中,1995年以前的他出身贫寒、被父亲棍棒“伺候”、遭同伴轻视、读武侠、爱打架、绝不流泪、数学考1分、英文出类拔萃、应聘工作屡屡被拒、喜欢教书,最重要的是充满理想。这些不知真假的故事都在渲染着马云在成为一个完美的成功者前的不入流,从而说明那一句——“如果我能成功,80%的人都能成功”,以此黄袍加身,成为励志教父。
忘掉教师马云和他的“武侠故事”吧,巴菲特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马云的成功固然是他不断奋斗的结果,但放在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中,位置会更为恰当。
一切起源于1995年,马云偶然来到美国,在西雅图与好朋友比尔参观一家ISP公司时,工作人员为他们展示互联网。马云在浏览器里输入beer,搜索出了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但没有中国啤酒。马云敲Chinese,返回结果是no data。马云问,“为什么有些能搜索到,有些搜索不到?”对方告诉他,要先做一个homepage,放到网上去,然后,全世界的人就都能搜索到了。
马云回到杭州后,便把朋友召集起来开会,宣布自己要“辞职干Internet”。他讲了两个小时,大家听得很糊涂,有朋友提了几个问题,马云也都没能答上来,但这并不妨碍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的成立。1995年5月9日,中国黄页上线。马云的商业模式是:自己向做外贸出口的公司兜售互联网概念,把他们的资料发到美国,然后等待打印好的homepage快递回来。起初,这样的生意除了满足一些过分超前的概念需求外,没有任何实实在在的价值。不过马云并非一无所获,因为率先尝试互联网创业,一些报纸和电视节目对他进行了采访,他由此声名大噪,开始走红。
1997年年底,外经贸部想做一个官方网站,需要找懂行的人,便把因为中国黄页而小有名气的马云邀到北京。拿着固定工资、睡集体宿舍的马云,两年后终于决定辞职继续做他的黄页计划。当时的互联网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一夜之间冒出许多五花八门的网站来,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正高歌猛进。马云带着他的“信徒”们回到杭州,在自家150平米的四居室里,准备“要创办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取名为“阿里巴巴”。有人建议效仿当时如日中天的新浪等网站做门户,但经过中国黄页和外经贸部的经历之后,马云认为继续做企业间的商贸信息聚合更有优势,他说“大部分人看好的东西,你不要去搞,已经轮不到你了。”
但阿里巴巴初期的形式只是一个网络论坛,大大小小的各类企业在上面发布供求的帖子。我们常说,互联网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早期的阿里巴巴,也只是企业间交流的一个BBS,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电商网站。
随着网站上的供需信息越来越多,阿里巴巴推出了两个B2B当家产品——针对国内买家服务的“诚信通”和针对国外买家的“中国供应商”,实行收费的会员制。通过与第三方认证机构合作对商家进行信用认证,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公司的虚假信息。阿里巴巴打出的口号是“让诚信的人先富起来”,由此,逐步将自身演变为电商B2B的服务方。
不过,根据曾经使用阿里巴巴服务的一位企业家回忆,2003年她加入“中国供应商”,费用是每年6万元,却并没有带来一单生意,“应该说,早期阿里巴巴能给客户提供的支持和服务并不多。”
在电商的江湖里
阿里巴巴在成立之初,1999年的10月,获得了以高盛为首的投资集团500万美元的天使基金。随后,马云被安排与雅虎最大的股东、被称为网络风向标的日本软银老总孙正义见面,在马云的自述中,孙正义“神色木讷,说很古怪的英语,大智若愚,像金庸笔下的乔峰”,双方谈了6分钟后,孙正义就决定要向他投资。
日本软银为阿里巴巴的B2B早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次公开的招股融资总数超15亿美元,超过了Google公司上市融资额,成为当时全球互联网界最大的一笔上市融资。5年后,阿里巴巴宣布退出香港联交所,许多投资者在投资阿里巴巴的项目上没有赚到钱,甚至亏了钱。因为阿里巴巴B2B业务推进缓慢,已经成为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鸡肋业务。迅速发展起来的淘宝、支付宝,已经成为马云的核心战场,阿里巴巴的退市,正是为阿里集团的整体上市做准备。
从1999年开始,电商领域出现了8848、卓越网、当当网等B2C领军网站,马云起初并没有凑B2C的热闹,而是在2003年效仿eBay推出了C2C平台淘宝网。相比于从黄页计划演变而来、进展缓慢的马云自创式B2B业务,淘宝网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显露出十分强劲的势头。为了在C2C市场打败eBay,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马云需要真金白银的巨大投入。最终,在共同投资者软银的撮合下,阿里巴巴与雅虎走到了一起。这大概是2005年中国互联网界的最大新闻,雅虎出资10亿美元,得到了阿里巴巴35%的股权,并把雅虎中国并入了阿里巴巴集团。这桩与最近腾讯并购搜狗模式类似的交易,被马云解读为“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但事实几乎相反,可以说是“雅虎收购阿里巴巴”,从此雅虎手握大量股权,成为了马云日后的心头之患。
后来,雅虎迅速衰落,亚洲的资产意义就变得十分重要。雅虎CEO巴茨曾当面指责马云没有经营好雅虎中国。值得一提的是,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正是因为不满雅虎的发展状况而离去、选择再次创业,后来他与马云还曾多次言语交恶。2013年9月1日,雅虎中国正式关闭。很多人认为,是马云葬送了这家本来十分有机会壮大的互联网企业。也有人说,马云是有心无力,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很难复制淘宝的成功。不过,从马云的一贯作风来看,此次交易他人钱双收,既获得培育淘宝的数字筹码,也收获了雅虎的大量技术人才。众所周知,搜索技术对购物网站意义重大,有了雅虎人才的马云如虎添翼。至于雅虎中国,就让他自废武功吧!
2000年,马云说,“B2C和C2C没有前途”。3年后,阿里巴巴投资1亿元推出C2C交易平台淘宝网。为了抗衡eBay,马云采取免费的市场策略,这就使收取交易费的eBay陷入了被动局面。为了解决买卖双方不信任的问题,同年10月,支付宝诞生。“阿里巴巴在做B2B时担保的需求就很大,但由于B2B平台只提供企业间信息的聚集和配对,交易在网下进行,因此支付主要还是依赖于银行。淘宝成立后,线上交易的C2C就把担保这事提到日程上了。”负责支付宝业务的阿里高管邵晓锋这样解释支付宝的使命。
支付宝后来的发展,远远超出了马云的预期。它强化了整个阿里巴巴尤其是C2C业务的淘宝网信用体系,建立起一个卖家和买家相关联的信用机制。2004年12月8日,支付宝脱离淘宝独立运营,应用领域得到快速扩展,用户成倍增长,为阿里巴巴的电商生态注入了新动力。
淘宝C2C把eBay“赶跑”之后,自身已经积攒了大量的C类消费者。而淘宝网上的卖家又是阿里巴巴B2B业务潜在的买家。所以,马云顺势把阿里巴巴和淘宝网合并打通,并且鼓励年轻人到淘宝网“创业”,为他打工。在此期间,号称免费的淘宝也在尝试收费,但都很快遭到用户抵制。
为了完善电商产品线,也为了尽快盈利,阿里巴巴推出了B2C平台淘宝商城。因为当时京东、亚马逊等自营B2C网站的盈利模式较为清晰,马云相信淘宝B2C很快能为阿里巴巴带来现金。2008年6月,B2C平台淘宝商城上线,阿里巴巴上的B类生产企业和淘宝上C类消费者首次走到一起。和C2C业务的赔本赚吆喝不一样,B2C上的商家要缴纳技术服务费,这为阿里带来了强劲的收入,也为马云构筑阿里电商大体系写下了重要一笔。
苏宁做电商,外界质疑其线上线下的业务会左右手“互搏”。阿里巴巴既做C2C、又做B2C,虽是同根生,但在流量和资源分配上,难免出现分歧与矛盾。需要C类卖家来壮大自己平台的时候,马云呼吁年轻人“诚信致富”,来淘宝创业。但C类卖家为阿里带不来收入,马云就把变现重点放在了B2C平台淘宝商城之上。在商城的挤压下,淘宝上的C类卖家越来越难生存,让不少梦想淘宝致富的个人卖家怨声载道、叫苦不迭。“前辈闹革命的时候,中国是4.5亿人,淘宝现在用户3.3亿,支付宝5亿,比那个时候的全部中国人还多。我们感恩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机会。假如我们这个房子里面的人还在想钱和利益,我们愧对于时代给我们的机会。”马云的这些话想必都是逢场作戏。
2012年1月11日,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
这一年,马云宣布淘宝网的年总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他志得意满,声称“现在不做电子商务,将来无商可务。”
权与术
“每个人都要学会倒立,因为当你倒立起来,血液涌进大脑,看世界的角度和平时完全不一样。”马云用“文化”在阿里集团内部建立了森严的体系。
关明生协助马云树立了阿里巴巴的文化和管理体系,卫哲协助马云做大了阿里集团,但两位大将殊途同归,最后都被铁腕的马云以人事轮换和撤换的方式赶了出去。曾经的淘宝网总裁孙彤宇、阿里巴巴集团COO李琪、阿里巴巴集团CTO吴炯、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李旭晖也都有过被“轮休”或“学习”的经历。尤其是孙彤宇,他听闻被突然解职后,嚎啕大哭、难以自已。而马云对待曾经的阿里巴巴CEO卫哲的方式更令人惊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企业大佬们都喜欢上了写“内部邮件”,华为的任正非、联想的杨元庆、腾讯马化腾、新浪曹国伟都很热衷于写内部邮件。表面说是写给公司内部,事实上很多人都顺手抄阅给媒体朋友,名为安内,实为攘外,颇有意味。马云自然也不落伍,但在内部邮件中自曝家丑的,他绝对是第一人。
2011年初,马云在内部邮件中自爆阿里涉嫌欺诈,随即搞了一次“整风运动”。一时间,“2326名‘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并有上百名阿里巴巴的销售人员牵涉其中”的消息传遍业界。B2B公司CEO卫哲和COO李旭晖为此事引咎辞职。但在外界看来,马云的行事显然过于高调,这桩“总裁离职事件”在他手里活生生变成了一个传达价值观的“秀”。
“我很痛苦,很纠结,很愤怒……如果今天我们没有面对现实、勇于担当和刮骨疗伤的勇气,阿里将不再是阿里,坚持102年的梦想和使命就成了一句空话和笑话!”马云义正言辞。但联想起他在人事调控上的一贯作风,不少人质疑这是一场“阴谋”。阿里巴巴B2B平台上涉嫌欺诈的商户早已有之,且之前卫哲已在努力把涉嫌欺诈被终止服务的商户比例从2009年的1.1%降低到了2010年的0.8%。时间跨度之长,马云不可能不知情。所以,不少人看来,卫哲只是马云标榜阿里文化的牺牲品。
马云说,他“给卫哲最好的礼物是一道伤疤,之前卫哲身上挂满了勋章!”不知道卫哲内心是不是真的像表面上一样服气。
或许正如一位阿里巴巴的员工所言,马云是整个集团的“家长”。而他维护“家族秩序”的方式就是统一价值观。在阿里有很多文化,阿里巴巴的“笑脸”文化,支付宝的“手印”文化,淘宝的“倒立”文化,以及之前雅虎中国的“光脚”文化。马云说:“通过运动,把跟我们没有共同价值观,没有共同使命感的人,统统开除出我们公司。”从2001年到2003年,马云用“运动式”的管理统一公司上下的思想和价值观。
2001年马云的经典语录是:“我认为,员工第一,客户第二。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网站。”而今天,马云说,“十年以来,我们活下来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我们坚持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打天下和治天下的区别,马云十分清楚。这与他在淘宝网早期和后期对小商户的政策如出一辙。
马云的权与术,在支付宝私有化事件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2011年5月11日,《福布斯》网络版率先报道了关于支付宝“单飞”的消息,声称阿里巴巴集团在2010年已将外资的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了马云控股的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公司。马云给出的原因是:为了尽快拿到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
“没人愿意承担支付宝万一拿不到牌照的责任。我承担了,就被扣上不尊重契约精神的帽子。要拿到支付牌照,支付宝必须脱离阿里巴巴,唯此一条路。”马云为自己辩解。
但无论如何,在未获得董事会授权的前提下擅自“单飞”,瞒天过海的马云都很难推脱其责。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很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马云把《狂人日记》的片段晒在了微博上。
与马云不断交恶后,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最大股东的雅虎做了退步。本来马云提议收购雅虎所持阿里巴巴39%的股份,但遭到拒绝。直到去年9月,才终于达成回购协议,阿里巴巴集团以63亿美元现金及价值8亿美金的阿里巴巴集团优先股,回购雅虎手中持有阿里巴巴集团股份的50%。而在未来整体上市时,阿里巴巴集团有权优先购买雅虎剩余持有股份的50%。整个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软银和雅虎的投票权之和将降至50%以下。
至此,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将在董事会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完全掌控公司。不过,根据协议,如果阿里巴巴不在2015年以前上市,雅虎将有权不受限制地出售自己的股权。这也是如今阿里急于上市的原因之一。
但赴港上市搁浅,赴美又面临着支付宝旧账未平、淘宝很难通过监管等难题。考验马云权术的时候又到了。
无界的马云与阿里
“在3年试运行基础上,我们相信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可以正式宣布了!”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又发内部邮件了,文中首次披露了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据报道,在阿里巴巴至少工作5年以上的人才有资格当选集团合伙人。阿里合伙人每年遴选一次,无既定名额。合伙人由现任合伙人一人一票选出,须获得75%以上的同意才可当选。此外,当选的合伙人并无固定任期,直至离职或退休为止。
马云适时发布合伙人制度,意在为阿里集团IPO造势,他刻意谈到引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利弊,表示希望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能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弥补目前资本市场短期逐利趋势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干扰,给所有股东更好的长期回报。”
但在外界看来,马云的合伙人制度,很难做到公开透明,甚至都难以保证股东的正当权益。业内专家表示,阿里巴巴希望采取的合伙人方案,和内地、香港或开曼群岛的合伙企业法中的合伙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而更像是完完全全的自定义条款:由一批被称作合伙人的人,来提名董事会中的大多数董事人选,而不是按照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权(合伙制的法律规定)。据悉,在私人公司中,类似阿里合伙人制度的安排只要有股东批准,并没有太多问题。但如果是上市公司,这种安排是否会伤害中心股东的权利就非常值得讨论。
目前,马云大概持有阿里巴巴7%的股权,软银和雅虎分别持有36.7%和24%的股权。《华尔街日报》曾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由于港交所不允许双重股权结构,所以阿里和港交所正在讨论“创新”的上市方案,以确保马云和管理团队在公司上市后依然拥有控制权。
不过,在近日的一次媒体交流活动上,阿里巴巴集团的CEO陆兆禧透露了阿里与港交所谈判的结果,他说,“今天的香港市场,对新兴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还需要时间研究和消化。我们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
很显然,港交所认为阿里的这一制度将使决策权落到不可控的“黑匣子”里。马云和管理层的私心,看来只能败走香港。
那么,阿里巴巴要想采用双层股权结构,只能赴美上市。不过还有消息称,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将有可能因为当年的支付宝股权转移问题面临诉讼风险。
如果去A股,阿里巴巴需要改变公司股权结构以符合要求,税务、审计和时间成本较高,此外A股市场目前还有700多家排队等待IPO的公司。所以阿里巴巴跑到队尾的可能性也不大。
这边陆兆禧说不去香港了,但事实上阿里无路可去;那边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又表示,如果有一个市场“反悔”了,阿里巴巴仍然会认真考虑。看来,马云的太极拳达到了新的境界。
抛开上市难题不谈,阿里电商平台增速放缓,四面受敌也是迟早将要到来的状况。据悉,在美国排名前10的电商中,纯电商企业只有一家,那就是亚马逊,其他九家都是传统零售商的转型。而目前中国电商网站前10里有8家都是纯电商企业。但业内专家表示,随着电商平台竞争白热化,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小而美”电商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在阿里电商的对手中,京东的优势是标准化家电与3C产品,且已经竖立起了正品行货的品牌形象,物流配备也相对完善;当当网在图书、母婴方面市场份额也处于领先地位;凡客、唯品会、瓷肌、酒仙网等自营品牌或者细分市场B2C电商前景也比较乐观。与这些个性鲜明的电商相比,阿里的脸大而模糊,服装和百货算得上是领头兵。但根据国外经验来看,服装类等更注重体验性的非标准化产品,未来线上的份额并不会持续增长。至于百货,马云一定不单纯想要一个什么都有、什么都不专业,且容易带来风险的“万能淘宝”。
今年,阿里巴巴参股新浪微博、高德地图,收购酷盘,加强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战略布局。辞去集团CEO的马云,没闲住几天,又联合众多“高富帅”企业,宣布用3000亿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CSN)——菜鸟网络平台,决心弥补阿里电商的物流软肋。如果说上述举动意在维护其在电商领域的领先地位的话,阿里巴巴在金融方面的动作则显示了马云无界经营的野心。
继6月13日推出余额宝,在理财市场上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之后,最近又传出消息:支付宝的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出资11.8亿元认购天弘基金26230万元的注册资本,完成后占其股本的51%。天弘基金+余额宝,资金一进一出,阿里已经成为了实质上的商业银行。
至于有没有银行牌照,只是时间问题。腾讯不也一样没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吗?既已有实,何需虚名?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赵韡:穿白大褂的CIO
下一篇:智慧医疗:以移动医护为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