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搭桥中德智能制造 直击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
2016-07-12 10:41:34作者:刘晶晶 路沙 冯霄霞来源:
摘要6月22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主办,中德智能制造联盟承办的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在南京成功举办。...
6月22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主办,中德智能制造联盟承办的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在南京成功举办,中德双方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双方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方向和重点。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大会并讲话,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代总领事白约恩、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出席大会并致辞。来自英飞凌、莱茵集团、菲尼克斯、中国航天科工、徐工等中德知名企业以及中国贸促会、中国电子学会、同济大学、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等多家机构协会的近40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还同期举办了中德合作项目经验分享交流会、中德智能制造企业项目推介会和中德企业交流对接会,现场气氛热烈。
搭桥中德制造 优势互补
目前,我国已出台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并将智能制造作为“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会上,辛国斌指出,当前以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和众多企业都希望借助智能制造这一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将消费和需求有效衔接起来,实现供给侧的自我更新和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现场
中德制造业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工信部及相关部门机构正以多种形式促进中德双方企业对接交流。本次成功举办的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就是又一有力举措。
辛国斌强调,《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是中德双方为应对新一轮全球竞争而采取的新战略,两者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这为两国间和两国企业间深化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代总领事白约恩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大会的举办重要且极具意义。德国作为一个开放的市场,希望能和中国在智能制造技术领域有更多的合作。南京对中德两国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城市,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在南京投资。他期待着中德智能制造有更多、更深的合作。
与此同时,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缪瑞林也深刻地阐释了南京发展智能制造的良好区位优势以及产业环境,再次号召以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为目标的中德企业合作意向。
承办此次大会的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以“汇聚智造力量,开展广泛合作,推进创新应用,实现共赢发展”为宗旨,围绕智能智造领域的研发、应用、标准化、产业化、人员交流、教育培训等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形成互利共同体。
同时,联盟按照《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和两国政府部门相关合作备忘录的精神,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机对接,面向中德两国智能制造领域的务实合作,支撑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搭建产业与技术的合作平台,持续深入研究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前沿热点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和法律法规提供支撑服务,提出合理化建议。
两国企业家都希望能够依托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等共享共赢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在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推进、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对接、交流与合作。
大会现场嘉宾的交流充分而热烈。大家一起见证了德国莱茵集团与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等战略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会议成果丰硕。
夯实基础 开放合作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培根带来了“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展望”的精彩报告。他认为,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始终不能放弃在质量方面的专注,这种专注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更多的是让客户也存在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某个环节,每一个工序,甚至包括其他因素,做到所有的质量信息透明化。另外,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智能制造越来越需要关注的就是数据,因为很多的潜藏规律是可能存在于我们感知不到的关联中,数据是可以发现这些规律的。
“所以对于企业来讲,推进智能制造首先需要什么?是数据的基础工作。需要分析哪类数据有较高的性价比,避免成本增加。每一类数据如何为产品功能增加实际价值?要做到优化数据功效,明晰数据保存时间,每类数据设计的风险以及数据敏感性等。而且,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它与其他一些数据,或者使用环境数据结合起来会产生更大价值的情况。总而言之,智能制造是一个发展方向,是一个过程。不能盲目追求,仅仅是在一些概念中做文章,要从基础做起,只有这样智能制造才能有序健康发展。”李培根补充道。
谈及在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呼吁,《中国制造2025》关系到目前应对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行业内要4.0示范,同时还要推动整体2.0补课、3.0普及的问题,核心在于怎么引导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制造业向迎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做好准备。他说:“《中国制造2025》主要解决我们目前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解决企业目前创新发展的共性问题,构筑支撑企业高端创新的平台。”
从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角度出发,英飞凌科技全球副总裁Olaf Herzog在“如何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与制造业紧密结合,加快产业智能转型”的演讲中提到,能够对不同产品优先程度加以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在产量很大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实现个性化的制造十分关键。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理魏毅寅认为,对中国企业来说,开展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活动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推进,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基础、工业自动化能力以及智能制造基础方面还待加强。他指出,特别是在信息化、自动化能力差距较大的企业,应该首先把基础夯实,相对好的企业应该发挥优势将有关智能制造的一系列实验性活动开展起来,同时还要保证开放合作的态度。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